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中国人的奇妙特质就是人类智慧与童心、纯朴、细腻的融合。
梁漱溟曾说过:
“中国文化的伟大不是他的,而是人类理性的伟大。中国文化的缺点不是理性的缺点,而是理性兴起早、文化早熟的缺点。”
辜鸿铭对这些言论表示赞同,但基于这些言论,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人民的精神
辜鸿铭掌握多种语言,并长期研习中国经典。 所以,说到中国文化,他恐怕了解更深,也最有发言权。 而在他长期翻译中国经典的工作中,他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并不亚于大多数人。
因此,他对各国人民有如下话:
“美国人伟大而简单,但并不深刻。 英国人深刻而朴实,但并不伟大。 德国人,尤其是受过教育的德国人,伟大而博大精深,但并不简单。 。 因此,他们无法理解中国文化。 纯粹的中国人除了深刻、朴实、伟大之外,还有微妙。”
他在比较了许多国家的人民和文化后得出了这个结论。 他在随后发表的有关中国人民精神的文章中也说了类似的话。
他说:“中国人民最美妙的品质就在于,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它有成年人的智慧,也有能力过上孩子般的生活——精神生活。”
2、有骨气的中国人
辜鸿铭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他不仅爱国,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
辜鸿铭出生在南阳,但他确实有一颗中国心和中国自豪感。
十岁时,他随养父前往伦敦。 临行前,父亲多次警告和指示,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中国身份。
因此,即使在伦敦,辜鸿铭仍然穿着长马褂,留着长辫子。
英国人见过这个吗? 他们总是用好奇的目光看着辜鸿铭。 辜鸿铭并不在意这些样子,依然按照父亲的吩咐,穿着长袍,把头发扎成辫子。
有一天,辜鸿铭乘坐电车去别的地方。
辜鸿铭在车上无聊,就开始看《泰晤士报》。 同车的几个英国人看到辜鸿铭的举动,都觉得很有趣。 几个人想跟辜鸿铭玩一玩,就开始用极其难听的语言辱骂辜鸿铭。
辜鸿铭一开始不愿意理会他们,干脆把报纸翻了过来。
英国民众看到他的举动,更加热情了。 他们嘲笑这个中国男孩不识字,看不懂报纸。 这下辜鸿铭生气了。 羞辱我可以,但不能羞辱国家。
辜鸿铭用熟练的英语在大家面前宣读了这篇文章。 车上所有人都惊呆了。 最后辜鸿铭还说道:
“你的英文只有26个字母,太简单了,如果我不倒过来读,一点意思都没有!” 几个闹事的英国人见状,只好灰溜溜地下车离开。
3、骄傲的中国人
说完了辜鸿铭的骨气,我们再来说说辜鸿铭先生的嚣张。
因为辜鸿铭的着装与清朝其他官员有些不同。 他总是戴着一顶黑缎帽,喜欢用红丝线编辫子。
有一次,在一次晚宴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那顿晚餐是仿照英国风格的。 晚宴使用一张长桌。 坐下后,就只能和周围的人说话了。 那次晚宴上,辜鸿铭先生坐在一位美国女士旁边。
那位女士很奇怪地看着辜鸿铭,一时间找不到话跟他说话。 但她觉得自己总得说点什么,不然就很失礼了。 于是,当仆人端上汤来的时候,她用蹩脚的英语问辜鸿铭喜不喜欢这汤。
辜鸿铭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位女士心想,也许他不懂英语,所以她不再试图和他说话。 三酒五味后,辜鸿铭受邀起立致辞。 他用流利的英语向主持人和在场的各位表达了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在场嘉宾、主持人都对辜鸿铭的演讲给予了高度评价。
辜鸿铭没有多说什么,微笑着坐下。 然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辜鸿铭转过头,学着刚才女士的语气,低声问道:“你喜欢我的演讲吗?”
美国女士羞得满脸通红,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辜鸿铭先生就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是一个有骨气、有傲气的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