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优欲逆袭日本,究竟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2025-07-20 -

国产动画《全职高手》的播放量已经超过了15亿,在众多实力强劲的“四月番”作品中脱颖而出,犹如一匹黑马。然而,全职粉丝对于版权方阅文集团对男主角叶修的周边产品和线下活动关注不足,感到不满,于是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行动。这一小段小插曲不禁让人感叹,中国动漫界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二次元偶像。

实际上,实现偶像化的不止叶修,还有他的声优张杰。

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配音指导对刺猬公社表示:“张杰自《全职高手》开播以来,便投身于节目的宣传推广活动,在M站(一个二次元声音交流平台)吸引了众多粉丝,预计不久的将来,他或许会像季冠霖、乔诗语那样,成为观众心目中不可或缺的收视支柱。”

实际上,张杰并非突然成名。自2002年起,他就已开始在网上从事业余配音,若以那一年为起点,他的职业生涯已跨越了15个春秋,参与过的电视剧、电影、动画、游戏等配音作品数量多达数百部。

在张杰的演艺生涯里,他曾经为多部知名作品的主要角色献声,如电视剧《古剑奇谭》中的百里屠苏,游戏《仙剑奇侠传五》里的龙幽,以及电视剧《甄嬛传》中的温实初等。

但他为何直到今日才爆红?

在《全职高手》这部作品中,扮演中国国家队队长角色的声优喻文州,以及声优事务所音熊联萌的创始人夏磊,他们把成功的原因归功于“国产动漫的兴起”。

夏磊

国产动漫的兴起,无疑是数十年间对中国配音界带来最为深远影响的变革,堪称首屈一指。夏磊不禁感慨万分。

被时代压在暗处的配音演员

2000年,我国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相关法规,规定电视台引进动画片需经过严格审批,并且各电视台播放动画片的比例也受到严格限制。自此,对引进动画片的管控力度逐步升级,先是禁止在黄金时段(17:00-20:00)播放引进片,随后该时段的播出内容必须全部为国产动画。

当时的国内动画片多面向低龄观众,这一现象使得众多配音工作者纷纷转向参与制作水平不断提升的国产电视剧。北斗企鹅声优事务所的联合创始人兼资深配音演员藤新回忆道,“那段时期,电视剧的配音订单量已超过总工作量的八成。”

配音棚

在剧组及制作方占据主导地位的环境下,配音领域受到了忽视,夏磊与藤新都曾遭受过不公正对待。

有些制作单位在前期投入了数千万元,但最终导演留给配音员的报酬却只有区区几百元,甚至有人觉得这样的待遇都过高;大多数配音员都是独立从业者,很多时候剧组甚至不与他们签订任何合同,“一旦客户流失,你几乎无能为力”。

除了八一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等少数国营单位的职工,那些专门的配音演员常常缺乏社会保险,而刚踏入这一行业的新手们甚至可能连支付医疗费用的能力都没有。

回想起那段以影视剧配音为职业的时光,夏磊的心情显得颇为不快。他最感到不忿的是配音工作的价值受到了忽视,“在电视剧领域,配音的重要性根本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夏磊参与的电视剧作品数量已超过一万集,然而,那些出现在片尾鸣谢名单上的名字,却寥寥无几。在片尾的致谢环节,导演、演员、场务、灯光、音效等工作人员的名字都被提及,唯独缺少了配音演员的姓名。

他们觉得你不过就是发出一些声音而已,为何要求如此之高,配音演员的真正价值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即便在当下,夏磊以及众多在业内取得一定成就的配音演员,在为当红明星配音时,仍会在微博上遭受其粉丝的指责,诸如“你有什么资格为XXX配音”之类的言论。

实际上,电视剧配音根本算不上一份常规职业。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配音导演透露,近年来,国产剧的数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制作时间也愈发紧迫。热门演员数量有限,档期难以协调,这才使得配音演员不得不替他们分担工作。而在国外,配音却是演员本职工作的一部分,这种现状正是市场扭曲所导致的结果。

