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毒药史(三) |古人是如何发现和预防毒物的?如何排毒?

2024-11-30 -

中国古代毒药史(三) |古人是如何发现和预防毒物的?如何排毒?

文字:枯木

笑话毒死人中国人的句子_中国人毒不死笑话_毒毒讲笑话

(持续)

自然界中,毒蛇、蝎子、蜈蚣、蟾蜍、毒蜂等有毒动物与人们混在一起,有时一不小心就会被咬伤中毒。有毒植物和真菌经常因误食而中毒。看来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回避和避免来避免的。然而,这些毒物却被人们利用,特别是在发现砷等剧毒矿物之后。由于它无色无味,很难防止人们中毒。

古代已发现的毒药有一百多种,其中有近三十种剧毒,可以致人死亡。那么,古人是如何发现和预防毒物的呢?中毒后如何解毒?应该说,古人在辨毒、解毒方面是非常明智的,但有些方法却过于牵强或残忍。下面我们就简单总结一下,看看古人是如何认识毒物并解毒的。

1、鉴别毒物的三种方法:观察法、替代法、银检法

笔者根据史料记载,将古人鉴别、鉴别毒物的方法归纳为三类。根据不同时期分为观察法、替代法和银检测法。

1、观察毒物鉴别方法

中国人毒不死笑话_毒毒讲笑话_笑话毒死人中国人的句子

观察法是通过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然后观察、比较物体的形状和特征来判断物体是否有毒的方法。观察方法简单实用。它是根据人们过去中毒后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不一定完全科学,但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使大多数动植物毒物可以避免。

自然界中许多有毒动植物往往颜色鲜艳或外观独特,有的还带有腐臭等气味。这是生物体之间进化竞争的结果,往往具有警示意义和自我保护机制,因此通过观察可以避免中毒。这种方法虽然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对于古今仍然有意义。例如毒蛇、毒蝎、蟾蜍、蜈蚣、蜜蜂等有毒动物,往往形状奇特,令人恐惧。因此,大多数人遇到它们时都会避开它们,以免被感染。

毒毒讲笑话_笑话毒死人中国人的句子_中国人毒不死笑话

有的有毒植物颜色鲜艳,如今天的一品红、夹竹桃、水仙、花叶万年青等,有的有气味,如魔芋、马缨丹等。真菌类最为明显,如毒伞、豹伞——花斑、网孢牛肝菌、赭色蘑菇等,这些都颜色诱人,有的色彩鲜艳,但也有剧毒。因此,人们口口相传,人们应该尽量不要吃颜色鲜艳的植物和菌类。虽然不一定完全合理,但可以大大避免误食中毒。

而且,我们更应该感谢古人的智慧。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总结了各种药物的毒性,编成医学经典,汉代称为《神农本草》。它记录了125种有毒(低级)药物,并解释了它们的形态和药性,使人们具备了识别大多数有毒动植物的基本知识,从而可以通过观察其形态特征来避免误服中毒。的药物。

笑话毒死人中国人的句子_毒毒讲笑话_中国人毒不死笑话

毒毒讲笑话_笑话毒死人中国人的句子_中国人毒不死笑话

因此,人们可以积极观察并采取措施,如避开或绕开有毒动物,尽量不吃颜色鲜艳的植物和菌类,或查阅书籍是否有毒,或检查配制的有毒中药材,尽量少服用。 。观察法从源头上使人们与毒物保持距离,是主动预防毒物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2.通过替代方法识别毒物

毒毒讲笑话_中国人毒不死笑话_笑话毒死人中国人的句子

替代法也称为体内实验法。作者称之为“替罪羊法”。就像现代的小白鼠实验一样,古人也经常用动物等来测试毒性。这是古代帝王贵族常用的防毒方法。

例如,《周礼·天官墓宰·单父》记载:“单父主管大王的饮食、饮食,供养大王、王后、儿子”。 “善父送祭尝食,王食之”。膳府是周朝设立的主管君主饮食的官员。周天子吃饭前,单父先尝了尝,证明食物无毒,然后周天子才吃。这是封建社会为避免君主被毒害而采取的非常谨慎的做法。此后各朝代都采取了预防措施。

