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女儿从北京的公立学校送到了英国的顶尖学校,可没想到,“悲剧”来了。
国际视野、人文情怀、自由精神
教育即成长,成长即目标。
除了成长,没有其他目的。
近年来,低龄留学趋势越来越明显,留学生年龄也越来越低,几年前完全无法想象有9岁、10岁的小留学生,而现在却随处可见。
如果问我对哪些孩子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大多数都是留学失败的案例。重要的是,这些留学遭遇挫折或失败的家庭,大多数都选择了沉默。
希望下面的分享,能给正在寻求另一种教育体系突破的家长们提供一些启发。
01
那些“回国”的学生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我认识的一个小女孩。
五年级结束时,她离开北京,只身前往英国,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半才回国。
并不是因为学业问题,她就读于英国顶级寄宿学校,一所名牌女校,但父母渐渐发现,离开家人太久后,她的性格以及与父母的关系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个女孩在出国前就读于北京一所非常有名的公立小学,成绩优异,英语水平突出。
为什么要出国留学?
原因是全家去英国旅行,无意中发现了这所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学校。校园就像电影《哈利波特》里的城堡,任谁看了都会震撼。父亲当机立断,坚信“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回国后紧锣密鼓地准备,很快就把孩子送进了学校。
这个小女孩回国后已经两年半没有学过中文了。
我考国际学校中文考试的时候,作文基本交了一张白卷;数学也达不到要求,因为西方教育对于小孩子的数学要求很简单……
她在英国时,文科成绩全A,但国际学校入学考试成绩一般。她向我解释道,“我知道如何回答所有三篇论文,但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因为她在英国时没有这么紧张的训练或考试……
最重要的是,他这么小的年纪,已经两年半没有回到父母的视线,心理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幸好国际学校有专职心理咨询师,定期与她见面,进行辅导,帮助她逐渐适应中国的生活节奏。
现在他已经不像刚回来时那么不配合了……但是康复的过程耗费了孩子、家长、学校大量的精力。
这样的案例其实还有很多,反映出低龄留学最大的也是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孩子出不出国都是家长说了算,不关注孩子是否有出国留学的意愿。有的孩子愿意去,家长却反对;有的孩子不愿意去,家长却执意要送他出国,这才是最大的隐患。
02
另一个“逃亡者”的故事
我最近认识了一位就读于北京最好的公立小学之一的五年级男孩,他英语成绩优异,成绩优异,父母知识渊博,专业性强,家庭教育相当成功。他个性鲜明,有独立思考能力,这在追求共性的教育序列中是很少见的。
他妈妈约我见面,商量一下她家这么小就出国留学的事情。我劝她要慎重考虑,因为孩子还小,他们家不打算陪同,儿子自己去美国,父母留在北京。
她的考虑其实很现实——儿子因为身体状况,在北京每隔几天就要去医院一次,但到了洛杉矶就没事了,回到北京又要不断去医院……为了健康,父母不得不把儿子送走,尽管这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意味着沉重的代价。
如今,独自出国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
我朋友的女儿现在读六年级,今年8月份将去波士顿留学,也是自己上寄宿学校。
她的父母都是海淀区人,都是国内著名的律师,但在美国要想取得和国内一样的事业成功却颇为困难。
他们的理由更复杂,包括从小学到初中过渡的不确定性、未来教育路径的设计……并不是他们觉得中国的教育不好。
此外,还有主动选择更好的教育资源。比如我工作的国际学校有两个学生,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男孩打冰球,八年级的时候就出国了,因为中国的冰球训练资源和比赛标准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美国寄宿高中的联赛标准足够高,并且有优秀的教练,可以培养孩子将来加入大学球队以及打职业联赛。
而女孩9年级的时候就读于洛杉矶一所艺术学校,上午一半时间是文化课,下午一半时间是艺术训练,包括形体、戏剧、表演、音乐等。艺术高中是美国私立学校的一个特殊类别,但国内没有这种类型的高中。
说他们是在“逃避”,并不十分恰当,或许用“主动选择”这个词更为恰当。
由于中西文化、个人习惯等差异,并不是每个逃离者或者主动选择者都能适应国外。
我刚刚收到一位男孩的入学申请,他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一所军事男校上学。他的父母收到了这所美国高中的退学通知。学校因为他的平均成绩不达标而放弃了他。
美国私立学校学生的留学生身份是由学校授予的,随时可能被撤销。因学术造假、违反校规、GPA低等被开除学籍很难恢复,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学费不予退还。如果失去移民局授予的F1身份,必须立即离境,否则可能面临非法居留等法律问题。
中国学生在美国被高中开除的比例还是很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吸烟,在中国可能只会受到批评教育,但在美国,19岁之前吸烟是违法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如果GPA分数低于2.0,就意味着日常表现很差,学校会开除学生。
这样“回国”的孩子会觉得别扭,其实我是坚决反对他们回国的,因为直接从美国继续学业很困难,而且他们学到的很多东西在中国是无法接通的,比如美国高中必修的美国历史等文科课程,中国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开设。
国内的国际学校大多开设的是IB课程,这个课程不隶属于任何国家,是一种探究式的特殊教育课程,文理并重,数学和实验科学的难度很大。
从海外高中回国的孩子往往无法跟上国际学校的进度,很多孩子回国后需要留级。
03
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换游泳池有帮助吗?
