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刘文成、文成公,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人物简介
刘基,生于1311年7月1日,卒于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籍贯浙江青田(现今浙江文成),其祖籍地为陕西保安(今陕西志丹)。人们常称他为刘青田。作为元末明初的杰出人物,他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还是文学家,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在洪武三年(1370年),他被封为诚意伯,因此也被人称作刘诚意。到了正德九年,他被追赠太师,并谥号为文成。
•生平
刘基,在元朝至顺年间考中进士。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尤其擅长象纬之学,当时的人们将他比作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听闻刘基和宋濂等人的名声,便以礼相待,邀请他们前来。刘基上书提出了十八条时务策略,因此深受朱元璋的信任。他参与了制定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以及北伐中原等重大军事计划的谋划。吴元年(1367年),他被任命为太史令,并编制了《戊申大统历》。他还上奏请求制定法律,以遏制滥杀行为。
朱元璋登基为帝后,他上奏请求制定军卫法规,并恳请整顿法纪。他曾劝阻在凤阳建都。在洪武三年(1370年)的十一月,他被封为诚意伯,每年享有240石的俸禄。到了第四年,他被赐予归乡。刘基在乡间隐居,不露声色,只饮酒下棋,从不提及自己的功绩。不久,因为与左丞相胡惟庸的旧怨,他被指控而剥夺了俸禄。他进京谢罪,留在京城不敢回家,因忧虑和愤怒而病发,胡惟庸曾派遣医生前来探望。到了第八年,朝廷派人护送他回家,他在家中居住了一个月后去世。刘基通晓天文、兵法、数理等领域,尤其在诗文创作上颇有造诣。他的诗作风格古朴而豪放,其中不乏对统治者腐败行为的批判以及对民众苦难的同情。他的作品全部收录在《诚意伯文集》中。
刘基佐助朱元璋安定四海,谈及国家兴衰,神情庄重,面对危难,勇气倍增,谋略坚定,无人能预料。朱元璋屡次赞誉刘基道:“他就是我的张良。”在文学领域,刘基与宋濂、高启齐名,被誉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有诸葛,一统江山属刘伯温;前朝军师是诸葛,后朝军师乃刘伯温”的谚语。他凭借卓越的智谋和卓越的策划才能,闻名于世。
•别称
刘伯温、刘文成、文成公
•字号
字伯温
•民族族群
汉族
•主要作品
《卖柑者言》,《郁离子》等
•相关诗词
《春蚕》之作,《五月十九日大雨》之篇,《旅兴》之诗,《薤露歌》之曲,《美人烧香图》之画,《蜀国弦》之音,《梁甫吟》之词。
•主要成就
刘基在协助朱元璋击败众多敌对势力、终结元朝统治、创立明朝的过程中,充当了谋士的角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政治思想:
刘基的治国理念以施行德政、赢得民心为核心,这一理念亦是他成就事业的理论支撑。他倡导的民本思想,既是其施政的起点,亦兼具政治与经济双重属性,构成了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刘基以身作则,通过生产实践和终身亲民行为,展现了这一理念的实践价值。
学术思想:
刘基的儒学观念对明朝初期的学术风气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他不仅融合了理学的多个流派,还倡导儒道相辅相成,这一特点鲜明地反映了明初思想的特点,进而对明初学术思想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国谋略:
在解决先消灭陈友谅还是张士诚这一战略顺序的问题上,刘基对当时的军事态势进行了精准分析,进而提出了先攻灭陈友谅、后取张士诚的合理策略,这一建议对于朱元璋最终统一天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治思想:
明朝成立之际,刘基提出并倡导的卫所体系,有效提升了皇帝对军力的掌控力度,这对强化中央集权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基素来提倡对民众进行教化,旨在让他们明白法律、懂得法律,他在《大明律》的编纂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基在依法治国的理念上持有独到之见,他坚信法治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石。在他看来,法律的制定应当适度宽松,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坚决执行法律,尤其是对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刘基的法律观念在当时的社会体系里,对于扭转我国古代“人治”的固有模式,推动法律逐步朝向客观与公正方向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并且与法律制度演进的先进趋势相契合。
文学成就:
刘基,在元明交替之时,堪称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文巨匠。他的诗文理论强调讽喻的重要性,主张理与气并重,并对时代风格给予了高度重视。刘基对于晚明讽刺小品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他深知文学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他的经世致用文学思想,对于消除元季文坛的柔弱之风,以及推动明初新文风的兴起,在理论上起到了指引方向的关键作用。
•人物轶事
刘基对书籍有着过目成诵的非凡能力。他曾在元朝都城大都(即现今的北京)的一家书店里浏览一本天文著作,阅读完毕后,竟能立刻将内容背诵出来。书店的老板因此想要将这本书赠予他,然而刘基却回应道:“书籍的内容已经深印在我的心中,还需要书籍做什么呢?”
•人物评价(部分)
沈德潜在《明诗别裁》一书中提到,元代诗歌普遍追求辞藻华丽,然而文成之作却独树一帜,其风格高洁非凡。他当时渴望追随韩愈和杜甫,因此作品超然出众,堪称一代之冠。
《明史》:“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
《明史》记载,基与濂,学术造诣深厚,文采斐然,均为一代宗师。基擅长运筹帷幄,而濂则擅长从容辅导。在开国初期,他们敷陈王道,忠诚谨慎,堪称卓越的辅佐之臣。至于溢之在宣力封疆方面,琛之在实现志向方面,都展现了宏大的才华和崇高的品德,确实没有辜负朝廷的期望和信任。
蔡元培:“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
•后世纪念
刘基故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