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航:应用商店为何也应该有双11?

2025-08-14 -

我最近调研了不少手机小白用户,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

中国的智能手机已经流行了五年以上,目前,相当一部分人对这些设备的运用,仅仅局限于拨打电话、发送短信,偶尔使用微信聊天,闲暇时听听音乐,或者偶尔拍几张照片。

日前遇见一位年轻女性,她拥有价值七千多元的 Plus 型号,手机里安装的应用却寥寥无几,仅占一屏空间,她几乎每月都无需访问应用商店,日常几乎只依赖微信这一款软件,使用方式简直如同使用诺基亚,然而这类朋友随处可见。

我的双亲情况相同。超过一载之前,我向父亲购置了新型平板设备,还为其配置了数十款软件。待到新春佳节返家之际,我接过平板细查,发现软件数量原封不动——一个未增,一个未减——由此可以断定他在数月之内从未访问过软件下载平台。

新手买家通常的做法是,向手机销售员或行家索要预先安装好所有必要软件的手机,这样一来,接下来好几个月都不必再访问应用市场了。

我们考察相关统计,国内几个知名的安卓应用市场,每日每用户平均使用时间目前只有1分45秒,而手机淘宝的日每用户平均使用时间接近20分钟。

应用市场实际上就是手机程序的集市,两者都属于商业性质,但用户忠诚度为何与淘宝相差甚远呢?

早先,淘宝的流行程度远不如现在,通过应用商店获取手机软件,比在淘宝购物要便捷许多,需要先开设账号,接着配置支付宝,关联银行账户,填写收货信息,选定商品并完成交易,偶尔还需应对繁琐的退货换货流程,或者就因买到假冒产品与商家交涉。反而在应用商店里安装软件,手机轻轻一点即可下载成功。

淘宝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得益于阿里在用户引导方面的卓越表现,或是其在制造声势上的非凡才能,阿里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双11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起初,我一个月也难得打开一次淘宝,跟现在去手机软件市场差不多,刚开始的几次双11,我其实也觉得没什么特别。

某年十一月来临之际,社会上迅速掀起关于双11的热潮,地铁站随处可见相关宣传,社交平台充斥着相关趣闻,熟人见面常被询问购物计划,公司负责人通过邮件通知员工可获半天假期以便选购,就连平日极少网购的父亲也来电询问如何能以优惠价格购买。

双11那天来临之际,你真的能够克制住不去淘宝天猫浏览吗?一旦你踏入其中,便难以脱身,那种炽热的节日气息扑面而来,平日里不愿考虑的物件纷纷涌现,继而我的书桌上逐渐堆积起大量包裹,信用卡的账目也变得格外庞大……转念一想,这些物品本非必需,顿时萌生退意,懊悔不已。

如今,我国民众的物质与精神层面均达到了相当丰裕的程度。即便一年不添置衣物,依然能够保持体面光鲜;若一年不接触新游戏,亦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倘若一年不去观看电影,日常生活依然能够正常进行。

然而马云的卓越之处恰在于此,他能凭空打造需求,杜撰出一个全国性庆典出来。所谓创造需求,目的在于加剧人的贪欲,将深藏的欲望唤醒,而最有效的手段便是集体性的节日活动。

我们移动通信领域,缺乏此类声势浩大的活动策划能力,缺少像光棍节那样具有广泛参与度的营销事件,未能有效将初级用户转化为忠实用户。

因此应用商店的传播效果停滞不前,手机软件开发者天天诉苦缺少足够的新用户增长,手机游戏行业的渠道业务人员每天绞尽脑汁去和渠道建立联系争取流量却收效甚微。

手机应用市场急需一个类似双十一的促销节点,苹果应用商店那种一元特价下载的情况非常罕见。

该文执笔者为曾航,其职位为触控科技高级战略分析总监,另著有《移动的帝国》与《一只的全球之旅》两本书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