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农村榨油坊竟藏这三大偷油术,你知道吗?
你家的花生,取油时遭贼了吗?这并非空穴来风。那些费尽心思栽种的花生,运到油坊加工,见着亮晶晶的油汁慢慢滴下,众多庄稼人心里都充满收获的满足感。
他们或许不了解,在这些去壳、压榨、过滤的每一个看似普通的环节中,都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内情。即便是同样重量的花生,若换个地方榨油,榨出的油量也可能会无故减少三四斤。这些减少的油,究竟流去了何方?现在,让我们来揭开乡村榨油作坊中,那层看不见的油层。
整个过程的奥秘,在花生脱去外衣的瞬间便已启动。采用先进技术的压榨厂,其去皮设备运转速度飞快。部分机器旁会连接一根发出呼啸声的塑料导管,它的作用原本是清除花生壳。然而这根导管,却成了首个造成污染的帮凶。设备在去壳过程中,难免会将部分花生碾成碎屑,这些含有丰富油分的碎块,理应被送往后续的压榨环节
店主私下调高管道的抽力,那些碎屑就跟着花生壳被吸走了。管道的另一端,一个简单的过滤装置,就能把这些碎花生全部挡住。农民亲眼看着自家的花生不知不觉地减少,却一点也不知道。有行业内部人士说,就这一招,每百斤花生就能偷偷溜走三到四斤。
榨油环节,问题颇多。目前乡下养家禽的人手越来越少,榨油厂主常以低廉价格收购养家禽后剩下的豆饼。这就出现了“再次榨油”的不正当行为。部分老板在替农户榨油时,会故意留有余地,不让豆饼完全榨干。为何这样做?因为榨得越彻底,油渣里剩余的油分就越少,再次榨油的价值也就越低。他们损害农户的利益,以便为自己留下再次获利的余地。时间耗费减少了,废弃油脂的身价却上去了,这种一举两得的如意算盘非常划算。
最后一道过滤步骤,也能够加以利用。不管是利用气压进行过滤,还是采用离心方式过滤,关键要素在于压力和时间。如果降低气压,或者减少过滤时长,就会造成很多油脂附着在滤网的残渣中。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油渣,日积月累,最终转变成了榨油商人的额外获利来源。进行榨油工作的人,大多是年纪较大的老人,他们对机械运作的原理完全不了解。他们秉持着只求获得尽可能多成果的朴实想法,却未曾意识到自己的辛劳正通过那些巧妙的手段被逐步蚕食。
每斤花生油卖十三元,要是少榨三斤,种植户就会白白亏掉将近四十块钱。一个榨油作坊一天要是加工几千斤花生,这笔差额就能让经营者获得丰厚利润。
这并非仅仅关乎几斤油,而是对乡村商业诚信的根本拷问。技术本应助力生产,却沦为部分人投机取巧的帮凶。当信息失衡遭遇监管缺位,受损的总是那些最本分、最不擅机变的普通人。要制止此类情形,不能仅寄望于商家的自觉。相关部门应当强化对小作坊的监管与检查,确保生产环节公开透明;同时,应鼓励更多类似事件曝光,提升农户的权益保护认知。乡村的商业活动,理应是友善与诚信的融合,而非狡诈与蒙骗的对峙。务必使每位劳动者的付出获得合理补偿,这方为乡村发展稳固的根本。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