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时说的酒过三巡是指哪三巡?有啥讲究?快来看

2025-09-19 -

中华文明一直延续到现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我们周围的各种物品,无不蕴含着先民们最美好的期盼和象征意义。

日常看似普通的小物件筷子,其构造中暗含着诸多传统哲学思想,比如圆融和谐与对立统一等理念,并且赠予不同对象时,传递的祝福含义也各不相同,既有祝福幸福美满,也有祈求子嗣昌盛,还有寓意好事相伴,可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

餐桌上普遍存在的所谓饮酒规矩,其实包含诸多细节,不仅十分普遍,而且如果不了解就随意套用,很容易造成尴尬的场面。

饮酒时经常提及“三杯过后,五味俱全”,这酸、甜、苦、辣、咸我们都熟悉,但“三巡”具体指哪三杯你知道吗?现在咱们就详细说说,这里面大有讲究。

【一】释义“三巡”

这个词最初记载于《左传》,原本的含义是进行巡视,后来才被扩展为进行劝酒活动。

一次敬酒活动称为“一轮”:古人行酒礼时注重单独对饮,向每位宾客逐一敬酒完成一遍,便算作一整轮。

另外,古人认为“三”代表数量很大,所以有人觉得喝到第三杯酒时,这个饮酒聚会差不多就要结束了,其他参与者也就不用再催着继续喝了。

【二】“酒过三巡”起源

这个词最初记载于一本专门记载宴饮礼仪的书籍《酒规》之中,虽然这本书并不广为人知,不过书中收录了诸多宴席上频繁使用的术语。

关于进食方式的变化,当“胡床”这种带支架的折叠坐具传入中原地区,人们开始慢慢创造并开始使用桌子和高脚凳,从而摆脱了以往席地而坐、各自用餐的习惯,转而围坐在桌旁,这时在饮食时传递酒水才显现出传递的意味。

【三】具体是哪“三巡”

有人认为所谓三巡,就是单纯的主人连敬客人三圈。

但是这样很快就会让主人醉倒呢?其实并非如此,古人提倡饮酒要适量,每次不超过三杯,超过这个量就不符合礼仪了,所以真正的三杯酒是这样的:

第一轮,等客人坐稳,酒杯斟满美酒后,主人先向关键客人敬酒。这相当于咱们如今的东家开场白,先点名对某些德高望重者表达谢意,并点出这顿酒席的宗旨。

第二轮,到了客人向主人致意的时候,这也是每个人展现个性、谈谈自己的时候。

第三轮,就是东家端起酒杯向所有客人敬酒,意味着整个仪式环节已经全部结束,宾客们能够自由自在地畅饮。

这便是人们常提及的“酒能促进人际交往”,毕竟酒后商谈由来已久,借机结识友人、洽谈事务,才形成了所谓的开场时是铺垫,深入后畅谈的说法。

当今社交场合饮酒应酬十分普遍,明白诸多门道,方能游刃有余,把握个人际遇,进而影响前途走向。

当然,酒席中起关键作用的那款上等粮食酿造佳酿,才是推动整个氛围的最佳助力,既能够展现个人格调,又能使大家尽兴畅饮。倘若你一时难以挑选到合适的,不妨参考后面提到的两种选择,它们都属于精工细作的优质产品,不仅物有所值,而且市场评价颇高。

风云酱父 封藏

这种采用坤沙传统工艺酿造的酱香型白酒,出自茅台前任总工程师李兴发之子李长寿之手,具有鲜明的地域香型特征。

这种酒的酿造方法源自李兴发经过四年钻研,归纳出“酱酒三大典型体”并加以完善的茅台技术,它不仅成功解决了茅台酒体易变的问题,更将酱酒的品鉴水准推向了更高层次。这一创新对于整个酱酒领域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李兴发被尊称为“酱香始祖”,并荣获国家特别抚恤金。

挑选出含有丰富淀粉和单宁的红缨子高粱,实施高温烹煮与发酵工艺,李长寿为确保酒体品质,将所有原酒在窖中存放五年,同时掺入了李兴发遗存的十二年陈酿进行调配。

因此酒刚打开时酱香立刻充满四周,喝进嘴里感觉非常柔和精致,味道浓郁充实,液体更是甜美流畅,既不刺激也不干涩,过一会还能闻到轻微的窖藏气息、谷物香味以及多种花香果香,这些味道融合得很好。

武陵酒

这个酱酒源自湖南常德,品质上乘,尽管并非诞生于酱酒核心产区,却依然赢得众多资深品酒者的青睐。

古时候常德被称为武陵,因此这款酒被命名为“武陵酒”。在上世纪,武陵酒曾被评为“十七大名酒”之一,同时因其价格适中,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平价茅台”。

这款酒的酿造工艺经历了从浓香到酱香的转变,因此风味上依然带有浓香型酒的某些特质,初尝时焦香十分明显,酱香则显得比较淡雅,整体感觉十分纯净,喝完之后身体会感到显著的放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