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组教案 - 有趣的汉字 - 有趣的同音词
教材信息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材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材 语文 书名 五年级 单元名称 组别 5 教案名称 组别 5 - 有趣的汉字 - 有趣的同音词 科目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主题 有趣的汉字 - 有趣的同音词 课程类型 新课 总学时 5 学时 序号 3 教材分析 本课以阅读材料《有趣的同音词》为活动载体,继续综合学习。《有趣的同音词》介绍了几种使用同音词的传统语言形式:一是歇后语,是由类似于谜语和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比喻性、俏皮性的口语表达。两部分之间有停顿,说话时往往只说出第一部分,而把第二部分(真实意思)隐藏起来,留给听者去猜,所以叫歇后语。二部歇后语可分为比喻类和谐音类两大类,教材中出现的谐音歇后语都是谐音歇后语,其特点是利用同音或近音的连贯,产生俏皮、幽默的表达效果。二部歇后语是指生活中人们因为汉语中谐音或类似双关而开的玩笑。它告诉我们汉语中同音字很多,不能乱用,否则就会闹笑话。这两部读物都与“有趣”紧密相关,向我们展示了汉字的趣味性、多义性和丰富性,是学生体验“有趣汉字”的新鲜材料。我们应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收集、积累相关材料,全方位体验汉字的乐趣。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谐音汉字的特点。 2.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使用成语。
过程与方法 1.积极参与综合学习过程,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和方法。 2.在活动中,学生能积极收集、整理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趣的同音词”活动,学生能体会到汉字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培养对祖国汉字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同音词的特点,积累常用的歇后语。 教学难点 了解歇后语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策略 1.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通过教师讲课、学生合作学习和练习,让学生了解汉字同音词的特点,感受汉字的乐趣。 2.开展说歇后语、讲故事等活动,感受汉字的乐趣。 3.通过收集、交换活动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安排: 1、阅读书中关于“谐音”的资料。 2、收集“谐音”资料,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编号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应用材料与资源 1 课堂导言 1、情境导言,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谐音是一种有趣的文化。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中蕴含着许多谐音文化。【播放课件《有趣的汉字-有趣的谐音》(一)】比如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把“福”字倒贴,把写着“年年有余”的年画贴上去,这些都是人们利用汉字的谐音来表达美好祝愿。 2、导言:除了利用谐音来表达美好祝愿外,人们还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创造出一种有趣的语言形式——谐音歇后语。比如“孔子迁”我们会认为他有很多书,而“书”与“失”读音相同,所以就暗含“只会失”。
这句歇后语用来形容比赛或战斗中不断失败,诙谐幽默。当然,由于汉字的谐音关系,也闹出不少笑话。这节课,我们从“歇后语”和“笑话”两个方面来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趣的汉字——有趣的同音字》课件(一)2课堂教学2.阅读歇后语,感受其特点1.解答疑问,了解什么是同音字。同音字: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代替原字,形成有趣的修辞手法。2.阅读书中6句歇后语,说说歇后语有多少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播放《有趣的汉字-有趣的谐音》课件(二)】摘要:歇后语是由谜语和答案两部分组成的生动活泼的口语表达,两部分之间有间隙,说话时往往只说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真实意思)则隐藏起来,留给听者去猜。两部分对比,第二部分是重点,也就是歇后语的意思。 3.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歇后语,每组选取五句最有趣的歇后语,与全班同学交流。 4.拓展,歇后语分为两种:一是:寓意形式,解释部分是由前面的比喻部分推理而来的结果。比如照镜子——里面和外面都不是一个人。二是:谐音形式,解释部分有谐音关系。例如侄子打——(叔叔) 5.总结:歇后语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我们要好好继承和发扬光大。
了解什么是同音词。结合具体内容,讲解歇后语的特点、结构及其在表达中的作用。《有趣的汉字-有趣的同音词》课件(二)三、讲同音词笑话,体会汉字的乐趣。1、阅读《枇杷与琵琶》,讨论:①“枇杷”和“琵琶”是指什么?②“枇杷”和“琵琶”有什么联系?③这个小笑话有什么好笑之处?给你什么样的启示?2、对笑话作为一种体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什么是笑话?笑话是使说者和听者感到好笑或产生幽默感的短语或小故事,也可以是影响人的视觉和感知,让人觉得好笑的动作(动作)。 ②分类:古代笑话、儿童笑话、动物笑话、同音笑话等。阅读同音笑话,了解笑话内容,感受同音笑话的乐趣。了解笑话的相关知识。 3.分组交流自己收集的同音笑话。 4.每组推荐一个笑话,与全班同学分享。 5.总结:从同学们的笑声中,我们感受到笑话作为一种体裁的乐趣,它规范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快乐。但它也告诉我们,汉语中同音词很多,不能随意使用,否则就会闹笑话。通过讲述同音笑话,让学生体会到同音词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寓意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适当地利用它们。 3.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围绕“有趣的同音词”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们感受到了谐音文化的魅力。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同音字可以表达人们美好的祝愿,给人带来欢乐,但同时也会引起一些误解,闹出一些笑话。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细心,认真区分同音字和类似字,正确使用汉字,让汉字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提示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区分同音字。 4 布置作业 1.扩展阅读-《六个有趣的同音字》。 2.预习:收集汉字起源的资料和故事。丰富积累。 板书设计 歇后语:分为两部分,后面部分是重点 有趣的谐音笑话:汉语中同音字很多,不能随便用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有趣,充分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为了让课堂变得沉重,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乐趣,还要及时给学生一些知识,让学生了解谐音文化,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为此,本课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个人收藏、小组合作、集体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多层次感受谐音文化,从而体会汉字的魅力,培养对汉字的热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