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过去,港剧除温兆伦再无可恋之人,多少人爱慕你年轻时容颜?
温兆伦,温Sir。
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名字鲜为人知。
如果时光倒流到九十年代,当今那些备受追捧的年轻偶像,没有一个人能够在那位前辈面前自诩为最顶尖的明星。
华语娱乐圈曾经能与“四大天王”比肩的,只此一人。
温兆伦,生于香港,祖籍上海。
受几个舅舅的影响,自小痴迷唱歌。
中学时代,参加歌唱比赛也拿过冠、亚军。
不过因为家贫,他并没有正经学过,生涩又缺乏技巧。
在1982年,他参加了无线主办的首届新秀歌唱大赛,最终排名到了第十五位。
没法子,这届的冠军,是四岁半就开始登台的梅艳芳。
同期参加的还有张卫健,同样原因,他仅打进前三十。
虽然没有取得好名次,架不住小青年长得好。
那时的温兆伦,年方18。
身姿挺拔,清秀异常,兼具最上镜的巴掌脸,皮肤更是好得出奇。
连手都会被疯狂截屏……
明明还是少年,却透着恰到好处的幽默和毫不张扬的时髦。
所谓芝兰玉树,便是这样了。
后来,温兆伦中学尚未毕业,就被TVB签约,担任了儿童节目《香蕉船》的担当者。
不久,又被调到电台做DJ。
这让他能够经常与音乐制作机构方面的人员见面,最终达成了儿时便怀揣的成为歌星的愿望。
1986年,温兆伦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风雪前尘》。
在唱片的黄金时代,这张专辑并未引起多大的反响。
不过22岁的温兆伦以出众的外貌,又获TVB青睐,成为旗下正式艺人。
需要了解的是,那个时期的无线电视演员,多数人都是通过电视台的演员培训班出道的,温兆伦却并非如此。
但那时候,人们不会料到这个“例外”究竟是多大的惊喜!
同年,他便主演了单元剧《城市故事》。
因在剧中成功出演表哥一角,从此有了“温表哥”的昵称。
之后两年,温兆伦一边拍戏一边唱歌,事业发展不温不火。
他在等自己长大。
成年之后褪去青涩,能够胜任更成熟的戏份,碰上一个更理解他的导演
这一年很快来了。
1989年,温兆伦一人主演了两部经典港剧,导演都是韦家辉。
一部是江湖片《还我本色》。
这是温兆伦第一次演警察,一鸣惊人。
从里到外,真的是温润端方、正气天成。
温SIR的绰号当是由此而来。
在2020年之前,优酷平台充斥着他众多仰慕者,针对失恋的“江明警官”不断发送评论,内容多是劝他“别再坚持了,你应该拥有更幸福的人生!”
那暗戳戳的小意思,谁不懂啊?!
另一部便是赫赫有名的家族情仇剧《义不容情》——
韦家辉就《流氓大亨》做出的豪华升级版。
该剧成就斐然,史无前例,赢得TVB28周年台庆颁发的“全球最多华人观赏的电视剧大奖”。
24岁的温兆伦,展示出妖邪般变幻自如的惊人演技:
“丁有康”和“江明”截然不同,是港剧中首次登场的极端反派角色。
这样一个丧尽天良的角色,就因为生了一副好皮囊——
剧里,玩弄两个女人于股掌;剧外,让无数女观众昏了头。
“丁有康”的好皮囊,不仅指其迷人的外表。
他这个人,简直具有吸引女性的一切魅力:
风度、气质、谈吐,算计人的心思,数不尽的花言巧语。
因此纵然他品行败坏到了极点,也无法阻止你为他感伤动容,甚至完全不顾及立场地任由泪水滑落。
有网友盛赞:
温兆伦真是天才型的演员,没用几部戏就达到了巅峰的演技。
30年过去,“丁有康”仍是港剧第一奸角。
30年过去了,港剧除“齐浩男”之外,仍无可恋之人。
齐浩男——温兆伦在《我本善良》中塑造的另一经典角色。
与丁有康仅仅相隔一年。
《我本善良》的构思十分巧妙,演技也非常出色,自从它问世以来,就成为了港剧难以超越的高峰。
不仅是年度收视冠军,还获得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银奖。
1997年新浪评选出的“网评最受欢迎的香港电视剧”中,这部作品同样位列前五,具体排名第五位。
而片中最经典的角色,便是温兆伦饰演的男主齐浩南——
他被迫站在正邪的临界点、一切矛盾的中心。
他的人生,一面是极致的残酷和热闹,一面是极致的脆弱和孤寂。
他仿佛来自九重云霄的神使,由于处境艰难,因而言语不多、进退维谷。
而且……还那么那么好看。
从此,“齐浩男之后,港剧再无可恋之人。”
此等美誉,绝无仅有。
某个艺人因为某个角色收获了“某某之后再无某某某”的赞誉,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极高评价。
那一年,温兆伦发行了他的第三张粤语唱片《没有你之后》,这张专辑迅速达到了双白金的销售量。
此时的温兆伦,还不到26岁。
却已经拥有了全世界。
次年,他在《今生无愧》中再演斯文败类。
这部剧的知名度或许不如前两部作品高,不过它的实际表现却非常出色,并且是1991年香港地区的年度收视排行榜首位。
1992年,温兆伦以《火玫瑰》谋求转型。
他给比自己小2岁的温碧霞当叔叔,竟然也很有说服力。
这个角色戏份不算重,但非常讨喜——英俊儒雅、温柔多金。
再配上温Sir那张颠倒众生的脸……
从那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关注者都不称呼他的真实姓名,而是用他在剧里的名字来称呼他,也就是“乔立”。
原来韩剧里的大叔,早在港剧之中啊!
