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八一铜矿的日子

2024-12-09 -

陕西八一铜矿的日子

袁正强

21世纪60年代,第21军筹建八一铜矿,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燕子边镇嘉陵江畔。 20世纪70年代的陕西八一铜矿隶属于陕西省冶金厅。矿山分为开采和开采两部分。该矿厂位于云雾缭绕的刘家坪山顶。从厂本部开车到矿厂需要30分钟的蜿蜒山路。矿厂有挖掘队、深坑队、食堂、锅炉房、浴场、工人宿舍、运输、机修、木工、仓库、广播站、卫生所、采矿部门等单位,从山腰上鳞次栉比地修建起来。工厂占地面积广阔,从宝成铁路两侧一直到山顶,车间、工人宿舍、政府机构星罗棋布。铁路矿石运输专列直达燕子边火车站。铁路北边是电厂,烟囱高耸入云。南侧为磨浮车间、汽车运输队、仓库、平平坝建设工人住宿楼、商店、宁强县矿业银行等。 、税务局、食堂、理发店、照明篮球场、学校和采矿部门办公楼。半山腰有实验室、机修、锻造、翻砂、夹紧电器车间、医院等单位。高架高空矿石运输索道从采矿厂通往采矿部门。矿石桶在空中不停穿梭,机器昼夜轰鸣,生产车间热火朝天,工人们积极生产。陕西八一铜矿现有干部职工1000余人。 20世纪70年代,进入矿业销售和经济效益的鼎盛时期。陕西省冶金厅、汉中地区行署、宁强县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发展。该矿不仅是宁强县当地的纳税大户,而且带动了当地的发展,拓宽了经济、体育、人文艺术等领域的就业机会。在宁强县具有较大影响力,位居工业支柱前列。

1977年12月底,我通过宁强县统一招聘,被分配到陕西八一铜矿工作。 12月27日到岗,次年1月初来到新工作公司。他担任公司文员,负责100多人的考勤、工资、劳保等工作。并协助指导员唐振富处理日常劳动事务。这些新工人是从铁路、汉中、宁强、关中地区的农村知青和冶金部所属单位的内部学生中招收的。在新工作公司的这一个月里,我主要是学习培训和参加劳动。首先,我们到嘉陵江边捡石头,运到矿山基础设施建设工地。后来我们又去车间实习。新来的工人被安排留在电厂。此时,电厂已停止生产。生产由国家电网供电,山顶建有变电站。一个月后,所有新工人都被分配到采矿部车间和采矿厂。我被分配到矿厂二采掘队当文员。有电工、机修工、采矿工等40余人,还有支部书记齐学良。

陕西八一铜矿是重工业企业,井下矿工是国家的产业工人,奋战在最重要的生产第一线。铜矿开采分为深孔、采掘、运输、物流、技术管理等部门。深孔作业人员手握风钻,佩戴安全帽和防尘口罩,穿雨衣、雨裤、水鞋。他们在隧道表面钻孔。他们同时用水枪浇水,以减少灰尘。轰鸣声震耳欲聋,雨雾遮盖了半个隧道。见到人的时候,只能把光照射到眼睛和嘴里,流汗,钻进岩石很深很远。爆破结束后,挖掘人员用装载机将矿石装入矿车,推出巷道。运输队将使用轨道车将矿石运输至高井架。矿石通过高空索道装入矿斗进行运输,然后运至工厂选矿厂破碎成粉。转入磨矿、浮选车间进行加工、精炼、选矿。井下作业工作辛苦、危险,劳动强度高。灰尘影响他们的健康,尤其是夜班,非常困难。井下作业人员每月口粮为54公斤,比机关干部多24公斤,比城市居民多29公斤。平均月工资70多元。有的工人不怕苦、不怕累,每个月都加班加点。加上每月的奖金和津贴,他们的工资可以达到100元。多样性是普通地勤人员的三倍。冬暖夏凉,地下阴暗潮湿,困难重重。矿工们临危不惧,以苦为乐,甘于为国家奉献,把青春和激情洒在矿井里。公司各班组深入开展比进度、比质量、比时间的安全生产竞赛,提高生产积极性。机电维修、木质材料、食堂锅炉、通讯等后勤部门积极跟进,宣传、广电、政技等单位配合支持,掀起了生产热潮高潮,涌现出一批劳模,受到矿井的表彰和奖励。

燕子口镇的丑事_燕子口镇有多大_燕子口镇丑事事件

春节前夕,陕西八一铜矿赴宁强县进行文艺演出。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在人民礼堂观看。礼堂内外人山人海。演出内容丰富多彩,有大型舞蹈《长征》《北京金山》,手风琴独奏取自南斯拉夫原版电影《桥》主题曲《啊再见,朋友》,二胡独奏《赛马》,器乐合奏气势磅礴,旋律优美,场面壮观震撼,服装道具、舞台灯光时尚华丽,表演水平一流的。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青年演员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欣赏和追捧,成为铜矿的一张名片,成为一段传奇。铜矿人才辈出,矿山机电技术不断创新,工程师在多个领域的设计科研项目取得突破,劳动模范、3月8日红旗手、先进生产工人层出不穷。宁强的儿子何月旭继续在矿院学习业务,并从院长晋升为副矿长。篮球、乒乓球、象棋,多次获得宁强县比赛团体冠军。薛宗礼多次获得全县男子乒乓球单打、象棋比赛冠军,宁强工人张永胜在全省冶金系统乒乓球比赛中名列前茅。

1978年,陕西八一铜矿职工技术学校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机电技术培训班,并向考试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各公司、车间选派和推荐30多名青年技术骨干参加培训和进修。我有幸被第二发掘队推荐参加培训学习。技校培训班在矿井电厂车间举办,集体统一食宿,4名工程师分科目全职授课。很快,张雁翎就成为了学生中的佼佼者。她是汽车队物资供应经理。她管理着数百种材料。她对质量、数量、价格以及货架上的具体位置都非常熟悉。她在技校学习刻苦、勤奋,聪明、洞察力强,拥有超出常人的记忆力,包括定义和公式。读一遍就能记住。研究范围超出了机电内容。她自学政治经济学、哲学、语言文学、中国历史、英语、数学。她善于思考,热爱学习,敢于拼搏。她常说:学不厌,教不厌。把学习当作陶冶思想和道德情操的乐趣,以苦为乐。她的父亲是一名矿井工程师。 1976年应征入铜矿,20岁出头,貌美如花,气质优雅,衣着考究。他穿着干净的工作服上班,换上休闲装。她美丽又引人注目,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的钦佩和敬佩。 1978年,我和张雁翎同时参加高考,差点就落榜了。她坚持学习,坚持不懈,终于在第二年秋天考入了汉中大学,取得了学士学位。 1980年2月,我从铜矿调到宁强县公安局工作。六月的一天晚上,我去汉大学看望这位同学。我在学生宿舍门口等了很久,看到她晚自习匆匆走进来。寒暄几句后,她说:“上大学来之不易,我很珍惜宝贵的时间,学习也很紧张,晚上自习后还要加班,直到凌晨一点才能睡觉。”早上一点。”她送给我一本大学文科教材《文学理论基础》作为临别礼物。 》。大学毕业后,张艳玲被分配到陕西省林业厅工作,随后又到珠海从事教育工作,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辉煌的人生。

2023 年 1 月 5 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