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秀才趣事:宋奇夺美人,冯敬良迎娶宰相千金

2024-10-24 -

诗的趣事怎么写_趣事的诗_写诗最多的皇帝趣事

关注本平台后,我们每天为您挖掘8件历史事件

又到了高考季。十年苦读,在金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全体莘莘学子共同的夙愿。作为一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高考虽然与古代科举制度有本质区别,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今天小编就以电视剧《清平乐》中的科举第一状元的北宋名臣为背景,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北宋第一状元的趣闻轶事。 。

1、“状元兄弟”宋湘、宋琪:哥哥因年纪大而成为状元,弟弟因美诗结识

宋祥、宋奇兄弟,湖北安陆人。他们的祖先宋君子,迁居开封雍丘(今河南商丘)。他们都是北宋的名臣、文学家,史称“第二宋”。其兄宋祥升任宰相,弟弟宋奇升任工部尚书。两兄弟都是同一朝代的官员。论官职,哥哥地位较高,但论文才,弟弟宋奇更胜一筹。

写诗最多的皇帝趣事_诗的趣事怎么写_趣事的诗

宋翔大四意外获得一等奖

宋祥、宋奇兄弟于公元1024年(宋仁宗天圣二年)同年参加科举考试,同被选为进士。礼部定宋琪为第一,宋祥为第三。但这份名单上报朝廷后,当时掌权的刘太后觉得弟弟不应该排在哥哥前面,于是指定宋祥为第一状元,宋气为第十。当时人们称这两兄弟为“二宋”,以体型大小来区分。张献太后不愿先弟后兄,故提相为第一,齐为第十。人们称其为“两宋”,以大为区分。而且很小。” (《宋史》)

当时,宋翔28岁,宋琪26岁。就这样,因为殿试后刘太后的一句话,宋奇错失了状元,而他的弟弟宋祥却阴差阳错成为了状元。而且,他还取得了他的另一大名声:三连冠——此前,宋翔已经在乡试和会试中获得了第一名。

尽管宋奇因时差两年而遗憾地失去了第一状元的正式称号,但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忘记他的才华和声誉。朝廷和民间都认为宋奇仍是真正的第一状元,所以都称宋祥、宋奇兄弟为“双状元”。为了纪念这些历史上的冠军兄弟,后人在家乡河南省商丘民权县西北建了两座塔,命名为“双冠军塔”,当地称为双塔镇。

诗的趣事怎么写_趣事的诗_写诗最多的皇帝趣事

河南商丘双第一学者塔

作为宋朝的官员,齐勇敢于直言不讳,敢于出谋划策。他曾提出困扰北宋仁宗时期政治弊端的“三裁三费”问题,谏告朝廷精简军队、精简行政、节约财政。针对当时朝廷西北面临的西夏边境困扰,他在《论戎朝》中连续撰写了七篇文章,提出了巩固边防的策略,从而使他声名鹊起。

不过,宋奇最出名的还是他的文学才华。他与欧阳修合着的《新唐书》流传至今,为正史《二十四史》之一。

他一言留下千古绝句,一言把美女带回家,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红杏枝上的春风,千古流传。这句优美的诗句出自宋琪的《玉楼春·春景》诗:

东城的风景渐渐变好,皱巴巴的涟漪迎接着游人。

青杨烟外晨光寒,红杏枝上春意激。

浮生恨无趣,唯有女儿情愿浅笑。

我为你捧酒劝夕阳,留晚霞于花间。

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作者春游时所见的早春美景。底线抒发了自己的感受,感叹春天难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和及时享受生活的愿望。 。

尤其是“红杏枝上春意盎然”一句,动静结合,意境清晰。深受当代人和后人的推崇,成为千古名句。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辞话》中评论道:“‘脑’字一出,整个境界就出来了”。清代诗人刘体仁说:“‘闹’字千古杰出”。

