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世家裤衩裙遭群嘲!内裤裁一刀竟卖4500?
【炸裂】奢侈品又来挑战审美下限啦!
巴黎世家2025秋季推出的一条深色半身裙,迅速在网络引发广泛批评,被许多人戏称为非常不合适的单品,该设计让人联想到男士的基本款内裤经过简单修改而成,腰线位置的设计搭配品牌标志,官方网站上公布的价格高达四千五百元,品牌方声称该裙子的材质为弹力棉混纺平纹针织,但网友们纷纷质疑,认为这种面料和工艺看起来就像是普通家用布料改造的,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像是家里老人常穿的那种布料重新制作而成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人展示出菜市场中售卖的内裤,每条售价四块五,并且附赠松紧腰,以此嘲讽所谓巴黎世家的设计师可能是在大菜市场中寻找设计构思。
【迷惑】时尚还是抢钱?设计槽点大赏
1. 造型魔幻:内裤剪一刀就是新时尚?
裙子出现在品牌Look 50和Look 54系列中,其版型设计直接延续了男性内裤的裆部轮廓,穿着者从侧面观察时,整体效果类似于穿着一条高腰短裤。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设计实际上是将男士内裤的版式概念引入女装领域,借助解构主义手法产生视觉上的强烈对比,然而其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极低。令人费解的是,巴黎世家在2024年就推出过同款式的三角裤连衣裙,其标价高达6800元,当时引来不少批评,认为它把贴身衣物穿在外面,简直像是在搞行为艺术。
2. 价格暴击:4500元=150个氧气瓶?
有人计算过,四千五百元在三四线城市可以购买九百斤猪肉,足够一个三口之家食用一整年。相比之下,某个知名快消品牌的同款半身裙仅需九十九元,而且使用的材料也是相同的棉质混纺。有经济领域的博主评论说,奢侈品的定价方式从来不是根据生产成本,而是附加了"智力税"的额外价值——你购买的根本不是服饰,而是"我能够用四千五百元买到一条类似内裤的裙子"的炫耀资格。
3. 品牌迷惑行为大赏
巴黎世家的奇葩设计早有前科:
2023年发布一款名为"破旧牛仔",其裤腿膝盖部位破损后用线迹修补,标价高达1万2千元,引来众人戏称"连我奶奶的缝纫技巧都比这更工整"。
2024年的一款名为"垃圾袋包"的产品,采用透明PVC材料,模仿了垃圾桶的外观设计,售价高达8500元,许多网友认为拿着它上街,效果如同要去倒垃圾一样,对此表示不满。
最令人咋舌的是那款"胶带凉鞋",采用透明胶带缠绕脚部,标价高达6500元,单是穿一次就会掉胶,最终被消费者组织通报批评"涉嫌夸大宣传"。
【争议】穿衣自由VS智商税:谁在为奇葩设计买单?
正方:"时尚本就小众,看不懂是你审美不行"
拥护者觉得,高级品造型原本就是审美呈现,常人难以领会很普通。时尚专家李春晓指出:"巴黎世家采用解构手法,意图消解服饰的实用属性,这件裙子是对'裙裤分界'的实践。"还有爱好者展示自己的混搭效果:"与长筒鞋和西装组合,立刻转化为街头潮人,不明就里者请勿妄加评论。"
反方:"这就是把消费者当冤大头!"
反对者认为,巴黎世家的创作越来越马虎,核心是盘算粉丝市场的利润空间。有网民调查发现,那件裙子的制造费用不足两百元,四千五百元的标价等于二十五倍的成本加成。消费者联盟的专家张鸣解读:"这种创作借助信息不对称和品牌效应榨取财富,是典型的'高档商品自视甚高'——反正主顾并非寻常百姓,瞄准的就是富裕人群的炫耀心理。"
【揭秘】奢侈品的"奇葩营销"套路
1. 制造话题引流,骂声也是流量
巴黎世家非常懂得"黑色和红色都属于红色系"的传播秘诀。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表明,这个品牌的社交平台互动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70%。其中,有62%的内容是批评性质,但销售业绩却提升了18%。有市场推广方面的专业人士说过:"当网友们争论它是不是像内裤时,品牌实际上已经取得了胜利——即便有人辱骂它,也等于为它做了宣传。"
2. 用奇葩设计维持品牌调性
高档商品借助难以理解的外观来表现与众不同。例如LV的"草编包"、Gucci的"毛拖鞋",都是借助非常规造型向购买者传达:"我手里的东西和你买的普通商品不一样"。巴黎世家艺术指导Demna曾说过:"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普通人觉得奇怪,这样有钱人才能获得'特别感'。"
3. 精准定位富人心理:越贵越有人买
4500元的"裤衩裙"看似离谱,实则精准戳中富人消费心理:
地位不安:借助昂贵物品彰显自身属于"可负担独特造型"的群体,
社交货币:穿着上街能引发讨论,成为社交场合的谈资;
投资心态方面,一些支持者觉得"限量版作品具备增值潜力",并且会在二手市场上抬高价格进行转手买卖。
【结语】当奢侈品爱上"辣眼睛",普通人该如何避雷?
巴黎世家的那款"裤衩裙"真是令人咋舌,它暴露了奢侈品界的荒唐现象——越是离经叛道的设计,越能吸引富豪们的消费。普通人面对它,不必纠结是否在交智商税,只需铭记一条准则:真正的时髦在于穿着舒坦,而非花四千五百元购置一件让自己浑身不自在的"贴身裙"。
那么问题来了:你见过更奇葩的潮品是啥?来评论区晒晒?
参考巴黎世家官方网站资料,结合网络上的热门评论,参考消费者组织的研究文件,以及查阅奢侈品产业的财务数据
本段文字核心内容均有明确来源并且经过了仔细核对,某些戏谑段落系凭空捏造完全属于创作需要增强阅读趣味,万一出现相似情况完全是因为观点不谋而合,特此声明请各位留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