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漫画:开启掘金新征程,你准备好了吗?
9月2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开幕式和第18届中国动漫金龙奖颁奖大会在广州举办,这是中国动漫界的年度重要活动。活动当天,超过一百位中国动漫界的核心人物到场,与众多行业代表和动漫爱好者们一起参与了这场盛会。
本届漫画家大会,以“知识漫画成为产业黄金赛道?围绕这个议题,现象级IP“混知”创始人戴建业,超人气图书“半小时漫画”系列中的“混子哥”陈磊,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负责人李赟,《比知识有趣的冷知识》作者锄见,以及资深媒体人、南方日报文体新闻部主任李贺等专家,共同探讨了国内外知识漫画的当前状况。
2021中国漫画家大会的圆桌对话环节
接下来,三文娱为大家节选嘉宾们精彩分享的部分内容。
知识漫画成为产业黄金赛道?
“国民教授”戴建业
戴建业教授以“古文就该这样学”为题做了分享。
他强调,当代青年很难模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般勤奋,用图画形式演绎古代经典文章,是让古典文学变得生动且容易理解的绝佳方法,有助于传统文化在革新中延续。
网络阅读日益零散的当下,图画与学问的融合,有助于点燃少年和孩童对古典文学的热情,能够引导他们培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还能促使他们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
“混子哥”陈磊
陈磊的“混知”与“半小时漫画”系列,在各大平台吸引了三千万关注者,累计阅读次数突破四亿五千万,网络平台每年的营收将近两千万元;而“半小时漫画”图书的发行量已超过两千万本,其销售总额达到了九十亿元。
陈磊在演讲中分享了他在创作上的三个阶段。
陈磊谈到他钟爱的漫画作品包括《七龙珠》和《灌篮高手》,这两部作品都具备精湛的技艺特点。他过去觉得漫画的每一格画面都需做到无可挑剔,为此他利用个人闲暇时间钻研漫画学问,深入探究光线运用、画面布局以及镜头编排。
他后来接触了《幽游白书》《进击的巨人》这类作品,受到很大冲击,认知发生转变,意识到画面表现力并非漫画创作的全部,即便绘图不够精致,依然能够承载深刻的故事内核。这一经历促使他进入创作的新时期,不再过分执着于绘画技巧,转而尝试创作四格漫画,每幅画面都力求简洁,从而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内容构思与主题传递上。
现阶段,创业从事科普漫画创作,几乎完全不再顾及绘画功底和绘画技巧,而是将其当作一种表达方式来传播知识。
陈磊觉得,漫画具有实际用途,并非那种被视作高雅且脱离大众的艺术形式。漫画的价值不只在于美观,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用。漫画是一种视觉交流手段,根本目的是传递思想。漫画最显著的优势,是能够快速且完整地传递资讯,而讲解知识、开展教育的场合,恰恰需要这种高效、直接且几乎不损失信息的方式。
陈磊坦言无法确定知识漫画必然发展为行业优选路径,他归纳了知识漫画极有可能成为优选路径的若干特征:
信息传递直接便捷。当今社会,大众投入大量时间用于信息获取,丰富多样、多角度的传播途径已广泛普及,漫画凭借其形象鲜明、省时省力且轻松的特点,势必会发展成为这个时代极为出色的沟通载体。
二、方向公允,风险不高。知识漫画重在提供解答,能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从经营角度讲,知识漫画的题材非常广泛,产品可以持续不断开发。
三、漫画具有鲜明的知识产权特征,知识类漫画能够借助多样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知识内容进行呈现,这种呈现方式本身就能够产生显著的知识产权价值,并且蕴含着广阔的后续拓展空间。
四、作者个人重要性不再突出,知识漫画核心是知识而非图画,知识能够实现规模化复制,可以采用标准化流程进行制造。
《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的出品人李赟
李赟觉得,科幻漫画是科普内容的汇聚,看科幻漫画能帮助读者增长科学常识。刘慈欣的科幻著作让知识拥有了想象力的羽翼,里面包含深厚的人文精神与哲学探讨,体现了人类对于天地万物的憧憬、探究以及崇敬,同时也流露出人性的美好与温馨,相信将其改编成漫画也能有效提高读者的科学素养。
优秀的科幻图画作品是文学创作与艺术表现的结合,欣赏制作精良的科幻图画作品,既能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也能促进艺术认知。
知识漫画打造方法论
圆桌讨论进行中,陈磊、李赟、锄见、李贺集体探讨“知识漫画构建方式”这一主题,贡献了许多富有洞见的想法。
选题和内容如何开发?
陈磊谈到,他们的选题策划十分简便,起初是从事自媒体行业,长处在于能持续与受众互动,选题中有部分源于成员们的个人兴趣,并且会紧密贴合受众的期望。
例如新书《半小时漫画青春期》的选题,源自于线下线上活动收集到的读者意见。
陈磊坦言自己学业不佳,他在校期间成绩十分不理想,他并不觉得自己愚笨,而是当时学习时缺乏有效方法,或是缺少必要兴趣,总之存在某些问题。他其实非常热爱学习,却未能取得理想成效。如今他有机会从事类似传播学问的工作,首要前提是必须设身处地,将自己当年学业失败的情形重新体验一遍。
我们的漫画非常适合初学者、新手上手,我自己也是知识掌握不理想的人,因此能和读者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交流,非常清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现在,陈磊的团队吸纳了许多学识渊博的人士,他们拥有不同领域的博士和硕士学位。陈磊对他们说的首要之语是,加入之后不要以博士的视角去讲解知识,必须回想自己未获得博士学位时的情形,初次接触某个学科时的情形,把握这种情形对于知识传播极为重要。
锄见的作品《比知识更有趣的冷知识》是知识漫画畅销榜单上的常客,他的创作主要聚焦于通识教育和科普内容。
最初他打算创作一本关于动物的科普图画书,在挑选内容时他意识到,即便是讲述动物,选取那些鲜为人知的方面才会更具吸引力,毕竟,如果只是泛泛而谈,那还不如直接观看《动物世界》节目。
锄见后来制作的“冷知识系列”,内容涵盖了众多学科门类,形式上是面向大众的漫画普及读物。他坚持认为,优质的漫画知识作品,必须能够既满足人们增长见识的要求,又带来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李赟认为,从事知识漫画的科普创作,需要先全面掌握当前的市场状况,对于已经形成明显领先者的领域,应当谨慎选择进入;其次是广泛涉猎各类知识漫画,并据此拓展相关题材,例如自然科学方面的漫画,在中国现在和将来都会有增长的趋势;再者可以充分吸取市场成功的做法,准备进入市场的参与者,必须思考自己内容如何进行传播,以及采取何种传播途径。
条漫和多格漫各有什么优劣势?
陈磊认为,条漫和多格漫画分属不同时期,条漫传递的信息较为简略,适合作为快速阅读材料,帮助读者迅速理解内容要点;而多格漫画能够承载丰富内容,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从而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
他建议知识漫画制作者可以先用一些短篇连环画,让读者迅速掌握基础内容,接着再创作更为详尽的作品来补充细节。
锄见所呈现的知识漫画,并非采用那种在手机上能够无限滑动浏览的长条形式,而是以单幅图像搭配简短文字,通常是一句或两句来构成。
他的知识栏目,不采用常规的跨页图,而是频繁借助四幅图的组合制造笑点,借助趣闻轶事使知识图解增添趣味性,利用分格画面达成画龙点睛的辅助效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