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女友丑闻”真相曝光,韩国政局何去何从?
12日,韩国爆发据称有百万人参加的烛光游行,要求卷入亲信“干涉政治”丑闻的总统朴槿惠下台。这是丑闻爆发以来韩国民众举行的第三波周末烛光游行。警方估计有26万人参与了此次示威活动,规模比1987年韩国民众抗议时任总统全斗焕独裁统治的“6·10抗议”规模还要大。今天院长推荐的文章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学报》,作者是朴东勋。详细讲述了“女朋友”事件的始末,并对韩国未来的政治局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越来越多的韩国民众加入烛光游行
▼
韩国朴槿惠政府“亲信干政”事件在韩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事实上,近几十年来的韩国政坛,历任韩国总统似乎都无法逃脱裙带政治的恶性循环。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等前总统在任期结束或卸任后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不过,这一次政府的性质似乎与之前的政府有所不同。没有从政经验的“江南大妈”崔顺实,不仅利用与总统的密切关系谋取私利,还将自己置于总统之上,审查总统的讲话,干涉郑等各个领域。瓦台的经济、文化、外交、国防。这不可避免地让世人感到惊讶,甚至荒唐。如果崔氏的“潘多拉魔盒”彻底打开,动摇的不仅是韩国政坛,还有正处于敏感时期的东北亚外交格局。
“女朋友门”的来龙去脉
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当前韩国的政治局势呢?韩国政局的变化将带来哪些政治影响?显然,2016年10月,韩国媒体JTBC记者在崔顺实废弃的电脑中发现了大量涉及朴总统的国家文件,这是这起“闺蜜丑闻”发酵的关键节点。不过,有一家媒体已经开始关注朴槿惠执政背后的一些线索,那就是被誉为韩国保守派媒体的《朝鲜日报》。
2014年,时任总统秘书处行政警察朴官天(音译)因涉嫌秘密调查朴槿惠前助手郑润惠(崔顺实的前任)而爆料。丈夫):“说到我们国家的权力,崔顺实是第一,郑润惠是第二,朴总统顶多是第三。 ”
虽然当时韩国舆论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但《朝鲜日报》已经注意到,朴槿惠背后肯定有“文章”。到了2015年,《朝鲜日报》通过青瓦台人事调整和“文化繁荣工程”的筹划过程,再次掌握了有关崔顺实的一些线索,但由于“证据不足,时机尚未成熟”,该报没有报告。 。
2016年4月,韩国执政党在国会选举中遭遇惨败后,《朝鲜日报》开始对青瓦台内部弊政进行深入调查和采访,并于7月开始陆续报道,只字不提崔氏。姓名。 Mir和K-基金会以及其他与崔顺实有关的丑闻。 8月,青瓦台开始反攻,《朝鲜日报》总编辑宋锡荣(音译)受到打击,《朝鲜日报》克制住了自己。但9月,一些韩国媒体开始公开崔顺实的名字,并爆料崔顺实通过两个基金会赚钱。 《朝鲜日报》公开了长期收藏的崔顺实照片,对青瓦台发起反击。
10月下旬,韩国JTBC电视台记者在崔先生废弃的电脑上发现了崔先生干预政治的确凿证据。他们发现了 44 份演讲和其他文件,这些文件在总统演讲之前已经被打开和以各种方式修改过。 “我最好的朋友正在干涉政治。” “事实已经曝光,朴槿惠正处于各方尴尬的境地。在朝野、舆论和舆论的激烈谴责下,朴槿惠为了摆脱困境, - 惠迅速回应“正面突破”,在JTBC报道崔顺实的电脑文件后的第二天,朴槿惠向所有人发表了道歉讲话,而崔顺实最初拒绝这样做。因健康原因回国,也秘密回国并被调查,从此,面对“国家中立内阁”,舆论焦点从朴槿惠身上转移到了崔顺实身上。朝野“的呼声不断高涨,朴槿惠下令青瓦台高级秘书集体辞职,并迅速从各在野势力中选拔助手,以达到“稳定政权”的目的。首先是政治局势,然后采取主动。”然而朴槿惠一贯的独断作风再次引起各方不满。
“闺蜜门”与未来韩国政局
“闺蜜门”还将持续发酵一段时间。情况很复杂,变数也很多,但从中还是可以理清一些事情的。
1执政党内部分歧促使事件爆发
如前所述,虽然目前韩国举国上下都在呼吁朴槿惠“下台”,政局看似失控,但值得注意的是,执政党内部矛盾才是导致朴槿惠“下台”的原因。这次事件。
朴槿惠上台以来,韩国经济低迷,出口下降,失业率上升,大企业陷入危机。外交急转,加剧了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如果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持续下去,执政党的支持率将持续下降,赢得2017年总统选举的希望也将变得渺茫。这是青瓦台与保守派媒体《朝鲜日报》在执政后期出现分裂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对于已经被排除在执政党政治中心之外的“非朴派”来说,有必要利用崔顺实事件进行党内洗牌,夺回主动权,营造一种氛围。未来的选举。当然,“飞璞派”或许也没有想到事态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如果事件继续升级,整个执政党就会被毁。
因此,“非朴派”目前面临的困境是:必须排挤亲朴势力,掌握党内主动权;同时,必须维持朴槿惠的总统地位,稳定新国家党的执政地位。新国家党“建立全国中立内阁”的主张以及金武成等五位总统候选人集体“敦促党的领导部门辞职”也是基于这一逻辑的想法和行动。
2 尽管在野势力强烈呼吁朴槿惠“下台”,但在野党在“弹劾”问题上心态复杂
首先是技术问题。要通过弹劾门槛,国会需要超过200票赞成(占国会议员总数的2/3),而反对党议员和独立国会议员共有188名,这使得反对党力量被拉长。
第二个原因是弹劾总统风险较大。 2004年卢武铉弹劾案警告在野党,韩国特殊的社会文化氛围不适合弹劾国家元首。因此,弹劾行动可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给新国家党一个“重生”的机会。对于在野党来说,《闺蜜门》来得好,但来得有点早。因为即使弹劾成功,也会给执政党内的“非朴派”势力重新集结的机会。因此,与其用“弹劾”来短期阻止事件发生,不如继续升温“女友丑闻”,拖垮执政党,对在野党可能更有利。当然,随着事态的发展,即将出现的新证据的影响以及公众对此的反应最终将影响反对派势力的政治判断。
第三,至少到目前为止,韩国舆论都忽视了该事件最本质的问题。事实上,“闺蜜门”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女友丑闻”谁该负责的问题,二是崔顺实“政治干预”的广度和深度问题。韩国舆论将“女朋友门”定义为崔顺实的“国家政治垄断”,因此崔顺实的“政治”手极有可能伸向外交和国防领域。
因此,韩国政府澄清这一问题也是理所当然的。但笔者认为,除非国内内部斗争达到极端,否则韩国朝野更有可能达成默契,“善意地忽视”这一问题。因为一旦韩国承认自己的外交政策决定是错误的,就会动摇整个东北亚的外交格局,而这种结果是韩国无法承受的。
对于即将庆祝“民主转型”30周年的韩国来说,“闺蜜门”无非是一个巨大的讽刺。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的总统所上演的闹剧实在令世人难以置信。此外,还有人通过“挚友门”对“萨德”问题抱有希望,但笔者认为,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挚友门”将有助于解决“萨德”问题,因此面对“萨德”问题的解决,中国仍需要采取相对积极主动的战略和应对方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