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详细解读组织指挥体系
遵循北京奥运安保“国家→赛区→场馆”的指挥层级理念,设立奥帆赛与残奥帆赛安保的最高指挥机构,搭建涵盖现场指挥中心、公安指挥中心、区市及部门指挥小组的领导架构,明确“重点与全局并重、防范与控制同步、多方配合、军警民共同行动”的运作方式,打造跨领域、跨部门、跨警种、跨军兵种的协作机制,实现联合行动的严密部署。活动期间,构建了从分析到实施再到监督最后到修正的循环工作体系,达成了军队与地方指挥流程、紧急情况处理、设备物资配置“三项融合”,打造了衔接紧密、过渡顺畅的安全监督网络。
第一节 总体指挥体系
奥帆赛区的安保准备和实施,依照国际奥委会的指示及国际通行做法执行,青岛奥帆委员会为此单独组建了安全维护中心,负责统筹安保事务,该中心吸纳了市公安局、市国家安全机关、北海舰队领导机关、济南军区参谋部门、济南军区空军力量、省海事管理机构、省边防执法队伍、省武警部队等机构参与其中。构建军地联合安全行动体系,济南军区、北海舰队及武警部队需调配工兵、防化人员、陆航力量、海航资源、舰艇装备、潜水力量、武警反恐精英等多元作战单元,与公安系统等地方安全力量严密协作,共同打造应对核生化威胁和防暴排爆事故的强力应急体系,塑造全方位、智能化、一体化的大型活动安全防护架构。
奥帆赛安保指挥部
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市公安局设置了奥帆赛安保事务机构;二零零五年一月十一日,组建了奥帆赛海上安全防护指导集体。二零零五年六月九日,青岛市依托市公安局负责奥帆赛安全防护的办事部门,正式设立了奥帆赛安全防护协调集体及其办事机构,奥帆赛安全防护工作全面展开。安全保卫的协调机构,承担起筹备阶段安全保卫的谋篇布局、战略构思以及方案的拟定,并对奥帆安保活动进行统筹协调和指导。赛事进行中,奥帆安保的协调机构负责人和副负责人会转变为指挥官和副指挥官,各参与单位均会派遣指挥人员共同实施指挥,全面负责整个安保工作的指挥调度。二零零八年五月十四日,青岛地区针对奥帆赛与残奥帆赛,实施了安保及城市运作、赛事安排的应急方案演练活动。
2008年7月17日,组建了奥帆赛安全保卫的领导机构,该机构负责统筹整个比赛区域的安全管理工作。青岛赛区建立了“领导机构——现场执行机构”两个级别的奥帆赛安全保卫的管理架构。奥帆中心设立现场指挥机构,承担对与赛事直接关联的场馆、住所、海域安全保卫的具体调度任务;各相关组织各自派遣前沿指挥单元至现场指挥机构,在最高指挥部门的集中领导下,联合执行赛事安全保卫工作。指挥中心、现场协调机构同解放军、武警部队、边境管理机构的前进指挥站相互连接通信接口,彼此交换资源,构建军地各系统一致的信息传递体系,实现指挥权集中、行动步调一致、应急响应迅速、工作效能卓越。此外,市公安局持续强化奥帆赛安全防护体系与城市应急反应机制、反恐指挥体系的快速反应和配合,开展密切的联合行动,促使安全工作充分运用城市应急设施,借助各类应急装置,有效汇集应急物资,全面提升安全工作的动员效能,构成安全工作的坚实后盾。
二零零八年八月六日,市委员会常委、政法机关负责人、奥帆赛事安全防护工作机构负责人李增勇举行会议,讨论奥帆赛场内部紧急情况应对安排
市公安局安保指挥部
市公安局承担奥帆赛安保工作的首要职责,与相关单位紧密配合,领会奥运安保的共性原则和核心标准,针对青岛赛区的具体情况,持续推动赛事安保、赛事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公安队伍规范化管理协同发展,确保各项安全举措全面实施。