这种状况持续了超过十年,然而,近年来随着国产动画与游戏在数量及种类上的显著增长,局面终于出现了转机。配音演员们发现了一条能够充分展现其专业价值的途径——那就是为二次元世界中的角色发声。

并且,他们开始尝试赋予自己新的角色定位——“声优”。

二次元的造物:声优

“声优”一词通常被视为源自日本的外来语,然而,“优”这个字根却源自我国古代汉语中的“优伶”,也就是指“演员”。

夏磊解释道,该词若直译,意指声音的演绎者,你正为角色注入生命,并非仅为他人提供声音。

音熊联萌的创立初衷之一,便是要在二次元领域有所作为。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电视剧项目对音熊联盟而言,已然变成了日常运作中的一部分。目前,该团队将更多的关注点和精力,转移到了游戏及动漫作品的配音创作上。

在动画、游戏的制作体系中,声优的地位极为特殊。

在日本,每当钉宫理惠、能登麻美子、石田彰、樱井孝宏等知名演员加盟某部动漫或游戏,总能迅速吸引众多粉丝的目光,大幅提升作品的关注度。

夏磊指出,声优群体中既有实力出众的演员,也有深受喜爱的偶像,他们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人们对于角色成功的喜爱常常会转移到对其声音演绎者的青睐上。

2017年日本最受欢迎女性声优花泽香菜

藤新指出,若缺乏声音,角色的形象便会显得单薄,“声音是使观众立体感知人物形象、生命力的关键要素,因此动画作品中的配音演员需充分发挥其创造力,这与影视剧中的表现手法大相径庭”。

我国动画制作流程的规范化水平正逐步上升,以往声优接到的往往是成品动画,较好的情况是每周更新一集,实行单集配音,有时甚至是一次性交付多集作品。声优需根据画面进行配音,其发挥的空间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如今,大多数配音演员在录音棚中进行配音时,所拿到的是动画画面的草图,即“分镜线稿”。制作团队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会将配音演员所展现的情感融入创作之中,以此提升作品的完成质量。藤新指出:“在影视剧配音中,声优的工作属于二次创作;然而,在动画领域,他们的角色则是一度创作。”

在接受刺猬公社的采访时,音熊联萌正值发布他们首支声优偶像女团之际。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专业声优和配音演员的总数仅有600人左右。在行业规模尚未充分扩大和增强的当下,他们便开始着手将声优偶像化,这一做法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被认为是一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行为。

这位不愿公开姓名的配音艺术家向刺猬公社透露,她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的主要原因在于,她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画作品进行配音,并且能够维持自己的独立生活状态。此外,她内心对声优偶像化的现象持有一定的反感,认为这种风气并不理想,她认为声优应当低调行事,专注于幕后配音工作。

音熊联萌的艺人总监鬼月却持有不同观点,她表示:“这正是因为市场对偶像的需求存在,我们才会着手去做,并非是我们强行推广偶像。”

以她旗下的女子组合V17中的成员醋醋为证。与其他出演偶像剧的新人小花们需要依赖专业配音演员来完成角色形象不同,醋醋能够亲自为所扮演的角色配音,无论是同期录音还是后期制作,“例如在腾讯视频上备受欢迎的二次元题材网络剧《我的吸血鬼男友》中,她饰演的女主角楚漪菡,便是由她本人负责配音的”。

音熊联萌旗下声优偶像醋醋

她不仅在某些方面,比如技艺和知名度上,比那些刚踏入社会的新人更为出色,甚至更胜一筹,这样的条件完全可以用来打造一个偶像。那么,她们为何不能成为偶像呢?鬼月如此强调。

而且,这种教育方式是根据个人特点来进行的,有些人天生嗓音出众、演技精湛,同时他们也不愿过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因此我们期望他们能够选择实力派的发展道路。此外,是否能够成为偶像,并不是我们在招募人才时所关注的重点,因为如果声优的工作完成得不尽如人意,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将变得毫无价值。夏磊这样补充道。

2010年过后,众多声优敏锐地察觉到国产动漫即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他们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独立从业者的身份,转而加入了机构化的声优工作室和事务所,踏上了公司化发展的新征程。其中,内地资深声优姜广涛创立了光合积木工作室,张杰则建立了729声工场,而音熊联盟和北斗企鹅工作室也相继问世。

