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侄子成太子,强立己子为储君,父子俩竟都丢了性命
明朝历史颇为引人入胜,尤其是明英宗与明代宗时期,宫廷争斗情节层出不穷,甚至比戏剧还要激烈。明宣宗朱瞻基育有二子,分别是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父子三人相继成为帝王,这在历史上较为罕见。朱瞻基去世后,英宗朱祁镇继位,他听从宦官王振的挑唆,无视朝廷大臣的劝阻,决定亲自带兵讨伐瓦刺,结果引发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本人也被俘虏,在这危急关头,于谦主动请缨,建议拥立朱祁钰即位,以稳定朝局,但最终皇位还是要传给太子朱见深。
北京保卫战的成功多亏于于谦的谋划,朱祁钰最初并不愿称帝,但尝到权力滋味后便不愿退位,瓦剌人欲送回英宗的消息让他极为不悦,虽被迫同意,当时太后正是朱祁镇的亲生母亲,朱祁镇归来后便被囚禁于深宫,为防外人接近,宫墙外的树木也被悉数砍伐。
朱祁钰渐渐不满足于自己称帝,更渴望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也能相继为君,于是萌生了另立儿子朱见济为储君的念头。朝中多数官员都表示反对,就连当时的皇后,作为朱见济的母亲,也认为这种做法欠妥。朱祁钰试图让众人认可其子继承皇位,不惜行贿朝中官员,最终在众多异议下强行册立儿子为储君。
太子却在次年突然去世,具体死因至今成谜,但更有可能是遭人暗算。四年后朱祁钰身染重病,随即爆发了夺门政变。英宗旧臣将皇帝迎回,重新即位,紧接着于谦被处决,朱祁钰也在一个月后离奇离世。朱祁钰确实怀有抱负,这一点不难理解,然而他在处理某些事务时过于胆怯,缺乏决断,因此父子俩最终都遭遇了不幸的结局。
他是于谦推举的君主,不过于谦并未给予充分信任,反而倚重石亨等人,病重时更召见了石亨,这是其一,其次他已册立儿子为太子,却仍保全了英宗以及废太子的性命,倘若彻底铲除异己,纵然会引发争议,但皇室仅存此脉,其他人也会以整体利益为先不会深究,或许他的儿子就不会夭折,他本人也不会遭遇离奇死亡。他儿子去世之后,他没有选择重新立侄子为继承人,也没有对英宗有所戒备,因此原本很棒的局势,被他彻底弄糟了,你们觉得这样好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