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里鲁迅的文章只剩下三篇了,你怎么看?
鲁迅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弃医从文,是一位革命先驱。如果要形容鲁迅,可以用他自己的诗句来形容,“冷眼旁观千万人非,甘为儿女当牛”,这句话是对鲁迅最好的描述。
因为鲁迅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才华横溢,他的很多文章被收录到语文教科书中,让无数人阅读和学习。但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因为鲁迅的文章大部分后面都会跟着一句话,要求你把整篇文章背诵一遍。
但你有没有发现,语文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只删去了几行字?你是否怀念起整篇文章的背诵呢?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村戏》《阿长河》《鲁迅自传》《纪念刘和珍小姐》《灯下随想》《药》《阿Q正传》《故乡》《藤野先生》《孔乙己》《呐喊》《祝福》《中国人失去信心了吗》《拿来主义》等。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语文课本里就只剩下三篇文章了,就是前面提到的《悼念刘和珍女士》、《祝福》、《学法》。
我们的精神领袖鲁迅为什么被这样抛弃?
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一个原因是,虽然鲁迅先生的文章大部分都是白话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散文和小说,但是,因为当时刚推行白话文,有些文章读起来不太通顺,我们现在读起来有点吃力,而且“同音异义词”也很多,导致学生不太喜欢读鲁迅的文章。
第二,鲁迅先生太伟大了,十六篇文占了太多,上学的人都记得鲁迅,但其他文人大多数人就不知道了,比如如果不是这个笑话,很少有人记得吃橘子的朱自清。
最主要的是时局和环境变了,当代学生很难体会到鲁迅文章中所体现的反抗精神。鲁迅写作的那个年代,革命力量弱小,正在兴起,他写作的意义很明确,就是要激起每一个中国人的斗志,告别过去的愚昧。但现在完全没有这种感觉了,社会稳定了,思想也在进步。这样一来,鲁迅的文章就不再适合现在了,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指导。
从以上原因可以看出,鲁迅文章的减少是正常的,也是为了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只是希望以后的学生不要只从表情包里认识“周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