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共有多少段话,它们的大致意思是什么?

2024-04-24 -

1、《闻一多先生的言行》共有20个自然段落,可分为两大自然段落:

第一段:(自然段1-7)描述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个“做”而后“说”、“做”而从不“说”的学者的特点。

第二段:(自然段8-20)描述闻一多先生作为“说到做到”的革命者的特点。

说和做是两回事段子_说跟做是两码事成语_说和做是两件事英语

2、作者使用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全文。 上半写闻一多先生“做完才说话,做完就不说话”,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学者风范”; 后半写闻一多先生说到做到,言行完全一致,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革命一面”。 上下之间用概括句,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3、文本分析:

语言生动、简洁含蓄,充满情感和音乐美。

说跟做是两码事成语_说和做是两件事英语_说和做是两回事段子

(1)形象生动。 不仅描述的语言是比喻性的,叙述和讨论的语言也是比喻性的。 比如“他正在钻研古代经典”这句话本来就是一种叙事语言。 无非是谈论闻一多对古代经典的研究。 然而,作者并没有使用“研究”这个词,而是谨慎地选择了“钻探”,其中蕴含着隐喻。 ,无论形象还是意义都更加丰富。 而且,句型也变成了“钻进……”,叙事也由静态变为动态。 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烈的赞扬。 此外,诸如“吃光了”、“消化了”、“眼睛明亮……从远处射来……”、“赫然出来”、“迈向……”、“首先,低声说”、“大喊” ……”和“警报响起”等都是明显的例子。 叙事语言和议论文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有感染力。

(2)简洁、含蓄。 比如“说”这个词很常见,但作者却赋予了它多重含义。 开头引述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字,是指向别人宣布自己要做什么或者承认自己做了什么; 与第5段中的“他没有‘说’,但他‘做了’”一词相同。第6段中的“说”和“说”有吹牛、吹嘘的意思。 这里的“无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勤奋精神和谦虚的美德; “作为一个革命者”,闻一多的“谈话”是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其实,不仅是“言”,更是“行”。 “说”这个字,其实表达了这么多的意思! 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赋予同一个词不同含义的方法,耐人寻味。

(3)情绪化。 这篇文章的叙述和描述都是抒情的,很难区分哪个是叙述,哪个是抒情。 比如“抬头使人更高,爬得越高越难;钻进使人更强,越努力钻得越坚持”。 说是记叙文并没有错,只是赞叹不已。 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扬”,这显然是一种形容,但赞扬、钦佩的感觉也显而易见。 又比如,“我差点忘了吃米饭”。 原本是一句很平常的恭维话,但立即与“他贪吃精神食粮”这句话对比起来,意思就变得丰富了许多。 同样,“夜少睡”、“惜荫”之类的句子,一开始也不是很含蓄,但后面加上情意绵绵的“芬音”时,却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因为作者带着强烈的情感,所以他可以让平凡的句子变得不平凡。

(4)富有音乐美感。 ①作者善于运用成语或模仿成语结构,如“不望花园,看不到花园,下不了楼,穷困岁月已过,倾注了全部心血” 、“专心致志,心神也集中”、“完全不一样”、“恰恰相反”。 “过去”、“警报拉响,局势紧张”等,这些词语的结构工整,富有节奏感。 ②作者习惯使用对联的形式。 比如一开始,“人先说后做,而我先做后说”。 这是一副对联。 又比如“抬头让你更高……钻让你更强……”、“不动,你就会变得更强……”“他是一个言语巨人,他是一个高标准的人。”的行为。” 这些配对句有的是对比性质的,有的是平行性质的,还有的是比较整齐的对偶句子。 这些句子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读起来充满音乐美感。

4、叙述与讨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本文表达的一大特点是叙述与讨论相结合。 作者实际上是用论点来构建文章的。 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梗概,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 这两个都是讨论。 第八、九段是第二部分的提纲,最后一段是第二部分和全文的总结。 这两段也是讨论。 本文多次使用回指,包括开头和结尾的回指、正文前后的多次回指以及正文和标题之间的回指。 多种呼应方式使文章结构严谨,形成旋律和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而所有这些回应几乎都是讨论。 由此可见本文讨论的重要作用。

臧克家简介

臧克佳(1905.10.08~2004.02.05),汉族。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人,原名臧元望,笔名少泉、何佳。 他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弟子。 被誉为“农民诗人”。 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忠诚爱国者,中国民主同盟委员,中国诗词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 臧克家同志因救治无效于200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主要代表作品有《难民》、《有些人》。 诗集有:《邪恶的黑手》、《土壤之歌》、《黎明之鸟》。 长诗:《我自己的肖像》等。1932年以文章《老马》成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