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区徐家庄第一小学惊现明代石碑石狮!背后有何故事?

2025-10-10 -

最近,冀州区徐家庄乡第一小学在校园地面硬化施工中,发现了一块明代嘉靖时期的石碑,这件文物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同时,现场还出土了一对石狮和一块石碑的基座。

冀州区徐家庄第一小学校园内施工挖出明代石碑石狮。图为石狮。

冀州区徐家庄第一小学的校园里,进行施工时发现了明代时期的石碑和石狮,这些文物是在挖掘过程中出土的,照片展示了发现石碑的场景。

衡水新闻网—衡水晚报报道(记者张勇 实习生孙攀)最近,冀州区徐家庄乡第一小学在校园地面硬化施工中,发现了一块明代嘉靖年制的石碑,这件文物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同时,现场还出土了一对石狮和一个石碑底座。

11月1日上午,记者抵达徐家庄乡徐家庄,见到那座石碑,它矗立在那里。石碑高度大约两米,宽度大约一米,厚度大约二十五厘米,整体由青石制成。碑文上半部分的字样还很清楚,下半部分则因为岁月侵蚀而变得模糊不清。石碑的右上方镌刻着“冀州徐家庄重修玉皇上帝庙碑文”,主体内容阐述了重建的缘由和实施过程,碑文末尾处记录着“大明嘉靖三十九年岁次庚申秋季八月皇日,乡贡士郡人王尽臣恭敬撰写并题字”。碑的背面列有捐助者的名字

我们上学的时候,这块石碑曾经放在讲台上,接着被埋藏了,再后来是为了修整校园地面,又被重新挖了出来。徐家庄66岁的村委会副主任刘文河这样讲,徐家庄乡第一小学原先是一处供奉玉皇大帝的庙宇,改建成学校之后,原先庙里的石碑和其它物件就散布在教室、校门口等地方,最后都被深埋在地下。最近,小学重新铺设了地面,他们根据记忆把地下的物品都刨了出来,其中最先找到的是一对石狮子。当天上午,记者在徐家庄村委会看到了这对石狮子。石狮子大约有1米6高,头顶卷曲的毛发,胸前挂着铃铛,大嘴微张,脖子后仰,眼睛圆瞪,神情显得十分威严。

这组石雕构件于10月27日早上被发现,稍晚些时候发现了石碑,10月29日又发现了一个没有头部的乌龟形石碑基座。刘文河表示,玉皇大帝庙由前殿和后殿两部分组成,找到的石碑属于前殿,而乌龟造型的石碑基座则属于后殿的石碑。上世纪60年代,后殿石碑开始出现松动现象,为了保障学生们的安全,村民们计划将石碑拆卸下来,但在这一过程中,石碑意外地摔坏了。据消息,龟形石碑的基座被发现时,缺失头部,11月1日上午,当地村民在村西边的耕地上,寻得了基座的头部部分。

目前,所有文物已被妥善保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