没过多久,他在台湾地区推出了第一张普通话音乐作品集《还能爱我几回》,销售量突破了二十万份。
温兆伦并非以出色的演唱技巧见长,不过他的嗓音十分清澈,充满力量,且极具感染力。
这大概得益于他同时是个演员,擅长准确地拿捏情绪。
许多歌曲源自个人主演的影视作品作为配乐,其蕴含的生动场景和情感共鸣,并非普通歌手能够轻易模仿。
这使他的歌迷数目不逊于影迷。
如果温兆伦一直留在香港发展,大概率会成为一代巨匠。
但从1993年开始,他的事业重心便逐渐向台岛和内地转移。
不例外地,也没逃脱水土不服的魔咒。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一方面是对于香港以外区域的未来前景过于看高,
自从《义不容情》和《我本善良》等剧集在大陆及台湾地区播放后,温兆伦在华语世界的受欢迎程度已经可以和四大天王相媲美。
另一方面也是无奈。
这都要怪他那些该死的感情问题。
无论戏里戏外,温都是个多情的人。
他很容易对人产生感情。
抛开不计其数似真似假的绯闻女友,光结婚就结过三次。
第一次领证,才25岁。
那个时期《义不容情》正热播,正值一个偶像最耀眼的阶段,也是他们特别在意他人看法的时期。
可见,他如果真的爱上一个人,是不吝啬于任何身外之物的。
他同样轻易就能在一桩关系里察觉到难以接受的缺陷,而且会立刻选择离开。
外人看来,便是既滥情又寡情。
他这个人,外表与内心截然相反。
表面看来,如春风般和煦,笑容是暖的、声音是软的。
实际上堪称偏执,认准的事,赔上命也要做。
最著名的一例,便是与陈梅馨分手后的那一场撕。
可以说,这位落选港姐,以一已之力改变了一位超级偶像的命运。
二人恋情刚一宣布,温兆伦便背上了婚内出轨的嫌疑。
因为有媒体挖出:温与陈认识时,尚未离婚。
公众对此非常反感,他十分清楚,并因此产生了另谋他路的念头。
1994年,温兆伦用《第三类法庭》为他的香港电影生涯完成一个圆满的结束。
“马中宝”成为他可圈可点的最后一角。
这也是他与邵美琪第五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合作。
可以说,在剧里,他们互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共同走过了最美好的年华。
同年,他还在香港举行了个人首次音乐会。
这是他的告别。
而香港观众也给了他一个堪称完美的告别礼:
1995年无线台庆的投票结果揭晓了“十大最受欢迎港剧”榜单,温兆伦参演的剧集有三部入选。
分别是:《义不容情》《我本善良》以及《今生无悔》。
《我本善良》更成为最受欢迎港剧的第一名。
此刻,香港民众对其个人行为虽存有怨言,不过整体上仍旧相当支持他。
倘若他今后能变得温顺些,态度再和缓些,即便真的要离开,也不一定会发展到反目的境地。
但他这个人,在所有事上都聪明,唯独感情事爱走极端。
初恋李丽蕊曾如此评价他——
“很会令人开心,也很会令人不开心。
和陈梅馨解除关系之后,行为十分出人意料——向法律机构提起诉讼,要求限制对方行动,为了索要大约十四万元,目的是阻止她前往美国继续学业。
为此请了3位律师,律师费也不止这个数。
香港人从来没有这么整齐地将口水吐到一个人身上。
这是完全可以预见的下场,他却坚持用头去撞墙。
铁粉觉得情有可原,毕竟那个女人说从未爱过,摆明把人当凯子。
但更多人讥讽他“向女人追讨电饭煲钱,连锅都要回去”。
最后,温兆伦赢了官司,却输掉整个香港。
连主演的电视剧《900重案追凶》都遭到抵制。
正值巅峰的温兆伦,承受着“过气”的标签,突然间从香港演艺圈中被逐出。
此后大部分时间,他在内地,经商、拍戏。
唯独2003年和郭羡妮的那段声势浩大却仓促结束的恋情,早已鲜为人知,
论戏,都是相当的小众;
生意,也没法尽如人意。
然而这不妨碍温Sir过得比从前阔。
众所周知,在香港拍摄台庆剧的收入,远不如在内地拍摄一个普通剧组来得高,这是一个普遍认知。
另一方面,做不成商业大享不代表没钱。
温兆伦把大部分钱都用来投资房产。
谁不知道,这些年内地房价翻了多少?!
所以温Sir早就有了亿万身家。
2013年4月,他宣布迎娶小20岁的内地女演员赵庭。
同年底,因为在社交平台上发声:
需要将涉嫌在个人微博发布不当言论的网民,连同其网络标识,一同举报给相关管理部门。
因此被杜汶泽粗口骂。
他又不会惯着谁,当然是毫不客气地骂回去了……
爱妻赵庭也立即帮夫回怼,这是她唯一一次在公众面前如此高调。
那一刻忽然觉得:
很多人评价温先生不好相处,其实他在感情方面困惑了好多年,只是内心深处一直期盼着村上春树所说的那种始终把对方放在首位的人出现而已。
2015年夫妻喜得千金。
风流浪子温兆伦,在50岁时,成为有女万事足的当家老豆。
众多社交平台上的关注者超过一百五十万,这既反映了温先生昔日的辉煌,也代表了他现在的主要阵地,
忆往昔、推近况、怼港独、晒姑娘。
总之,像当年一样,想怎样就怎样。
妥妥应和了港剧中那句最著名的台词——
“做人呢,最重要是开心!”
这位名垂青史的人物,即便早已淡出公众视野,依然凭借个人奋斗,诠释了港剧中最根本的浪漫情怀。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文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