中国人毒不死笑话_笑话毒死人中国人的句子_毒毒讲笑话

又如前文所述,《国语·金鱼·骊姬杀太子申生》记载:“骊姬得福,于是在酒上放毒,在肉上放紫堇,太子到了,召来申生祭祀。公祭之地,申生惊惧而出,将骊姬与狗肉杀了,狗喝了萧臣的酒后被杀。这种毒药的毒性非常大。她把它倒在地上作为祭品,地上就出现了小土堆(起泡)。随后骊姬在宫中用狗和臣子进行实验。很明显,狗和大臣都死了,这证明食物有毒,陷害了太子申生。自采用替代药物测试方法以来,这可能是文献中第一次记录到替罪羊。

为了防止有人中毒,或者为了防止食物中毒,皇室贵族可以用另类的方法来寻找替罪羊,但普通人很难有财力和权力这样做。因此,有的只能用牲畜代替。但如果是慢性毒物,这个方法就完全无效了。而且晋代以后,发现了砒霜,砒霜无色无味,毒性很大,往往难以预防。于是,古人通过实践学习,发明了“以银器验毒”的方法。

3、银检测法检测毒物

笑话毒死人中国人的句子_毒毒讲笑话_中国人毒不死笑话

所谓银检法,就是在食用前用银器对食物进行检测。如果银器变黑,就证明有毒。关于银针检测方法,最早有记载的是隋代医学家潮元芳于大业六年(610年)所著的《伤病本源论》。 《毒第十征》有:“欲知其毒与否,初得时,以灰洗之,煮银洗净,再用水杨枝。”洗净口腔和牙齿,用此银子躺一晚,早晨吐出,若银子呈黑色,则为淡药,若银子呈青黑色,则为蓝色药,且。如果银是紫色的,那就是唐代医学家王陶写道。 《外台秘要》也认为银簪对于验毒非常可靠:“若取银汤匙,插于筷子或簪中,若经脉颜色为黑色,则为黑色。若为黑色,则为黑色。”不是黑,不是。”

宋代郑恪所著的《解经古鉴》和宋词所著的《洗冤集》也有类似的记载,尤其是《洗冤集》,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洗冤的专着。系统探讨古代司法考试,为世界法医学作出贡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废罪集·卷四·服毒》中,不仅有虫毒、酒毒、鼠草毒、果毒、金石毒、毒毒、砒霜、葛毒等中毒形式。介绍了,还详细介绍了中毒的形式。发明了用银簪验毒的方法。

毒毒讲笑话_笑话毒死人中国人的句子_中国人毒不死笑话

古人用银器探毒的方法对于砒霜等毒物来说是非常科学的。由于古代冶炼技术较差,工艺粗糙,所生产的砒霜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硫化物。硫化物与银发生反应,生成的黑色硫化银(Ag2S)附着在银针的表面。银针变黑,就可以确定食物有毒。

然而,银器检测方法实际上检测的是硫杂质,而不是砷(三氧化二砷,分子式为As2O3)。不过,对于古代的砒霜中毒来说,完全足够了。因此,可以说,在古代银器检测中,毒物还是非常有效的。但如果毒物不是砷,而是植物、真菌毒物,如钩吻、附子、毒蘑菇等,用银器检测就无效了。

毒毒讲笑话_中国人毒不死笑话_笑话毒死人中国人的句子

不过,别说古人,就是现在,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简单的辨别毒物。相反,我们必须通过实验室测试来了解毒物的类型和毒性。那么,古人如果遇到中毒,该如何解毒呢?

2.古老的排毒方法

古代医生对于中毒采取了多种急救方法。一般来说有催吐、中和稀释、药物解毒三种方法。

1、呕吐法

毒毒讲笑话_笑话毒死人中国人的句子_中国人毒不死笑话

这种方法自古以来就被使用。从理论上讲,通过催吐,可以将毒物从肠胃中排出,尽最大努力排除毒物对人体的进一步危害。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洗胃,而在古代则采用一些刺激性药物或方法来催吐。

最常见的催吐方法是用手深入喉咙以物理方式刺激呕吐。但这种方式只能吐出少量食物,古人采用稀释和刺激的方法来诱发呕吐。例如,元代医生胡思惠所著的《阴山正要·卷二·食物中毒》中写道:“食后不知所毒,心烦烦闷,可以速煎苦参汁饮之,或煮犀角汁饮之,或与苦酒或好酒同煮,皆是。 好的。”就是用苦参汁等来催吐。

