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
“说真话”(parrêsia)是福柯晚期“自我风格化”存在主义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哲学范畴。对于福柯来说,它不是指自我伦理中的道德律令或规范要求,而是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处理自我与真理关系时所使用的自我技能的高度概括。福柯用它来抵制主体形而上学传统中主体与真理之间的解释学联系。事实上,福柯后来对“讲真话”的阐释是基于他早期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探索,即试图超越人类被“求真意志”引导并受治理的困境。
在《主体的诠释学》中,福柯用“自我技艺”的视角分析了现代主观哲学在处理真理问题上的“诠释学”倾向。通过谱系考察,他发现主体哲学所采取的处理自我关系的方法和对待真理的态度都来自笛卡尔的基督教《忏悔录》和《心灵检验》技巧,后者将它们运用到哲学中。 ,实现了现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一方面,通过以解释和破译为特征的解释学方法,将人与自身的关系视为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它把真理视为来自主体的真理,即通过对自身进行解码和分析,获得可靠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知识体系。换句话说,真理是基于主体的,仅限于人类的理性意识。真理只是知识。因此,在现代认识论中,真理常常被理解为可以接受真理判断的命题。在真理认知观的驱动下,现代人形成了人的科学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生产;在求真意志的感召下,人们不再被动接受治理,而是主动服从真理教义,从而自觉遵守真理的游戏规则,服从治理。
福柯认为,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对真理的把握不是通过客观化的解释学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讲真话”的“程式化”生存美学来实现的。这是一种“知识的灵化”和“真理的实践与实践”的方式。也就是说,真理被理解为与实体存在相关的真实陈述()——人们不仅要掌握外化于自身的“真理”的真理内容,而且要能够根据真理的指导做出决策。内容。相应的合理做法。古人通过“说真话”的方法,将真理主体化、内化为一种真理力量和实践智慧,帮助人类以适当的方式生活,实现人类行为的转变和品格的提升。 。 “通过真理的实践将主体塑造成他自己的最终结局。”福柯对“说真话”的存在主义美学的阐释,看似与美德伦理有某种“耦合”,但实际上福柯始终与美德伦理保持着微妙的距离,原因就在于福柯思考这个问题的着眼点是。解决“知识-权力”带来的治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思考人的德性,福柯看到了古代人和现代人在如何处理自身与真理的关系上的差异,所以他希望能够对古希腊和罗马的“说真话”自由实践进行谱系考察,通过区分和抵制“求知意志”下的可能的治理路径,人类自由和审美塑造。事实上,福柯对“说真话”的阐述构成了当今“真理问题化”哲学的另一个方面,在这个方面,我们并不关心决定一个陈述是否真实的条件。 “对真相的分析”,而是关心“说真话”、“知道真相”、“说真话的重要性”、“谁能说真话”等问题。
福柯围绕“存在主义美学”的视角,从两个维度对“说真话”进行了谱系描述。由此可见,这种用来连接主体与真理的自由实践和技巧,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有着极其丰富的形式,而不仅仅局限于“说”的形式。
第一,说真话的“勇气之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说真话”是指为了达到真理,必须勇于承担风险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理,成为一个说真话的人。这种做法是这样展开的:首先,必须坦白地表达,这接近于无所不知,要求说话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不使用修辞手段,要求表达完整、清晰。其次,要求听、说双方保持真理和信念的一致性。换句话说,真诚的说话者的德行决定了他所说的话的真实性,听者无需怀疑这一点。第三,真诚的说话者应该通过“说真话”来批评和纠正听者的错误,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地陈述真话的内容。而且,这样的批评总是“向上”的,即“向权力说实话”。因此,真诚的说话者在谈话中总是处于劣势。此外,“说真话”还要求说话者承担一定的风险。由于真诚的说话者总是处于劣势,直接指出听者的错误,这必然会导致敌意,甚至死亡(如苏格拉底),但真诚的说话者因为真理和信仰的一致性,选择接受危险和从不保持沉默或奉承。最后,“说真话”要求说真话的人做出个人的自由选择。面对危险,诚实的说话者有选择沉默的自由,但出于个体风格化的审美要求,诚实的说话者自由、自愿地选择练习“说真话”。我们看到,这种“说真话”的自由实践虽然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展开,虽然具有利他的伦理效果,但其实践目的始终是针对人的自我关系的审美塑造。通过以上自我技巧,以“互动活动而不是简单的给予”的形式向主体开放真相。人与真理的关系不再是“认识论”的,人不再受“求真意志”的煽动而服从治理。 ,实现人们的自由和风格。
其次,以“净化的方式”说真话。 “说真话”这个维度主要是指在自我关系中践行“诚实”,这是“勇道”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接受真理”和“接受真理的伦理内化”两个实践环节,实现主体的净化,使主体达到真理,实现对真理的占有,成为“诚实的人”。扬声器。” “受真”也称为道的传递,分为“听、说、读、写”四个环节。 “听”和“读”是吸收标识的主要方式。在“听”的过程中,人们要保持沉默,保持积极的身体态度,时刻注意语言的指涉,这样才能有效地获取真相; “读”要求人们尽可能多地阅读少数作者的少量作品,并集中注意力。对文字的记忆,是为了获得文字中的逻各斯。 “写”和“说”是保留真理的方法。在“听”和“读”中接受到的真理,以“写”和“重复”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进一步确立自我及其所拥有的真理。之间有很强的联系。这个过程与思想上的认识论逻辑推理不同。 “传真”是内化外在真理的过程,而不是剥离属于自我的真理。逻各斯的内化,福柯也称为“工作”,是指将“真理传播”所掌握的逻各斯转化为自己拥有的“性格”(êthos),分为“实践训练”()和“沉思”()。 “节制”和“考验”构成了“实训”的主要内容。他们告诫人们按照真理永远克制思想和行动上的欲望,从而保证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和所做的事情有正确的判断和衡量。 “沉思”是指让人们为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的心理练习。它不仅包括对心灵中各种表象的拆解和监督,以消除人们对“表象”的依赖,实现对真理的把握,还包括“预判邪恶”、“思想训练”和“良心检验”。 ”用来消除人们对困难和痛苦的恐惧,达到内心平静和自我实现的真实状态。
通过以上两个维度的“说真话”的自由实践,人们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完成了实现真理所必需的自我转变,成为能够主动摆脱真理权力游戏的“美工”。生存美学技巧。主动计划本身不再是真理力量的“效果”。尽管福柯的反治理路径带有严重的个人精英主义色彩,但它仍然是人类摆脱当前治理困境的一种可能选择。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哲学教研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