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说起,文化底蕴缺失令人深思?
最近,日本提供给中国的部分口罩包装上,印着几句话:山河分隔两地,风月共赏一空。
在网上很快就引起了热议。
很多人会认为,这句话非常精彩,瞧我们多么缺乏内涵,只会喊“加油,加油”这类粗俗的口号。
但是“山河相隔,景致共通”这句词,居然让一些中国书生起了口角之争。#武汉挺住VS景致共通#
能体会某评论员听到别人说“山河相隔遥远,但风月相同”时,内心涌现了无数个质疑。
你指责我学识浅薄,我却认为努力奋斗比风花雪月更有价值,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许多人的教育背景仅限于初等和中等学校,明白国内学历的普遍情况,就很容易理解,为何有些人会极力宣扬上学没什么价值。
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获得社会归属感,会刻意贬低教育的意义,同时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和缺陷,常常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学好汉语有什么用,认识基础汉字,阅读交流无障碍就差不多了。
诸如此类的观点,不过是用精神胜利法聊以自慰罢了。
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近在咫尺的国家在紧急关头给予我们支持,并且顺便让我们重温了中华传统文化
日本这一做法,发自肺腑,确实让人感怀。
这个崇尚谦逊精神、饱经沧桑的国家,民众在武汉遭遇疫情时,表现出更深一层的理解与共鸣。
在人来人往的大阪街头,挂着“挺住!!武汉”。
但是幼态、刻意扮可爱,可以称得上是网络用语兴盛的一个显著特点了,好像将自己伪装成幼儿模样非常值得称赞。
今天大西几大脑袋瓜,明天阿中哥哥你真厉害,就连背景音乐都是“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语言表现趋向可爱化,与视觉上的稚嫩风格相辅相成,二者结合塑造了纯真无害的线上社交形象
长期沉浸在这种语言氛围里,若没有相应的调整手段,个体的思考模式,乃至整个群体的思维习惯,就很容易显得不成熟。
在这种贫乏、浅薄、矫饰的言辞伪装里,我感受不到任何人的真情实感,也不明白该如何与他交流,对方总是用他那双大眼睛对你献媚地微笑着比划,你根本无法洞察他的情绪波动。
恰恰是因为简短的词句之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才让人深受触动,字句间凝聚着满满的情意,盲目的跟从其实源于内心的空虚,总是被潮流所裹挟,因为缺乏自己的根基。
因此“和合共生”不宜成为后续频繁使用的那个,需当作一种提示,促使我们从中华文化宝库中发掘与网络用语相容的余地。
领悟了“一袭风雨我自逍遥”的自在,体味了“孤舟蓑衣老翁,独钓冰封大江”的清高。
看到了更好的更美的,谁还愿意守着那一潭庸俗?
美好的语言能让急躁的心得以清凉,让冰凉的心感到温暖。
人心的温度合宜,心神就会安宁。
但我们恰恰缺少适宜的温度,和调节温度的能力。
静以修身,宁静致远。
所以,我们会向往已成为奢侈品的静美之境。
木心在诗作《从前慢》里写道,过去车辆行进速度迟缓,书信传递过程漫长,一个人毕生的心力,往往只够倾注于一位伴侣。
终日劳碌的都市人,向往那份恬静悠长的画面,然而只能感叹:实在疲惫不堪。
文化底蕴渐渐缺失这事儿,追究起来,还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历史、主流文化、教育……要反思、反省、成长的太多太多。
网上流行一个段子:
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
看见漂亮的夕阳余晖。
人家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我说:
卧槽!这夕阳,还有鸟,真好看!
看见大漠戈壁。
人家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我说:
卧槽!这沙漠好壮观!
得意的时候。
人家说: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我说:
卧槽!好爽啊!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相同的惨痛教训不应该重复。
只盼着,今后无人一时兴起,胡诌什么“风月同天”比不上“武汉加油”
难不成,“无问西东”抵不过“管他娘的”!
静坐听雨,雪中听琴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
我们考察1923年清华学校征集中文校歌的情况,其中汪鸾翔负责作词,张慧真承担作曲任务的《清华学校校歌》是当时的候选作品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 自强 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 自强 行健不息须自强。
左边图画,右边史册,书架高耸,追求知识,探求真理,学习古代,探究精微,新与旧融合,不同道路,同样结果,体悟仁义,领悟道理,日益丰盈。
坚守善良本心从不违背,坚守善良本心从不违背,大海能容纳所有水流汇聚,学问踏实认真就能绽放光彩。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山川秀丽汇聚于此,山川秀丽汇聚于此,衷心耿耿始终如一,声名显赫我校远播云霄。
无穹,无穹,赫赫吾校名无穹。
无穹,无穹,赫赫吾校名无穹。
可能,很多人在意的并非那些充斥视野,早已让人麻木不堪的低级宣传。
而是为这种置身事外扭捏作态的虚情假意倍感心寒。
“和风共月”与"江城奋进",你难道还以为我们不满的是浅薄的口号吗?
再响亮的口号,要是缺少实际的行动来支撑,最后也会让人感到沮丧,甚至恼火。
这不仅仅是审美疲劳的问题。
对于这个层面而言,无论是指“鼓劲”还是“别落泪”,又或者是“共度风雨”还是“同在山间”,都毫无区别。
我们依旧还会加油,愿真的让那些人不哭。
我们为什么读书?
阅读的真正意义之一是make 。
对周遭环境的感知,明明知晓世间诸多不堪,却依然珍视存在,在幽暗中寻觅希望。
阅读的价值在于此,能目睹幽暗,在幽暗之中感知更广阔的景象,如无尘的苍穹、洁白的云朵、明媚的日光。
文明进程中,书帮助我们一次次地总结经验,复制文明。
一旦生存法则得以揭示,过往的阅历便转化为学识,被载入典籍之中,使得后代受益无穷,其影响可延续至千秋万代。
古人借助书籍传递自身才智,意在延续文明脉络,我们研读典籍,也是为了承续这份智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当独自面对社会时,都渴望能过上优质的生活,而阅读是达成这一目标最划算的途径。
我们获得知识,获得生存的本领有两个途径:
一个是我们通过书本获得知识;
另一个是靠你的经验去积累。
经验一定是你自己积累的,别人告诉你的一定是一个知识。
读好书可以治愚痴。
治愚先治心,治心可改变命运。
破除愚痴有两种方法。
一是读好书,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二是找到善知识,点亮心中的明灯,一灯可破千年暗。
你从不翻阅书籍,因此缺乏可以交流的话题,所交往的也都是见解浅薄之辈,你的为人如何,决定了你的伙伴会是怎样的人。
世间常有戏言,谓人若不涉猎典籍,则整体风度顿失,此语若以文言表述,即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沟通是用来抒发心意的媒介,当沟通变成文字的把戏,当一种沟通不再包含人类最根本的悲欢离合,这种刻板的沟通只会让使用者越来越冷漠,精神越来越贫瘠。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山河风光原属天地造化,可若你内心从未有过山川的影像,便无法领略这天地造化的精妙与意境。
天空和太阳都是自然现象,若你心中没有这片天空,也就体会不到这共享晴空的意境。
虽然现在这个社会,太多人鼓吹读书无用论。
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网络艺人,仅仅通过直播时唱歌跳舞等简单活动,每月就能赚取相当丰厚的收入。
前两日,一位报纸评论员发表了个人署名文章,标题是关于“风月同天”与“武汉加油”的比较,他认为后者更值得关注。
也许,在他心目中,要证实“武汉精神”胜过“花前月下”更为出色,才可表明咱们国家的人民具备民族自豪感。
在我看来,敢于承认“风月同天”之美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