中国的国际学校因为学习态度不好,不能接收回国的学生。
这时候如果家长不解决孩子学习目标的问题,一味的改变孩子的国家或者学习环境,其实不会有什么改变,孩子只是不想学习而已,美国、中国、加拿大都是一样。
对于9、10年级的孩子,国际学校的招生老师会要求他们陈述自己的职业理想,包括将来想做什么、想上哪所大学、想去哪个国家等。
但社会上大多数孩子都不会说,只知道“我爸让我去美国”,“我妈让我去加拿大”,这绝对是有风险的。
家庭只付出金钱,却不能解决孩子的目标问题是巨大的隐患。
这些不断挣扎,付出巨大代价却只能保持沉默的孩子其实还是挺值得同情的,因为只要父母有明确的规划,这些陷阱是可以避免的。
比如让孩子在出国前做好准备。
到美国的第一年有很多东西你都不了解,出国前除了英语培训、考试成绩之外,预习一些美国高中学科课程作为衔接也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有些孩子无法逃避美国高中的必修课程。
让孩子提前接触美国课程,以免到了美国之后一片茫然。
此外,孩子至少应该参加一些游学或者微留学活动。
比如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或者有叛逆心理等也很重要,选择项目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察主办方的信誉和质量,不要让一个管理不善的夏令营毁了孩子的留学梦。
我曾经认识一个男孩,他报名参加了去美国奥兰多的游学活动。
他短期居住的寄宿家庭是一个黑人家庭,生活习惯和卫生条件都比较差。男孩在北京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突然去到贫困家庭,他受不了。另外,这个家庭的主人给他的印象不好,态度粗鲁,对留学生也不友好,彻底毁了这个孩子对美国的印象。
尽管他有能力申请到美国最好的大学,同学们也知道美国的高等教育资源更加优越,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多伦多大学。
虽然一次不愉快的留学经历让孩子放弃了去美国留学的计划,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你之前都没有允许自己的孩子去这个国家,那么现在你怎么能如此大胆地送孩子去美国留学呢?
我所帮助过的许多年轻的国际学生都取得了成功。
我见到的第一个人是深圳实验中学的一名模范学生,大一结束后,他转学到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所私立高中,现在他已经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定居在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在小镇上,他是唯一一个说中文的人,但他却在那里过得很开心,没有任何障碍。
一般来说,小小年纪就能顺利出国留学的孩子,家庭教育都非常成功,孩子就读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如果一个学生在中国很优秀,那么他在美国也会同样优秀;如果一个学生在中国很差,那么他在美国也不会很好。
很多家长希望改变孩子的环境,孩子会成功吗?
其实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除非孩子在某个方面有特殊的天赋,而在国内受到压制,否则他很可能在国外得到更大的发展。
我以前做客北京电视台的一个节目,题目是《穷学生逆袭哈佛》。
节目组请来了一位毕业于哈佛的成都小伙子,导演安排我和他进行对话,讲解一个穷学生如何取得学业成功。
在中国读高中时,他的成绩排在班上倒数第三,但体育方面的天赋早已显露出来,但由于不计入高考,所以并不被语文老师重视。
因此,他开明的父母也选择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去美国读高中。他去了美国波特兰附近的一个小镇读高中。男孩打橄榄球、篮球,成为同学们的偶像。作为第一个来自小镇的哈佛学生,他成为了美国整个小镇居民的骄傲。
BTV青年-北京嘉宾《中国穷学生逆袭哈佛》
左边是编辑李萌,中间是哈佛学生于志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最后的成功不能称之为“东山再起”,只是他的天赋被发现了——他就读的小镇高中的体育老师发现了他的潜力,每天五点起床一对一教他打橄榄球,不收一分钱,并对他进行单独训练。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学生出国留学,我们认为,低龄留学失败的案例有很多,但你拿不到数据。再次,这些孩子回国后,大多数家庭选择沉默。
但不表达,并不代表这样的情况很少。
当小留学生在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就像是遭遇车祸一样,大家都觉得这种事情离自己很遥远。建议小留学生家长在出国前要有充足的预见性,在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正确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
总而言之,只要家长未雨绸缪,考虑周全,权衡利弊,一些陷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作者:李猛,教育部NCCT中心特邀专家,常驻高校顾问协会(BACC)会员,多家电视台、主流媒体的国际教育顾问。连续三年担任Ace留学顾问大赛专家评委,帮助数百名中外学生成功出国留学。本文为作者接受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采访整理而成。转载自:少年商学院。本文版权归作者/原媒体所有。
来源:Cape Ivy
编辑:青藤学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