声优文化推广任重道远

北斗企鹅与音熊联萌在初创阶段,设立公司的初衷颇为纯粹,他们期望在产业链上游获得一定的议价能力,至少能够签订一份合同,以确保获得合理的报酬。

一开始,没有人料到这个领域竟然吸引了资本的青睐。自音熊联盟成立以来,我们已与多家投资机构有过接触,然而夏磊的态度却格外慎重,“我们并不单纯追求融资,后来我们开始思考,若资本愿意加入,必须要有相应的资源,以便我们对这个行业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去年,北斗企鹅成功吸引了磐谷创投的注资,金额高达1000万元,这笔天使轮融资主要用于培育更多优秀的声优人才,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声优文化在中国的普及。藤新如此表示。

由北斗企鹅担任配音主役的国产动画《十万个冷笑话》

音熊联萌以及北斗企鹅均在去年推出了“声优训练营”这一项目,该训练营也是公司的一项岗前培训。音熊联萌的训练营实行免费政策,主要出于对那些可能因经济原因而错失培训机会的优秀人才的担忧。相较之下,北斗企鹅在“第零期”的免费试验班之后,因财务压力,正式项目开始时对每位学员收取了8000元的费用。

藤新表示,为期两个月的全日制的培训,每人所需的费用大致介于1.5万元与2万元之间,实际上这样的投入是难以收回成本的。

夏磊、藤新、鬼月都曾担任过数年的群众演员,而在配音领域,传统上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一直占据主导。对于大多数新晋演员,即便他们日以继夜地待在录音棚中,也难以获得充足的实践机会,然而,声优技艺的磨练却离不开大量的实践。而那些机构化的配音公司,它们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整合资源,从而为新人争取到更多的配音实践机会。

然而,该训练营的录取比例相当低,大致保持在每数百人之中仅有一人能够通过。“寻觅到合适的人才并非易事”,鬼月如此感叹。

实际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新人通过网络配音等途径踏入这一领域,然而,该行业的淘汰率相当高,其中80%的收益几乎全被那20%的知名人士所占据,这种二八定律在此表现得尤为突出。声优灵缡心,一位从网络社团成功转型为商业配音员的艺人,如此说道。

灵缡心指出,配音工作在初期阶段需要大量积累,与相声演员一样,必须扎实打好基础。“许多新入行者可能尚未达到师傅级别,便因对未来前景感到迷茫,产生自我怀疑,一旦坚持不下便选择放弃。”

人才更迭速度缓慢是众多受访者普遍抱怨的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并非仅凭声优行业自身力量就能彻底解决。夏磊不禁感叹,若持续如此,观众们的审美疲劳在所难免。

声优领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即便声优的配音技巧再高超,若动画作品或角色未能取得成功,那么声优想要受到大众的喜爱和广泛认知也将变得十分困难。夏磊指出,动画作品的质量与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对声优行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日本,每年上映的动画作品数量众多,少则数百,多则上千,这一现象催生了众多专业的声优培训机构、规模庞大的事务所以及庞大的艺人队伍。据鬼月所说,声优的总数已达到一万人,而每年加入这个行业的新人将近千人。他感慨万分,认为要想挑选出真正优秀的声音,并使行业保持健康的新陈代谢,实属不易。

各行各业皆如金字塔,其基础越宽广,整体结构越坚实,顶端亦能更加璀璨夺目,藤新如是言。

“基数”同样是构建声优行业秩序的关键要素。目前,声优领域尚未建立起类似于演艺圈中“档期安排”、“薪酬体系”以及“艺人代理”等完善的制度。这些制度的构建,本质上需要行业内部从业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各方进行深入协商。

所谓“弱国无外交”,这是常理。我们不仅提供常规的配音服务,还将推出原创广播剧,举办线下活动,将声优的实训与表演相结合,以此提升知名度。藤新表示,他们不会坐等国漫的兴起而无所作为,“既然已经形成了机构,就应该为行业做出一些贡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