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南珠“低水平改革”带来高效率

2025-01-15 -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一片青山,一片竹林,满目翠绿,令人陶醉。湖南桂东,四面环山。每个山头都长满了翠绿的竹子,竹林汇聚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生机勃勃,生长旺盛。

桂东县楠竹资源丰富。有楠竹林面积15.3万亩。年利用南竹根达到500万根,鲜笋产量可达800万公斤。在桂东中意竹业有限公司、桂东昌富林业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2000余名劳动力加入了南方竹产业的队伍。楠竹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阳光产业。

“种植南方竹子投资低、周期短,对农民增收是好事。”桂东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竹林无人爱护,它自然生长,分布稀疏,不受青睐。如今,竹林不断发展,科技赋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竹林出金,竹农受益

桂东县抓住“以竹代塑”政策机遇,加强科技赋能,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让竹林成为农民的“宝库”。

寨前镇柳园村桃坪有竹林约3.5万亩,年产竹子近万吨。全村150户人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竹林。

“竹子卖给桂东中意竹业公司,竹笋卖给玉兰加工厂,年收入2万多元。”村民朱福生家有竹林500余亩,竹林已成为他家的“致富之林”。

“南华村地势高,土壤肥沃,所以种植的南华竹肉厚、品质高、韧性强。”南华村村民罗征心里有这样的想法。除了合理砍伐竹子卖给竹制品加工公司外,他还经营桂东县益民厚朴片加工厂,向村里及周边地区的竹农收购竹笋,加工出品质优良的厚朴片。受到商家的青睐。

“仅南珠一个村,全村经济收入就达215万元,人均收入增加了3000元左右。”黄卫东很高兴。

湖南省桂东话视频_湖南桂东丑事_湖南桂东大事

桥头乡仙头村村民陈登辉从事南竹产业30多年,从1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亩。他从一开始就挖竹笋卖,把竹子加工成筷子、火笼、竹篮,赚取一些零花钱。贴补家用,卖竹子加工 该公司生产竹制品,将竹笋加工成玉兰片,每年赚取20万元以上的丰厚回报。从一个人的奋斗到现在,邀请20多名村民共同种植、管理村民零散的竹林,美化了村庄环境,给村民带来了可喜的收入。

竹源滚滚而来,产销两旺。桂东中意竹木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贤德表示:生产旺季期间,当地竹子供应跟不上,就要从周边县市收购。

专业指导,低影响结果

“竹林多年没有改造,产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 “竹子长得太密了,竹林已经很多年没有人打理了。”南华村党支部书记黄卫东反映,村民靠山吃饭,靠竹为业。现在村里的1.6万亩竹林急需低水平改造,如何科学培育、提高竹林效益,成为竹农们的“苦恼”。

“群众有需求,我们就会响应。”桂东县林业局安排林业科技专员深入竹林,对低产林改造进行培训指导。

湖南省桂东话视频_湖南桂东丑事_湖南桂东大事

“两根竹子之间的距离为1.5米,每亩竹林有260根立竹。” 10月30日,林业科技特派员郭一平与南华村部分竹农走进竹林,对竹林整治进行现场指导。

“斩老留嫩,斩小留大,斩密留疏,斩弱留强”。郭一平对竹农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她说,砍山除草、开荒施肥、留笋种竹,都是低改良方法。通过山地栽培,可以清除林内竹子的病虫害、杂草、荆棘、灌木,优化南方竹子的生长环境,帮助南方竹子早快生长,提高竹笋品质,增加产量。竹林的好处

“用稻草覆盖竹林,可以保温、保水、保肥,竹子会长得更壮,出更高的竹笋。”在桥头乡仙头村,陈登辉将自己的竹林打造成示范基地,带领村民。种植南方竹子,深入竹林修筑道路,不仅有利于竹林的培育,也有利于竹子、竹笋源源不断地运往山外。

上山照料竹林,到工厂加工竹制品,竹农正确地做好了三件事:种地、养家糊口、赚钱。桂东大地上,南珠绿意浓,村村如画,村民幸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