宋奇也因此被称为“洪兴尚书”。

趣事的诗_诗的趣事怎么写_写诗最多的皇帝趣事

宋奇被封为“红星尚书”(图片图片)

因为他的一句话,他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女子,成为一段佳话。宋奇以作词而闻名,有一次他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支来自朝廷的仪仗队。宋琪连忙闪开,突然听到有人娇声喊道:“小宋。”宋琪循声望去,看到了仪仗车上的一个年轻人。宫女对她灿烂一笑,然后就放下了帘子。

宋琪回国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便即兴创作了一首诗《鹧鸪天》:“画毂雕鞍窄道相会,耳闻心碎”。身无彩凤飞舞,心中却有清明。”房屋是玉笼,车子是行水的骏马。刘浪已经恨彭山远在千里之外。

写诗最多的皇帝趣事_诗的趣事怎么写_趣事的诗

宋琪邂逅宫女并发生恋情(图片摄)

这首诗很快就被传唱了。宋仁宗得知始末后,随口问道,那个叫“小宋”的宫女是谁?宫女有些羞涩地承认,解释道:“那天我在赴宴的路上遇到了一个人,我听大臣们说是萧颂,所以忍不住尖叫起来。”

仁宗听后也笑了。几天后,仁宗召见宋奇入宫,特意提及此事。宋琪又惊又羞,连忙道歉。宋仁宗幽默地说:“‘彭山千层之外’,其实彭山并没有那么远。”然后就把宫女赏给了他。宋奇因诗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女子,成为一段佳话。

2、冯敬二婚,迎娶总理之女“冯三元”,才貌双全。

冯敬,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宋代三元末代状元。冯敬从小就聪明好学。他的相貌也英俊大胆,才华横溢,学习过目不忘。 “京城从小就出类拔萃,天赋出众,大一点入学时,一抬眼就被背诵了。” (《宋史》)

公元1049年,冯敬通过乡试、会试、殿试,并考中乡试第一名、状元、状元、第三名。中进士,故称“冯三元”。

诗的趣事怎么写_写诗最多的皇帝趣事_趣事的诗

凤晶三元及三

北宋时期,经济社会比较繁荣,人们思想比较开放。结婚结婚不讲究家庭背景。加之朝廷实行法治,士大夫的社会地位非常高。因此,社会上流行“官榜下抓女婿”。当科举成绩公布后,上至朝臣达官贵人,下至富贵绅士,都在争先恐后地选进士为女婿。人们称其为“抓女婿”,极具现代意义上的“金龟女婿”,并成为当时的独特风格。独特的婚姻文化。

冯敬才华横溢,英俊潇洒,自然成为达官贵人、地主们的首选。殿试前,京城里私下议论,封敬一定是今年的第一状元。

当时张贵妃正受宠,她的舅舅、龙图阁直学士兼户部尚书张耀祚主动邀请冯敬在科举开始前到家中,并设酒宴。他说他有一个未婚的女儿,愿意把她嫁给他。他还送给冯敬一条金腰带,欺骗冯敬说这是皇帝的恩赐。

写诗最多的皇帝趣事_诗的趣事怎么写_趣事的诗

宋仁宗张贵妃嚣张跋扈

虽然是公公亲自提亲,但由于与张贵妃的关系,他当时的名声并不好,所以封敬婉言谢绝了这门亲事。

据说,求婚被拒绝后,张耀佐非常生气,为了让他在殿试中落败,他偷偷联系了主考官。但聪明的冯敬已经预料到了这一举动,于是他在宫试卷子上做了一些花招:他把“凤”字的两点移到了“京”字之前,“冯敬”变成了“马良” 。

殿试成绩公布后,马良名列第一。张耀佐心中暗喜,没想到站起来的却是冯敬。张耀佐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吃了哑巴亏。但事已至此,也没有办法了。后来“错把冯敬当成马良”就成了谚语,流传至今。

