读书不忘救国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国民党在哪里组织,党员、团员就联合起来;哪里有国民党,哪里就有党员、团员联合起来。没有国民党组织的地方,就是我们党成立的地方。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国民党由一个组织松散的资产阶级政党,变成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相结合的政党。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党。
1924年5月,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部分成员在孙中山官邸合影(前排毛泽东左二、恽代英右三、景宇右一)
上海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阵地。 1924年2月,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成立。中共上海地委要求全区党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加入国民党”。毛泽东、恽代英、向警予等中共党员担任要职。执行部注重群众运动和对青年学生的宣传,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很快,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在上海和江浙地区改组或成立了国民党各级区支部。
邵玉祥,五四运动积极分子,交通大学最早的国民党学生党员。他是1916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早年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思想进步。他被称为“新青年圣人”。侯少秋在校时深受他的影响,视他为“新思想的启蒙老师”。 1920年初,毕业前夕,邵玉祥在孙中山先生亲自主持的入党仪式上加入了国民党,成为中央直属党员。
1920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邵玉祥毕业后留校任教。
1932年10月,邵玉祥在交通大学校友会会刊《南洋友谊》上署名。
国共合作建立后不久,交通大学国民党组织就成立了。随着国共两党合作和统一战线的建立,反帝反封建大革命的高潮开始形成。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青年学生的宣传组织工作大大加强,各地学生运动和学生参政活动蓬勃发展。交通大学的学生也受到影响。一些进步的学生满怀信心、毫无风险地投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中。
1924年5月9日,学生会组织召开5月9日国耻纪念大会,邀请中共党员、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宣传部实际部长恽代英出席。在学校发表演讲。恽代英在题为《五九运动难道不是我们唯一想下雪吗?》的文章中写道。他在讲话中揭露了国际帝国主义和军阀政治是中国进步的最大障碍,宣扬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农工人”) ,并号召南洋学生加入国民党或共产党,加入火热的革命运动,他向学生们激动地喊道:“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的现象?很危险!你知道的。真的很危险!这也是你所相信的。这种危险的状态,只是书本上的吗?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危险吗?不,这是行不通的。过来吧!”
恽代英(1895—1931),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
1924年5月9日,恽代英发表演讲“我们要报的不就是五九运动吗?”
恽代英还针对的是交大等理工科院校学生忽视政治、崇尚科学救国的普遍心态。她解释说,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压迫和破坏下,科学救国只是一句空话。她呼吁青年学子放弃读书救国的想法。只有推翻帝国主义、铲除封建军阀,才能实现科学救国的愿望。他的演讲让很多同学当场落泪,影响深远。学校里进步思想极其活跃,革命活动暗流涌动,许多人立志参加民族革命运动。现场聆听演讲的陆定一1982年回忆说:“这在现在已经是常识,但在当时闻所未闻,颇具启发性。”他认识到科学救国的思想是一个乌托邦,并懂得革命政治的才能。这是救国之道。因此,他认为“戴英同志是我的第一位共产主义老师”。
1922年7月,陆定一在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毕业照
1925年10月24日,胡适来到交通大学发表题为《如何思考》的演讲,由电机系大四学生陆定一录制。
当时,国民党的势力正在徐家汇地区迅速扩张。 1924年夏,交通大学有20多名国民党党员。毗邻的复旦中学的国民党和日本人开办的东亚同文学堂也在不断壮大。这三所学校合并为一个国民党区支部,称为上海特别市第九区(龙华)第三支部,受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领导。区支部以“南洋大学学术研究会”作为其公共组织,作为与外界交流、团结学生的组织。曾多次邀请恽代英、刘华、郭沫若、叶楚谦、汪精卫、胡适等著名人士来校演讲。影响是巨大的。首任区支部领导为1925级电科生顾谷一,常委为1926级电科生张永和。两人均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夏,谷谷一毕业退学,张永和成为负责人。 1926年春张永和退学后,区支部的工作由1926级学生周赞民接手。此时国民党党员已发展到100人左右。“四月二日”反革命政变期间,区支部负责人是陈玉生。周赞明和陈玉生都是共产党员,后来加入了国民党。
从上述国民党各区支部负责人身上不难看出,各区支部的领导权一直掌握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手中。因此,恽代英等国民党左派可以多次在学校公开演讲,推动国共合作和共产党的纲领。和马克思主义,为迅速提高广大青年的革命觉悟,培养和招募党员、团员,建立交大共产党和共青团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交通部时期(1922-1927)南洋大学大门
资料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党史研究室:《民主的堡垒: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1925-1949)》,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欧其金
档案文化博物馆管理中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