2、稀释中和法

中国人毒不死笑话_毒毒讲笑话_笑话毒死人中国人的句子

这种解毒方法是在催吐的基础上,稀释、中和腹腔内残留的毒物,从而降低毒物毒性的方法。胡四惠所著的《银山正要·卷二·食物中毒》对此有很多方法,如“食物、蔬菜中毒,取鸡粪灰,与水调和。或甘草汁,或煮葛根”。也可与虎分水混合饮用。又如,“瓜类吃多了,胃会胀。香菇、香菇吃多了,解毒。荸荠吃多了,会感到腹胀、胃胀。如果温酒加姜饮,食葫芦中毒,煮小米葫芦汁饮之,可解。”

稀释中和法治疗一般食物中毒比较有效,长期以来被人们使用。比如,在现代,如果有人食物中毒,呕吐后又不能及时送医院救治,有些人会用牛奶、羊奶、豆浆等来中和、稀释,这样可以解各种毒。重金属,从而解毒。有效,为进一步治疗和抢救赢得了时间和机会。

3、药物排毒

中国人毒不死笑话_毒毒讲笑话_笑话毒死人中国人的句子

这种解毒方法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被使用,《神农本草经》中多处记载多种药物具有解毒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一些毒物还是很有效的。例如,《神农本草》中,许多上品药物都具有解毒作用,如甘草“主五脏六宫寒热邪气,强筋骨,长肌肉,加倍力量、制造金属、解毒”; 《兰石》,主“解百毒,杀虫,注鬼,蜇毒”;《升麻,主解百毒,杀百老物,害鬼,辟温病,障碍,邪毒蛊》 ”等等。现实中也用绿豆汤、金银花等来解毒,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也是古人传承下来的智慧。

3、以毒解毒的笑话

古人在预防和排毒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但有些没有科学依据、没有医学原理,往往没有效果,甚至造谣、开玩笑。

毒毒讲笑话_笑话毒死人中国人的句子_中国人毒不死笑话

比如,人们喜欢河豚的鲜美味道,但河豚有剧毒,早在魏晋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了它。晋人左思在《三都赋·五都赋》中写有“王鲔鱼如蝌蚪”之句,注曰:“鲔鱼如鱼,如蝌蚪,最大者有余”。一足,腹下白,背青黑,有黄纹,性有毒。”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吴人嗜河鱼,中毒者常杀人,故应深戒之。”《太平广记》也云: “鲭鱼身上的斑点就像老虎的斑点。如果烹调不当,吃它的人就会死。”

然而,还是有人为了美味而冒着生命危险,所以每次吃河豚都是一次生死考验。江浙一带还盛传利用人的尿液和粪便可以给河豚解毒。因此,据说古人吃河豚时,都会准备一桶“清粪”,以备不时之需。这个典故出自清代作家袁枚。

笑话毒死人中国人的句子_中国人毒不死笑话_毒毒讲笑话

袁枚编着的《子不语·卷十二·误尝屎》里,有一个御史和朋友吃河豚的有趣故事。原文如下:“常州御史蒋永安与四友人,在徐昭璜家饮酒,徐靖饮食,尤以河豚为佳,请六位宾客共食河豚,河豚鲜美,众人皆饮。”正用筷子吃着,却又不服气,突然,一个姓张的客人突然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主客们都以为自己吃完了。被河豚毒了,连忙买了粪喝了。五人很害怕,道:“最好在毒解出来之前吃药。”

然而,可笑的事情却发生了:“过了很久,张静醒了,一群客人把抢救的事情告诉了他。张静说:‘我弟弟得了羊儿狂症,时不时就会出现症状。这不是河豚中毒造成的。然后五人无缘无故地尝了粪便,咳嗽呕吐,狂笑不已。”袁枚的《子不语》里有很多短篇小说,既严肃又幽默,展现了各种离奇的事情。世界,但这个故事不一定是假的。事实上,河豚中毒时,用粪便催吐是不可避免的。至于能不能解毒,这个得问医生,但我觉得造谣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4. 总结

中国人毒不死笑话_毒毒讲笑话_笑话毒死人中国人的句子

毒物伴随着人类历史,有的可以识别并避免或不食用,从而尽可能避免中毒。但有些人贪图美味或保健,明知有毒仍吃。这有点得不偿失了。至于中毒的人,即使有很多方法可以查出中毒,但仍然很难避免。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即使现代医学发达,仍有人中毒死亡。所以,毒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将在下一章介绍古代十大毒物和今天的十大毒物。如果您有兴趣,可以阅读更多内容。谢谢你!

(待续)

毒毒讲笑话_笑话毒死人中国人的句子_中国人毒不死笑话

2021/5/15 玉木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 谐音的乐趣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