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手机号竟等于出卖自己?网友称手机号现主人用免密付坐地铁

2025-08-30 -

刚刚注销了旧手机号,地铁缴费提醒便发送至新设备:有人使用那个“无效号码”通过闸机,款项从原持有人未设密码的支付账户中扣除。

通信公司表示该号码已被重新启用,支付网站确认验证码短信确实送达接收方的手机设备。

两头都合规,唯独原主人背锅。

这事不是段子。

号码注销后,90天内就被重新投放市场。

新主人插入卡后,验证码、外卖红包、银行交易通知纷纷涌入这一串数字中。

倘若先前的持有人未能将联系方式从社交平台、电子支付账户以及金融卡中注销,便如同把门匙遗留在锁孔之中,接续者稍一触碰门扉便可进入。

最烦的是,很多App的“安全手机”改起来像打怪升级。

验证码短信先发送到旧手机,那个手机号现在已经不在原来的用户手里了,新用户随便操作了一下“确认”,这个账户就转到他名下了。

有个人刚睡醒,就发现他的社交平台个人标识变成了卡通形象,登录凭证和电子信箱都被人更改,就连申请恢复账户的途径,也需要用原先的账户接收验证码,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

心理那关也难过。

新东家或许会不断接到询问前东家的追债电话,以及一些亲昵的短信,前东家的个人情况仿佛是不断渗漏的水管,持续不断地被透露出来。

想解释?

对面只会回一句“这号现在是我的”,然后挂断。

那种被陌生人窥视生活的膈应感,比丢钱包还难受。

怎么躲坑?注销前先做三件小事:

检查一下经常使用的软件,适合更换绑定的就马上更换,不要寄希望于以后还有时间处理。

金融机构账户优先处理,所有快捷支付功能全部关闭,自动划款选项也一并取消。

保留一个备用电子邮箱,如果账号被锁定,可以借助这个邮箱来恢复访问权限,避免被一组数字阻碍。

运营商那边也别客气。

联系服务部门咨询清楚处理时限,部分地区可以办理延期保留,使号码在存储处静置数月,以减少重复使用风险。

虽然流程有点折腾,但比起事后维权,算省心了。

归根结底,手机号早已超越通话的功能,它仿佛一把通用锁钥,关联了毕生多数的数字财富。

注销前多按几次“解绑”,比事后哭爹喊娘管用得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