市公安局安保指挥部于2008年4月建立,遵循严苛标准,构建了高效统一的应急指挥架构,规划了“一个核心、八项任务”的整体安排。“一个核心”,就是由局长亲自挂帅、党委成员协助领导的奥帆赛安全保卫领导小组。八条战线负责赛事安保工作,八条战线负责情报信息工作,八条战线负责要人警卫工作,八条战线负责应急处突工作,八条战线负责社会巡控工作,八条战线负责严打整治工作,八条战线负责警力调配工作,八条战线负责警务保障工作。同时,建立安保指挥部办公室,该办公室设有情况控制组,该办公室设有情报组,该办公室设有指挥调度组,该办公室设有技术保障组。各公安分局设立对应的指挥分部及下属机构,强调“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奥帆赛安保指挥部统筹部署,构建了健全的关键点任务分工、模拟操作安排及改进检查机制这三大框架,界定了“八条阵地”的14个主要负责单位,把148项任务目标、137项模拟操作安排等逐级细化,落实到具体个人,安排紧迫时间表,要求按时完成。推行安全工作每日安排、每周汇报的机制,充分运用规划、管理、监督、配合等多种方法,构建“指令清晰、应对有效”的赛事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方式,保证各项安全任务完成,不出差错。安全管理的指令下达方式有了调整,不再像过去那样逐级传递,市公安局的安全管理机构与城市安全管理机构合并办公,让指挥网络和实际操作环节紧密相连,推行即时处理。在重大活动举办期间、重要时间点、紧急情况发生等关键时刻,"八个方面"的工作都在市安全指挥机构的直接领导下,全面采用直接指挥的方式,与各安全工作部门紧密配合,运作起来非常有效率。
第二节 奥帆中心现场指挥体系
奥帆赛安保现场指挥部于2008年3月进驻奥帆中心,开始开展各项任务。该指挥部在奥帆赛安保总指挥部和赛事运行指挥部的统筹安排、指导与管理下,通过2006年和2007年两次测试赛的实践检验,成功建立了集中化、综合化、简洁化的赛事安保指挥体系,为奥帆赛和残奥帆赛安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集约化指挥
根据赛事组织与活动开展的需要,合理规划安全保卫的指挥组织与职责划分,恰当安排指挥工具和关键资源,力求资源利用高效化,并达到开支最省的目的。
指挥架构方面,压缩中间层级,推行“区域→场地”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奥帆中心设立现场安保指挥部门,由奥帆赛安保指挥部门统筹领导,专门负责对场馆区域、海域范围以及运动员住地等区域的安保任务进行统筹安排。武警山东部队、山东公安边防部队、山东海事机构、市海洋渔业部门以及解放军各自向现场指挥部门派驻工作小组,共同开展联合指挥和协同作战。运用多种指挥方法,全面融合公安领域地理信息、安全方案管理等科技新成就,构建数字化指挥中心,显著增强指挥系统的科技成分,优化指挥流程的整体表现。现场指挥部配置了多项指挥功能,包括保障后勤、监控态势、维护交通秩序、管理海域安全、执行消防任务、进行防爆检查、发布新闻信息、负责边境通行、应对恐怖活动等,并且全天候提供英法语安全协助服务。当场馆正式启用时,所有指挥功能即刻投入运作,实现不间断全天候服务。
合成化指挥
借助军队与地方的合作,指挥系统、通讯网络、后勤保障等各个领域都实现了紧密配合,从而凝聚起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力量。在奥运会帆船比赛安保指挥中心及赛事管理中心的共同领导下,安保人员与赛事组织者就信息交流、联合调度、场馆应对、媒体应对、国际奥委会服务、奥运村管理、工程维修、医疗救助、食品安全等十六个环节,构建了高效的应急协作体系。借助关键环节沟通,构建关键环节沟通机制,从赛事开展阶段起,奥帆赛安全主管负责人按期组织相关方碰头,迅速处理赛事安全执行过程中的核心事务。
扁平化指挥
指挥方案中,针对指挥工作和实战情况,必须详尽预想所有潜在的突发状况及安全风险,制定出周密的应急处理机制和即时应对计划。指挥运作方面,赛事安全现场总指挥部负责统筹安排并联合指挥安全人员、安全点位及前沿执行力量,总指挥部即时了解各点位工作状态,精简了指挥层级,增快了信息交流、情况回传的节奏,并提升了处理紧急状况的效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