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潘剑》童年暑假捉蝉的趣事
童年暑假捉蝉的有趣故事
文/潘健
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暑假里没有补习班、特长班,也没有太多麻烦的暑假作业。每天都是无忧无虑的玩耍,所以童年的暑假里常常会发生很多故事,有捉蝉、捉萤火虫、捉螳螂。 、天牛等昆虫几乎是每年夏天的必修课。
20世纪60、70年代,城市没有花鸟市场,小县城公园也很少。所以,我们小时候玩的花鸟鱼虫如果不是朋友送的礼物,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在乡下捕获的。必须。如今,每到炎热的夏季,听着街心柳树上的蝉鸣声,我总会想起儿时的购物经历。有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抬头看看树下。如果我进行一些搜索,找到目标不可避免地会有点棘手。我真希望能一展青春本领,爬上去捉蝉……
小时候,我似乎并不害怕热。暑假结束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阳光越灿烂,我就越兴奋,尤其是捉蝉的时候。夏季的中午,虽然烈日炙烤着大地,天气热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但这也是一天中蝉鸣声最欢快的时候,这为我们根据蝉鸣声来判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声音。 。
蝉的学名是蝉。叫声可能像“蝉、蝉”,所以叫蝉。不过,我们兴化人当时称它为“鸡牛儿”。没有人能说清楚为什么叫这个,所以就暂且叫个俗名吧。
捕捉蝉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两种方法是粘贴和诱捕。如果粘了,就在竹竿上面包一层包子的发酵面团,或者我们经常就地取材,抓起一把麦粒放在嘴里反复咀嚼,这样就会使两边脸颊酸痛。 。为了把能粘蝉的面筋嚼出来,大家比赛看谁先嚼到,谁把粘性的面筋嚼出来。夏日午后,大人们休息的时候,小伙伴们冒着烈日,跨过沧浪河,溜进任家垛,钻进密不透风的树林里,从无数的蝉声中辨别出目标。他悄悄靠近,低着腰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竹竿伸到了目标的背上,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剧烈晃动,将蝉牢牢地卡住了。芝芝挣扎了几下,发出几声凄厉的惨叫,然后就乖乖投降了。我们轻轻地把蝉取出来,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盒子里。但并不总是能够完美准确地击中目标。有时,如果噪音太大,目标就会“警觉”,蝉听到声音后就会逃跑。这个时候,它就得重新寻找目标了。夏天虽然阳光毒辣,但我们却乐此不疲。
制作蝉的方法是将铁丝弯成一个环,然后在环上套上大小合适的塑料袋,然后绑在竹竿上。一般准备两根竹竿,每根长约两米。如果蝉的位置不高,那么我们可以只用一根竹竿来捕捉,这样动作更方便;如果蝉的位置比较高也没关系,用绳子把两根竹竿绑在一起就可以了。
不过,当时我们还是多采用捕捉蝉的方法,因为制作简单,操作安全系数高。通常选定目标后,它们先挥手示意同伴安静,以免惊跑蝉。然后他悄悄举起竹竿,将竹竿上的铁环中心指向树枝上的蝉鸣,渐渐靠近。当铁环距离蝉只有几厘米的时候,他猛地扣在了蝉身上。这个动作必须做到既快又准。蝉想要飞走,结果却一头扎进了塑料袋里,漫无目的地拍打着翅膀,飞不出去。这样,你就成功了,然后你把蝉抱起来,放进了自带的小竹笼里。
那时,我和朋友们通常三两个人一组去捉蝉。每次回来,我们往往会收获十只蝉左右,至少也有五六只。不然分配不均很容易引发冲突,我们就抓不到同伴了。我们能够平分的数量一般不会被“收回”。