趣事的诗_写诗最多的皇帝趣事_诗的趣事怎么写

国家元首张耀佐名声不好

冯敬不畏强权,拒绝当朝岳父的故事,也成为当时京城的佳话。不过,冯敬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官榜下抓女婿”的挑战,不过这一次“抓女婿”的主角却是大名鼎鼎的宰相富弼。 。

富弼是洛阳人,北宋著名宰相、文学家。年轻时被誉为“洛阳才子”,受到范仲淹、晏殊等名臣的器重。晏殊也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富弼热衷于人才,冯敬很欣赏富弼的声誉。两人一拍即合,冯敬很快就迎娶了富弼的女儿,成为了富弼的爱女婿。不仅如此,后来,当妻子病逝后,富弼又将一个女儿嫁给了冯敬。就这样,冯敬陆续娶了富弼的两个女儿,在历史上留下了“二嫁丞相女,三领天下”的千古传奇。

诗的趣事怎么写_写诗最多的皇帝趣事_趣事的诗

北宋名臣富弼

3、“诚信第一”王拱辰:老女婿变新女婿,大叔变小叔。

看过电视剧《清平乐》的人都记得这个细节:公元1030年,欧阳修参加科举考试时,他对自己会获得第一名充满信心。身上。殿试成绩公布后,王恭臣在高中排名第一,欧阳修则排名第十四。

据当时的主考官颜书回忆,欧阳修没能获得第一名,主要是因为他年轻气盛。考官们想借此来浇灭他的精神,让他日后能够成为更好的人才,但正史中并没有这样的事情。记录。 《宋史》记载王恭臣得元代状元:“吾名元代恭寿,十九岁,进士第一,仁宗赐其现名。 ”。 (《宋史》——他19岁就成为第一状元,名字是宋仁宗亲自起的,可见仁宗对他的重视。

诗的趣事怎么写_写诗最多的皇帝趣事_趣事的诗

王拱辰,诚信第一学者

宋仁宗为何如此看重王恭臣?原来,这里面隐藏着一个“第一士气节”的故事。

科举考试后,宋仁宗看到王恭臣的文章立论新颖,见解独特,文笔优美流畅。他当场点名王拱辰为第一名。随后,宋仁宗将前三名召至宫中,当着众文武百官面前宣读了殿试排名。

另外两人也跪下谢罪。王恭臣不但没有表示谢意,反而主动对皇帝说道:“陛下,请把第一名颁给别人,因为我以前正好做过这道考试题,所以得了第一名。”如果我不告诉你,就算我成为第一学子,我的人格也会被毁掉。”

听完王拱辰的解释,宋仁宗被他的诚实深深打动了,于是说道:“你的文章确实很出色,你以前做过这道题,足见你勤奋、学识渊博,而且你还能说真话。” ,诚信比才华更宝贵,这是一个顶尖学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诗的趣事怎么写_写诗最多的皇帝趣事_趣事的诗

宋仁宗剧照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诚信冠军”的故事。此后五十余年,王恭臣“议事极有主见”,公私分明,不畏强权,敢言敢谏,以清廉成为名臣。品格正直,才华出众。

与“两次娶宰相之女”的冯敬类似,王恭臣也是“被抓为女婿”的第一秀才,他还娶了两个名臣的女儿。不同的是,王拱辰的婚姻是被北宋文学领袖欧阳修戏弄的。

王拱辰与欧阳修是姐夫,都是北宋名相薛奎的女婿。王拱辰娶了薛奎的三女儿。欧阳修最初娶了导师徐偃的女儿,但结婚后不久,妻子就因病去世了。后来又娶了薛奎的四女儿,两人结为连襟。

写诗最多的皇帝趣事_诗的趣事怎么写_趣事的诗

欧阳修剧照

后来,王拱辰的妻子病逝,薛奎将第五个女儿嫁给了他。就这样,王拱辰从“哥哥”变成了“弟弟”。欧阳修作诗戏弄他:“老女婿变新女婿,舅舅变小舅舅”。这成为时代和后人的谈资。关于道教的有趣的谈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