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者的几点感想:#基层#
基层工作者的几点感想:#基层#
服务为王,这句话适用于各行各业、各个岗位,只要我们明白工作的初衷,就懂得了服务成王之路。
众所周知,海底捞、胖东来凭借着细致、极致的服务文化,创造了行业内的诸多奇迹,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在如今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他们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大众的拥护者,与他们秉承的服务为王理念分不开。
服务行业如果能懂得这个道理,静下心来管理自己,形成个人品牌,对自身的发展会有很大促进。
延伸到我们基层,服务是宗旨,是法宝。面对群众的问题和需求,第一时间要有服务的心态,不要有“只给我找麻烦”的想法,这种想法一旦来了,后面的应对必然会有偏差。要有一种“群众的问题正好是我解决问题的契机,加强和群众联系的机会”的心态,第一时间客观分析问题、决策、了解情况、着手实施。制约实施成效的因素有很多,但过程有环环相扣,结果有反馈,这是最起码的尊重。
就拿最棘手的XF问题来说,群众到省里、市里、区里,甚至到北京,我们第一时间要用服务理念去对待,不管是需要政策帮助,还是法律保障,或者只是心理疏导,很多诉求都能得到解决。即使解决不了,我们对待群众的态度也很重要,我们温和、通情达理、关爱有加,群众是能感受到的。
先建立信任,再建立感情,进而通过实际服务,逐步温暖民心、解决民生问题。
我们去理发店,如果理发师人很好,很真诚,价格也公道,哪怕他的技术不是很好,我们也会充值办卡,下次再去。但如果技术很好的理发师态度傲慢,虚伪,不把顾客当回事,不听顾客的需求,我们再也不会去。
这件事很常见,但蕴含的道理却很真挚。作为服务群众的基层组织,群众心中的信任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遇到问题就会显露出来。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树立服务理念,积累这种信任。信任会让我们做工作更有力量。反之,没有信任,服务就无从谈起。
延伸开来,如果物业给业主的服务、企业门店给顾客的服务能够做到精准真诚、细致耐心,长远来看,它们才是大厦的基石。以前听过一个真笑话,一家海底捞看到顾客全都跑出来看对面发生了什么,估计是一群人在吵架,服务员为了让顾客看热闹舒服过瘾,就把凳子搬过来,让顾客坐着看热闹。虽然有点夸张搞笑,但你去庞东来逛街,庞东来最近开通了郑州到徐州的专线,不就是靠细致服务打的王牌吗?这和“吃亏是福”大体类似,短期内花了很多钱、人力,把服务做到极致,但人气来了还怕赚不出来吗? 这是一种长期主义,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前几年,我做社区书记的时候,就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做了一个规划,每年把我们的服务量化,包括走访了多少困难户,遇到了多少老人,解决了多少栋楼的重大问题,用什么机制来接收、反馈、处理社区群众提出的问题等。这些都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的服务目标,一步步去实现。五年不长,也不短。五年可以改变一种作风、一种氛围、一种习惯,五年可以带来辖区的一些变化,解决一些问题,这些慢慢就可以变成一个社区品牌、一个个人品牌。
路就在脚下,坚持走下去,就会到达目的地。
当我们把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社区周围时,我们的工作就会成功。人就是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有了资源,事情就好办了,发展就不会受到限制。
最后,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服务创造的王牌,会吸引很多人聚集到社区周围,人来了资源就来了,有了资源,一切工作开展就不成问题了。
比如,我们通过规范养犬认识了一批人,虽然当时我们是通过养犬认识人的,对这项工作也颇有微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批人在我们的工作中逐渐为我们所熟知,我们服务的触角也延伸了。不管是稍微消极的工作,还是服务工作,都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正向的赋能。只要建立了联系,就成功了一半。不管是黄标车、规范养犬、安装燃气自闭阀,还是调解矛盾纠纷,不管是疫情防控还是文化活动,不管是收缴占道摊点,还是整顿环境卫生,只要我们深入到群众中去谈心、合作、建立联系,那么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我们的品牌才能逐渐树立起来。当然,基础是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
以上这些话,仅供自我鼓励,新的一年,新的岗位,记得服务,不偏不倚,用心做事,用爱点亮一点光芒。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