记得有一次,在学校附近中东桥对面的花园垛上,我和同伴小强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捉蝉。那天一定是运气好,钓到了很多,所以我们兴奋不已,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不知不觉到了晚饭时间,小强妈妈却等不了多久,居然手里拿着鸡毛掸子走了过来。这时,小强手里拿着长竿,急切地想要钓鱼。他没有意识到他的母亲已经愤怒地来到了他的身后。当小强准备去捉蝉时,妈妈的鸡毛掸子已经落在了他的头上。 “啪、啪”两声,蝉从杆子上飞了下来。小强不知道是因为自己被打了,还是因为好不容易抓到的蝉又飞走了。他“哇哇”地叫着,跟着妈妈回家了。看到这一幕,我们不敢多说什么,默默地退了出去。第二天见到小强,我们就给他编了一个刚学的成语送给他,叫做:小强捉蝉,妈妈在后面。
除了白天捉蝉外,夏天的傍晚还可以捡蝉壳、捉蝉龟(蝉的幼虫,可能是因为动作缓慢)。这不仅为你提供了一份额外的“收入”,还是童年的乐趣。
我们早早吃过饭,然后带着小管子、小铲子和手电筒,约上三五个朋友,到沧浪河对岸的任家垛森林里捡蝉壳和蝉龟。我们去的早,所有的蝉龟还在洞里筑巢,没有露出头来。我们只是拿了一把小铲子,到处挖。有经验的朋友可以从小孔的位置和形状来判断是否是蝉洞。他们行动迅速、高效,天黑前就能收获很多;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他们就像无头苍蝇。同样,到处挖,偶尔挖到一个,就像捡到两毛钱一样高兴。如果白天刚下过雨,那晚蝉龟会特别多。有时,用手电筒一照,就会看到五六只,甚至七八只蝉龟在杨树的树干上排成一排,急匆匆地往上爬。你走过去,把它们一一掐下来,放进自己的水桶里。感觉很棒。
不过,夜间捉蝉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最怕的就是遇到蛇、蜈蚣等毒虫。有一次,我看到一棵杨树上有几只蝉龟,我赶紧用手抓住了它们。我突然感觉手背发麻,上面有东西在爬。我用手电筒看了看——天哪!一只蜈蚣爬在我的手背上,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虽然晚上捉蝉龟会遇到那么多“惊吓”,但我们还是“勇往直前”,从不轻易放弃。
那时,我已经不记得暑假里我抓了多少只蝉了。每次我都把蝉壳和蝉龟拿到商店去卖,每只卖2毛钱。我卖掉的钱可以用来买冰棍和零食。吃。一天下来,我们能赚点钱买冰棍零食,我们就很满足了。
“牧童骑牛,歌声震林,欲捉蝉,忽停立。”袁枚这首诗描写了捉蝉的情景。如果你仔细读一下的话,确实是非常恰当的。
回不去的童年,忘不了的暑假故事。
关于作者:
潘健,江苏省兴化市人。现就职于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市场监管局,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20余年。我爱好书法、绘画、文学,平时喜欢看有关历史典故的书籍。
征集论文
《今日作家》以发现作家、培养作家、展示作家、弘扬作家为己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小说、散文、诗歌、散文、散文、报告文学、文学批评等各种题材、体裁、风格、流派的作品均纳入征集范围。
征文
1、小说、散文、杂文、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字稿件一般每篇3000字左右。特别优秀的作品,篇幅可酌情放宽,但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诗歌等枝干类作品,含多首诗,应限制在100行以内;
2. 投稿必须是电子稿件,不允许纸质稿件。每篇投稿请在文章末尾添加2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并附上作者照片;
3、投稿文章需关注“今日作家”平台。投稿文章必须为原创,不收取稿费。奖励费用10元以上的部分将分配给作者(第一周),奖励费用10元以下的部分不分配;不接受其他平台原创内容。工作;
4、平台将免费对年度支持者的作品进行整理、格式化、绑定成作品集,赠送作品集5册;
5.为了方便征集和管理,所有稿件均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交。所有《今日作家》提交的稿件,将在七个工作日内通知是否采纳。文章如未通知采纳,作者可另行处理。
提交邮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