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30万条微博评论,探究毕业生与翟天临的爱恨情仇?

2025-10-31 -

我将带着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精神伴随我一生的演艺事业!

——翟天临硕士论文致谢辞

2019年5月27日凌晨,翟天临又上了热搜。

这次热搜肯定不是买来的,因为要是实时去搜索微博“翟天临”广场的话,你能看见好多人真心实意地……在骂他 。

因为他们在写论文。

即将毕业,由于年初翟天临学术造假那件事,好多学校把论文通过的难度从容易提高到困难,查重率从以往普遍的百分之三十降低为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十五乃至百分之十……为了降低重复率,这一届毕业生的扩写句子、倒装、同义词替换、句型转换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为了探索这个有趣现象,为了探索背后问题,我们爬取了翟天临2月道歉微博下大量评论 , 30万余条评论 。

▍事不关己时,吃瓜与控评齐飞

这30万条评论之中,有20多万条集中于3月2日以前,处于此阶段,粉丝积极进行控评,吃瓜群众的嘲讽占据了大多数。

翟天临有叫“天使”的粉丝,粉丝对他昵称为“甜梨”,在初期粉丝控评时,先说“挺你”“心疼”“善良”等词,试图告知路人,尽管他学术造假,可他是个善良的好演员,然后再说几句“等你复出”“知错就改”“挺过”“支持”,给自家哥哥东山再起的信心。

那时,不买账的路人骂声集中在对他学术不端,学历不实的道德谴责,“翟博士”和“学霸”成了嘲讽的黑称,他立下的“人设”迎来了“装*”的反噬,要求“封杀”与“退出娱乐圈”的声音并不罕见。

▍毕业季来临,多角度开喷

3月2日,随着查重标准发布,开题任务进行,陆续有学生来到他的微博下发泄怒火,5月26日,初稿等任务进行,也陆续有学生来到他的微博下发泄怒火。

在5月27日这一日,伴随“翟天临”热搜词条得以出现,以及毕业论文压力呈现出增加的状况,学生们都忆起了这个酿成不良后果的人,自那一日开始,翟天临微博评论迎来了新一轮的急剧增多。

这时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那些改论文改到头皮光秃的毕业生们,处于崩溃且不理智的状态时,会先行发一通泄,“恨”“杀”“死”“滚”等字眼,持续在翟天临的微博评论里出现,毕业生对着天地发问:又不是我一路凭借特殊手段获得博士学位,为何要让我连本科都无法毕业呢?

我只能没日没夜地改论文,熬夜成了常态,眼睛布满血丝,身体疲惫不堪。可即便如此,心里还是没底,担心改完了还是过不了关。终于到了答辩那天,我紧张得手脚冰凉,声音都在颤抖。面对老师们犀利的提问,我脑子一片空白,好多问题都回答得磕磕绊绊,心里懊恼极了,感觉自己糟糕透顶。答辩结束,我像个战败的士兵,失魂落魄地走出教室,绝望极了,觉得自己这几年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未来一片灰暗,不知道该何去何从。这种焦虑和无助,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我紧紧困住,让我无法挣脱,满心都是痛苦和无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在这无尽的煎熬中苦苦挣扎,承受着这巨大的压力,满心悲凉。

也不是没有可能,会把自己学校那低得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查重率拿出来,借助“查重”“降重”“%”这些词汇,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去控诉一番,随后,再冒出些粗口来。

最晚改论文到深夜的朋友是最“冷静”的,心力交瘁的他们,在绝望之中点开微博,给翟天临留一句言:

“你睡得好吗?我还在改论文。”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太阳吗,这是我见过的第二次了。”

“昨天熬夜到通宵,都是拜你所赐哦。”

说来有趣,一部分尚未完成学业的学生,也想着要来凑一凑这份热闹,其中有人声称“先留下个印记,等三年后撰写论文之际再来对你进行指责”,还有人说道“转发这个与翟天临相关的锦鲤,居然不知道知网也能够实现博士毕业” 。

▍熬夜的在激情开麦,通宵的已心如死灰

在上述第二阶段的那些评论用户,他们并非是前来吃瓜的,他们也不是因看到热搜就赶来凑热闹的,他们是实实在在被论文困扰从而前来宣泄怒火的。

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去爬取了他们于个人主页那儿填写的有关学校的信息。据此就发现了处于以下这些学校的学生,其吐槽的频次是比较高的。而这些学校,有着很大的可能性去调整了查重的比率,或者是提高有其他的通过标准 。

随机搜索了其中几个大学,发现其中确实存在该学校的部分在校学生,他们正在吐槽论文难度呈现出升高的态势。

学生们评论的整体时间分布,在除凌晨2点到6点该时间段之外,整体呈现出比较均匀的态势。

但评论“睡了吗”的同学当中,基本是集中在半夜11点到凌晨3点这个时间段,在这个时候,同学承受了漫长的改重洗礼,即便只剩下一丝力气,也要去问候翟天临一句。而到了3点之后,恐怕就连问一句“睡了吗”的心情都不存在了,原因是他肯定已经睡了。

▍是积极改革还是矫枉过正?

经这件事情后,翟天临形同“范冰冰逃税”“卢本伟开挂”那样,彻彻底底成为了负面行为的代名词,对于学生铺天盖地的吐槽行为,网络上也渐渐出现了两种声音。

有一方持有这样的看法,一方面唾弃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的情况,另一方面又因为自身对于论文的要求朝着更严格化以及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去责骂他,这属于毕业生的“双标”行为。

拿本科来说,多数学校规定学生于大四时在12月份着手选题以及文献综述的准备工作,这意味着,在6月进行答辩之前,本科生起码拥有4至6个月时长用来撰写论文。

在《劳动报》所做的你会花具时写毕业论文这个调查的时候呢 其中超出90%的一些本科生是靠着不足30天就得搞定的那种论文的完成情况 有47/%的这些学生那其实甚至只是用了不足10天的情况下写完弄成那个样子 如果再额外给出了一个月的这一段时间 那么这90%中的人的作为就仍旧宛如当时是临时才去匆匆忙忙抱起佛脚的那般敷衍 最终产出的是一篇于学术圈而言毫无用途如同废纸这样本质的东西 。

所以,熬夜去弄论文,参加答辩成了常态,多数不具备独立完成本学科论文能力的本科生没办法敷衍了事地毕业,进而就把责任推给了翟天临。

另一方觉得,提升教育标准,宽进行严要求并无不妥,然而众多学校整齐划一地降低查重率之举,对不少专业的学科来讲不公平。鉴于知网等网站的规则,好些专有名词、代码、公式、实验器材等无法改变的内容,在查重报告里都会被标注为红色,被判定为抄袭。

在这样的情形状况下,好多学生唯有为了降低重复率而无所不用其极,不是去写出一连串毫无用处的废话来提升数量基数,就是把精简的语句拼命扩充成大白话般的表述。而翟天临,仅仅只是学生愤怒情绪的发泄对象罢了。

再者,翟天临查重率40%就能过关,其所反映的问题是背后采取的手段存在不规范,相关人员审查也不规范,即便将查重率降到1%,那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依然无法杜绝这种不规范行为,这是最大的不公,是偷换概念,是在让正常老老实实写论文的学生来买单。

论文改革,众人议论纷纷,然而,我们期望翟天临事件引发的一系列后续情况,能给各高校敲响警钟,逐步形成这样一种合理制度,它既能进一步确保论文质量,使其发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应有作用,又不让学生在扩句缩写降重上白白耗费时间 。

毕竟,以后每年的6月,翟天临都要上一次热搜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凹凸数读”,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