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笑话:领略带有黄土风情的民间文学魅力

2025-09-13 -

胡春良

万荣县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文献资料中提及“天地神明”的概念。从黄帝在此地“清理场地建立祭坛敬拜大地”开始,到宋真宗皇帝为止,共有8位帝王、24次在此举行祭祀仪式。谈到“万荣笑谈”,许多人耳熟能详,这座城镇因此声名远扬。这种民间语言艺术、地方特色文化,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欢乐象征”。它源自大众日常中的诙谐表达,属于万荣与河东一带民众的口头作品,在山西及全国多个地方传播甚广,历来备受人们喜爱和传颂。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万荣笑话形成的原理在于它善于运用语言知识资源,包括语言本身、讲述技巧、涉及内容、具体环境、推理方式以及结构对比等要素。

万荣笑话源自荣河地区的“七十二zeng”。这个“zeng”在当地是一种方言词汇。至于“zeng”的具体写法,人们看法不一,主要有憎、争、挣、铮、撑、楞几种说法。有学者认为应该用“楞”字来表达,“七十二zeng”也就是七十二楞。他们提出这个看法的理由之一来自《说文解字》,“楞”在这里被解释为“棱”,唐代孔颖达在注释中说:“圭角,指的是圭器锋芒处有棱角。二愣这个称呼,形容人显得憨厚老实,有些笨拙。根据语言学考证,汉代学者扬雄撰写《方言》一书,其后郭璞为其作注,阐述了“转语”“声转”的原理:某个方言区域内,某个字的本地发音,常常会转变为同韵母其他字的读音。万荣县部分乡村地区,将“下”字读作ha,将“撑”字读为Ceng,将“坐”字读成Cuo等,那么是否可以认为,楞(leng)是zeng的语音演变呢?万荣的zeng,就是万荣楞的语音演变形式。万荣的楞,意味着愣头愣脑,憨态可掬,但在这种愣中蕴含着诙谐,展现出机敏,流露出才思。这个现象揭示了万荣故事的若干特点,不过音变的具体情况,包括怎样发生音变,还有其他诸如“恨、斗、挣、清、硬”等不同说法,都需要学者们持续研究,深入探求。

那么何为“zeng气”?

就是:你若不让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其他人都不这样做,我仍然要这样做;按通常标准不该这样做,我还是要这样做。这是万荣笑话最显著的特色,也是其最核心的表现手法。

第二大之处,在于它极富启发性。作品里的情节饱含深奥的道理,通常采用“逆向表达”的方式,借助诙谐的言辞,从反面阐释事理。

它的第三个特质,在于极富风趣和诙谐意味。近年来万荣笑话之所以能无胫而走遍大江南北,无翼而飞传遍各处,其引人发笑的特质是重要因素之一。这些故事源自现实生活,或是善意的嘲弄,或是轻松的调侃,经过巧妙构思,为人们呈现了恰如其分的笑点。这种特性在所有地域性的民间叙事中都是独树一帜的。

第四个特征,在于它拥有普遍性和大众性。万荣笑话源自民众的构思,经由民众的口耳相传,确是纯粹的乡土传说。任何群体,都能说、都能听、都能创作,只要契合万荣笑话的核心要义,讲述时随心所欲,创作时自由挥洒,彼此不受任何约束。

万荣笑话的第五个特征,在于它拥有出色的包容力,以及极强的适应能力。包容力让它能够广泛吸纳全国各地的民间故事精髓,也能向全国听众生动讲述;适应能力则意味着它具备持续演变和优化的特质,同一个故事,隔上一年半载再听,或许就会有所调整;同一个故事,在不同地方听,呈现的形态也不一样。以牺牲自我、重塑形象的方式持续精进,堪称万荣喜剧长盛不衰的奥秘所在。

存在一种称作“万荣七十二zeng”的奇特现象;也存在一种名为“万荣笑话”的民间创作。这些现象描绘了世间的种种景象,也蕴含着别样的生活哲理和情感态度。前往万荣笑话展览园,可以开怀大笑,从而获得人生的乐趣,心情愉悦,精神舒畅,仿佛置身于广阔天地间自由徜徉;也可以细细品味,感受万荣本土上这种别具一格的“zeng”文化,其魅力真是妙不可言!

现选取一组笑话,权且一乐

(一)

有位做凉粉生意的,瞅见一位容貌出众的妇人经过,连忙堆起笑容上前搭话:这位大姐,尝尝刚做好的凉粉吧!

这位女性接着堂而皇之地落座,享用了一碟冰粉,然后拿出手帕清洁了口腔,接着起身转身便离去了。

卖凉粉的忙说:“您还没给钱呢!”

妇女说:“你叔等会儿给你钱。”

(二)

一个万荣人和一个武汉人在火车上遇见之后吹开了牛皮。

武汉人说:“黄鹤楼天下第一,高不见顶呀。”

万荣当地居民表示,家乡矗立着飞云楼,其一半身躯直抵云层之中,有年曾险些与美国的空中无人探查设备相撞。

武汉当地流传这样说法,去年黄鹤楼有位男士纵身跃下,经过三十分钟时间才最终抵达地面。

万荣当地居民表示,去年飞云楼顶有人坠落,但执法部门确认该人已先于坠落时离世。

武汉人问:“那他是怎么死的?”

万荣人说:“他是被饿死的!楼实在太高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