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能否逆袭传统电影?这一问题引发深度思考
当“吐槽”成为一种能量
《十冷》描绘了一部虚构时代的奇幻篇章:神话传说中的李靖与哪吒,童话故事中的白雪公主与匹诺曹,以及一位无名男主角与一只名为“时光鸡”的放养鸡,因时空的混乱而意外相遇,他们携手踏上了充满挑战的拯救世界之旅。
拯救世界的重任,在好莱坞众多大片中屡见不鲜,如今却意外地降临在一群看似杂乱无章的队伍成员身上;而拯救世界的核心,在于寻觅三件看似荒诞不经的“宝物”——手机、钥匙、信用卡;反派角色的名字,音译为“鸟不拉屎”,寓意着荒凉之地;男主角的力量源泉,源自“吐槽”,且吐槽愈多,其能量便愈发强大……将这些古怪离奇的元素交织在一起,若无法领悟这部电影,恐怕只能说明,你已步入暮年。
宁财神在微博上以轻松的笔调调侃道:“作为90后的一员,我坚信《十冷》的票房能突破5亿大关。现在的导演和编剧们年纪都偏大,他们制作的影片拼命迎合70后的长辈们,结果却让人难以欣赏。我期盼电影院能多放映一些属于我们90后的电影,现在的电影虽然累赘,却往往缺乏幽默感。”
卢恒宇,这位80后的导演,在接受中国青年报的采访时谈到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如今,吐槽已成为年轻人的日常。我们更倾向于用吐槽来宣泄生活中的种种不快。”而关于卢恒宇为何同时担任编剧、主题曲演唱者和“时光鸡”的配音,另一位导演李姝洁则调侃道:“或许是因为经济拮据吧。”
《十冷》的宣传开支仅有287万元,资金并未用于购买传统广告,而是全部投入到了网络推广中。无论是影片预告片、微博内容,还是“时光鸡”表情包系列,均在网络空间里迅速走红,广受欢迎。
《十冷》在植入广告方面别具一格。与《变形金刚4》中演员被迫喝伊利牛奶、食用纽崔莱蛋白粉的生硬植入相比,《十冷》则大胆地将广告产品——小米手机、招商银行信用卡融入电影情节,作为重要道具,甚至不忘调侃一句:“费那么大劲,居然选用了一部不到2000元的手机!”
观众对那些别具一格的植入式广告同样表示认可。在中关村的美嘉影院,大学生李小雨已经动员了同窗好友来观看这部电影不止一次,她感慨道:“没有广告,资金就无法到位,没有了资金,电影又怎能制作?最关键的是,这些广告的植入设计充满了幽默感!”
互联网文化“入侵”传统电影
中国人民大学影视传播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常江指出:“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言:‘媒介即是信息。’互联网已不再仅仅是内容的承载工具,它对内容本身产生了显著的效应。从长远角度观察,像《十冷》这样的例子将会日益增多。这实际上是互联网技术催生的‘文化’对传统电影产业的某种‘渗透’。”
《十冷》最初在原创漫画平台“有妖气”上连载,随后改编成网络动画,如今更晋升为院线电影。该平台创始人董志凌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众多电影从业者普遍认为,未来他们势必要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三家互联网巨头效力。董志凌认为,互联网领域不仅资金充足、思维敏捷,而且机制灵活,因此它必定会迅速“渗透”至众多传统行业之中。
尽管《十冷》的制作并非一帆风顺,该片的制作团队核心成员仅有6位,且资金并不丰厚。卢恒宇和李姝洁表示:“我们并不喜欢将《十冷》称作‘中国首部原创动画电影’,因为这让人感觉在寻求他人的同情。”
国产动漫历经发展,其口碑已降至与我国足球相似的水平——都显得较为糟糕。一位影院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小时候动画作品丰富多样,诸如《哪吒闹海》、《大闹天宫》、《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所观看的动画作品逐渐转向了日本,如《海贼王》、《火影忍者》等。如今,在我国,唯有《喜羊羊与灰太狼》这类动画还能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
背负着“国产二维动画”的质疑之声,《十冷》在众筹初期——作为中国首部通过互联网众筹的电影,其受认可度并不理想。董志凌回忆道:“许多人质疑,这样的粗糙漫画竟敢拍成动画电影!当时众筹项目的规模普遍在1万元左右,10万元已算是大型项目,而我们却设定了100万元的目标,竟然真的筹集到了!”那位首先投入10万元的人是《十冷》漫画的忠实爱好者,他表示,既然自己具备这样的条件,为何不亲自尝试一番呢?
