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思春却能力不行闹笑话,每周一篇聊斋之咬鬼
大家好,我是e之新,为大家带来每周一期的《聊斋》系列,目前已进行到第五周,累计时长已达到186周,相当于大约三年的时间。
我所阅读的《聊斋志异》系应急管理出版社出版,由谢晋先生担任主编的版本,该版本共有12卷,包含186篇文章。相较原著的491篇,此版本删减了305篇文章。
偶然间聆听了南京大学教授苗怀明讲解《聊斋志异》,觉得内容颇为有趣,于是便下定决心要阅读这部作品。我计划每周阅读一篇,并将自己的感悟分享出来。通过这种方式,从鬼故事延伸到人世间的智慧,也成了一种提升自我认知的有效途径。
今日所谈为《咬鬼》一作,该作品描绘了一位正值青春期烦恼的老者,遭遇女子欺身,无奈实力不济,无法抵抗,结果不仅让她逃脱,还招致了一身令人作呕的异味。
故事的大致情境是这样的:
一位年迈的老人,在阳光明媚的白天,正安详地在家中沉睡,忽然在半梦半醒之间,瞥见一位身着丧服的三十岁左右的女子,悄无声息地步入房间,竟然爬上了他的床铺,还压在了他的身上。
老人感到身体异常沉重,尽管意识尚存,但肢体却失去了控制,动弹不得。他试图呼喊,却发不出声音,仿佛即将遭受吞噬,这让他惊恐万分。在极度恐慌中,他猛地咬住了那名女子的面部,鲜血顺着脸颊流淌,滴落在枕头上。
老头突然听到妻子的呼唤,立刻大声呼喊“有鬼!”话音刚落,那女子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妻子闻声入内,却一无所见,只看到老头枕头旁有一滩令人作呕的口水,那恶臭味道让老头连续几天都感到不适。
故事很短,讲述的事情却很现实。
常言道,白天有所思虑,夜晚便有所梦;我亦有所思,却未曾入梦。这或许正是文中那位老人以及现实中的我们内心所想。
老人白天沉思却夜晚无法入梦,因此编织了这个白日梦,梦中出现了一位年轻女子。遗憾的是,他自身能力有限,未能与女子发生实质性的亲密接触,反而感觉自己被女子压制,无法动弹。最终,梦中他流下了一滩臭口水,不仅让自己,也让他的伴侣感到恶心。
为何会有如此恶臭?可能是因为,这位老人年纪已高,身患某种病症,这才导致了他口水的异味。实际上,健康人的唾液虽令人不适,却不会产生恶臭。
年纪渐长,身体又遭受了严重疾病的困扰,他却仍旧沉溺于幻想之中,这难道不是男性特质的一种体现吗?
六十多岁的汉武帝尚且能够健康地生育出刘佛陵这样聪明的儿子,我为何不能做到呢?他的能力我同样具备!
《哈佛家训》里有一句话:
聪明的人很清楚自己的短处,愚蠢的人却没有自知之明。
它提醒我们,需先察觉自身短板,接着应保持谦逊态度、不断自我完善;然而,那些愚昧之人往往自视甚高,且往往忽视自我反思与进步。
在小品《火炬手》中,有一幕是抢答环节,主持人提问“茶”在英语中如何表达,扮演“黑土”的赵本山迅速抓住机会,但随后却显得十分困惑,因为他根本不懂得英语,最终只能尴尬地站立着,手不自觉地颤抖。
自然,这属于喜剧小品,其目的在于逗乐,以娱乐性为主,然而在现实的工作与生活中,情况又是如何呢?
实际上,每个人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于某件事情的“核心要点”尚未完全理解,就急于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揽下所有责任,夸大其词,结果不仅耽误了时间,浪费了劳动力,还闹出了不少笑话,甚至惹得他人不悦。
我们往往缺乏对自己清晰的认知,因而可能不知不觉地扮演起“愚者”的角色,不是吗?在你取笑别人的时候,别忘了,别人也在暗自嘲笑你。
正如卞之琳在其诗作中所描绘:你伫立在桥梁之上,观赏着河岸的景色;而那些观赏风景的人,又从楼顶俯瞰着你。
幼时,乡中长者曾提及,隔壁村有一位二十余岁的青年,他特地请了一位算命先生为其卜卦,那算命先生预言,他未来必定能成为显赫的官员或尊贵的人物。
凭借算命先生的“先知”,他获得了“信心”。自那之后,他不再从事任何工作,转而开启了依赖父母的“啃老”生活,静候好运自行降临。
如此一来,历经岁月更迭,亲朋好友屡次相劝,他却始终不为所动,对算命先生的“预言”深信不疑。岁月蹉跎,直至暮年,他依旧未能如愿以偿,带着遗憾离世。
他偏爱沉溺于幻想之中,而算命先生的“预言”更是加固了他的幻想。他企图不劳而获,梦想着“达官显赫”的头衔能主动降临,结果却让自己沦为他人笑柄,这想法多么荒谬,这行为多么愚蠢。
因此,切勿整日沉溺于无端的幻想,应当心绪平和,广泛阅读,积极外出,深入思考,如同袁了凡那般,不信天命,勤奋修炼,不断自我完善,最终达到改变命运的境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