《十冷》难道是类似于《小时代》或《后会无期》的“粉丝电影”吗?董志凌对此持不同看法:“坦白讲,《十冷》的粉丝群体并不庞大,而且粉丝往往更倾向于追捧那些‘酷炫潇洒、个性十足’的偶像剧。我们的初衷,仅仅是想制作一部普通的喜剧电影。”
常江在评价《十冷》的成功时指出,其成功主要基于两个因素:首先,该电影鲜明地体现了后现代风格——通过拼贴、解构和摒弃深度等手法,这种特点在当今流行影视作品中实属罕见,它代表了互联网流行文化向传统影视平台的逆向流动,并在年轻群体中获得了广泛的基础;其次,与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如《一步之遥》和《智取威虎山》相比,《十冷》几乎是新年档期间唯一一部喜剧片,这满足了年轻观众在节假日对情感共鸣的渴望。
喜剧电影,有笑声有情怀
去年贺岁档期间,众多观众纷纷涌向影院观看《泰囧》和《私人订制》等纯粹的喜剧作品,然而今年喜剧电影却集体缺席,这一现象反而为《十冷》提供了绝佳的机遇。董志凌表示:“在许多人看来,国产2D动画往往被视为失败的代表,然而它却一跃成为票房的黑马。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在于,我们的喜剧笑料拥有独特的风格,成功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对80后一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十冷》中的“吐槽”搞笑手法,使得众多90后、00后感受到了共鸣。董志凌表示:“切不可轻视如今的小学生,他们知识渊博。并非他们天生如此。互联网的便利让他们能轻易获取信息,从而了解到他们所感兴趣的一切。”
卢恒宇觉得,网络元素仅是增添笑点的点缀,并未对《十冷》这部喜剧电影的精髓造成影响。对于某些影评人指出《十冷》虽然搞笑,却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笑料上,卢恒宇回应道:“喜剧电影的首要任务是让观众发笑,而情感则是在欢笑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如果为了表达情感而刻意强调情感,那就显得不真诚了。”
《十冷》的温情体现在何处?画面中,即将踏上“拯救世界”征途的伙伴们,围坐在篝火边,深沉地沉思着亲情、友情以及爱情。在这部充满笑料的影片中,这一段显得格外宁静。董志凌回忆道:“起初,为了控制片长,导演建议删去这一部分,但遭到了其他人的坚决抵制。”《十冷》并非仅是一部纯粹的喜剧电影,它不涉及深奥的道理,仅仅是试图传达最为直接和纯真的情感。
常江指出,《十冷》将经典童话、流行卡通、古典神话以及网络流行文化融合在一起,旨在营造一种“去中心化”的愉悦体验,然而,作为一部电影,它最终还是对亲情、爱情和友情等基本情感进行了强调与保护。此类作品在西方国家并不少见,比如美国的知名成人卡通《南方公园》。常江表示:“我认为这类作品代表着一种与传统喜剧电影截然不同的美学流派,其作用远不止于引发观众笑声。”
其他企业供奉着财神和关公,而在卢恒宇和李姝洁的工作室中,他们敬奉的是迪士尼公司的创始人华特·迪士尼的画像。他们以这位全球动画巨匠的至理名言为工作室的座右铭:“在策划一部新电影时,我们不去考虑成年人,也不去考虑孩子,我们只专注于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那片纯净而未被世俗沾染的角落。或许现实世界让我们忘却了它,但或许我们的电影能够唤起人们对它的回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