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只有“清明节”吗?其他国家的人如何祭祀死者?
在中国,清明习俗虽然各地不尽相同,但都以祭祖为主。 仔细一看,我们发现中国人一年四季的祭祖节日一样多,有清明节、中元节、寒意节、除夕等,涵盖了春夏秋冬各个季节,可见其普遍性。对祖先的尊重。 然而,这就是中国特有的“尊祖”精神吗? 外国人有哪些祭祀祖先的节日和活动? 东西方文化割裂的非洲,存在着什么样的祭扫习俗?
日本盂兰盆节
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其祭祖习俗与中国颇为相似。 最重要的节日是盂兰盆节。 这个节日定在农历七月十五。 事实上,这是中国的中秋节。 节,前者是这个节日的佛教名称,后者是道教名称。
佛教称这个节日为“盂兰盆”,也是很有讲究的。 相传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得道后,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用道眼观察,发现母亲正在饿鬼道中受苦。 他想用钵给母亲盛饭,但每次送到母亲嘴里,饭都化为灰烬。 目连无奈,只得请求佛祖救度母亲。 佛陀说目连只有在十方和尚的帮助下才能救回母亲。 要实现此法,须在七月十五日僧人修行完毕时,设盂兰盆供养,并以十方诸僧种种饮食供养,使他们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这个节日就这样诞生了。
对于日本人来说,盂兰盆节的重要性仅次于春节。 虽然这一天没有被定为国家法定假日,但大多数公司在制定年假时都会考虑到这一假期因素。 安排员工休假,3天至10天不等。
节日期间,日本各大城市的春节与北京、上海类似。 东京和大阪等大城市不再繁忙,地铁空无一人,人们回到家乡祭拜祖先。 在农村地区,户外墓地往往位于住宅附近,大多数家庭还设有灵魂龛,点燃迎送灵魂的火,以纪念祖先。
在市区,主要的仪式是扫墓地。 日本人会带菊花、白花、水果到坟墓祭祀。 如果逝去的亲人喜欢烟酒,他们还会奉上酒和清淡的饮料。 香烟。 在坟墓前,我们嘴里嘀咕,心里想着,与已故亲人谈论着近况,不仅是对他们的敬意,更是倾诉、祈求祖先的保佑。
韩国冷食节
在韩国,也有四大传统节日:春节、寒食节、端午节、中秋节。 剩下的三个节日都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 寒食节实际上是在中国清明节前1-2天。
关于寒食节的由来,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晋文公为了逼贤臣介子推出山援国,下令放火烧山。 全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冷食,因而得名。
虽然中韩两国对于寒食节的起源存在争议,但根据文献记载,韩国人很早就开始庆祝这个节日。 韩国高句丽时代,大臣们回乡扫墓,并在寒食节期间禁止处决。 到了朝鲜王朝,寒食节已成为重要的传统节日。 此时,朝廷会在皇陵、宗庙前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民间也有自己的祭祀活动,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水果、点心、酒等,进行简单的茶道祭祀祖先。
在古代朝鲜,韩食日除了祭祀、扫墓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 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后,只剩下扫墓和祭祖。 寒食节,人们会去各地墓地进行纪念和清理,还会在旧坟上种上新草皮,称为“莎草”。
然而,近年来,韩国人似乎对这个节日越来越不感兴趣。 不少韩国媒体甚至发表文章抱怨民俗正在褪色,就连墓地在冷餐期间都显得十分冷清。
柬埔寨亡灵节
在柬埔寨,与中国清明节相对应的是亡灵节。 这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一群商人乘着帆船沿着海岸做生意。 到达一座岛屿时,天已经黑了,商人们就在这里休息。 岛上饥饿的鬼魂找到了又胖又白的商人,想要饱餐一顿。 商人无奈,只好与饿鬼鬼王争论。 他们告诉鬼王,他们靠做生意养家糊口,老婆孩子全靠他们。 鬼王听后不禁感动,说出了自己的苦衷:在孤岛上,已经多年无人祭祀,也没有食物。 如果让商人回去的话,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饱。 为了生存,商人答应父传子、子传孙,拜鬼族。 鬼王想了半天,同意让商人回去。 但每年北风吹起时,他们都要编船,在船上放上粮食、米、豆类、芝麻等食物,漂浮起来作为祭品。
从此,这个节日就代代相传。 每年佛历10月1日至15日,北风吹起时,柬埔寨迎来亡灵节。 这是目前亚洲最长的节日。 尽管如此,柬埔寨人在这段时间却毫无闲暇可言。
从亡灵节的第一天开始,柬埔寨各地的人们就开始带着贡品到佛寺祭拜。 这就导致佛教寺庙无论大小,从里到外都挤满了人。 在此期间,每个人至少需要去参观一座佛寺,如果能参观七座以上的佛寺,那就意味着功德圆满了。
亡灵节的15天里,每天凌晨四点钟,善信们就会拿着小团子的糯米、糕点、香蕉、蜡烛等,装在盘子里,聚集在佛寺的大厅里。 ,并聆听僧人诵经。 正月十四,很多家庭都会包粽子,有的送给亲友,有的则带到佛寺供奉。 亡灵节的最后一天,几乎所有人都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佛寺,一起吃午饭。 还有赛水牛、摔跤比赛、棍术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德国万灵节
11月2日,万圣节的第二天,是万灵节,这也是西方世界大规模的“祭祖”活动。 欧洲、北美多地都有相关活动。 与中国历史悠久的清明节相比,万灵节的历史渊源并不逊色。 公元11世纪,克鲁尼主教奥迪洛创立了这个节日。 13世纪以后,它传播开来,成为一个普遍的节日。
在随后的宗教分裂和宗教改革中,万灵节随着宗教的扩张而传遍世界各地。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德国人外表冷漠,深受哲学影响。 节日当天,许多德国人都会前往墓地祭奠死者。 除了纪念死者之外,祭奠的形式还带有几分“迷信”的味道:
在国内,德国人有着与东方世界相同的习俗。 他们将为死者准备面包、牛奶、水和其他食物。 在某些地区,当晚必须吃燕麦片。 他们将谷物视为炼狱中的灵魂。 吃几粒粮食,就可以拯救几个灵魂。 屋内还点着许多蜡烛,以表示生者维护死者的安宁。
人们进入墓地时,都会向死者的坟墓上洒“圣水”。 他们相信这种方法可以减轻死者在炎热地狱中的痛苦。 同时,在坟墓前提供食物并点燃蜡烛。 自杀的死者面前不能点燃蜡烛,因为这象征着死者的子孙也将自杀。
和前一天万圣节的热闹、好玩有很大不同。 在万圣节和万灵节之间的夜晚,人们都呆在家里,街道上人烟稀少,因为他们相信街上到处都是鬼魂和恶魔。
刚果的扫墓节
由于历史传统和当今世界形势的不同,中国人或许对欧美的祭祀传统有所了解,但非洲人如何在这两个“主流”之外祭祀死者呢? 翻阅资料后,我发现非洲的风俗确实很神奇。 难怪被戏称为“讲故事学科”的人类学非常喜爱非洲。
在刚果,人们为刚刚去世的人举行哀悼仪式。 这与中国古代的哀悼有很大不同:死者的亲属会在死者的家门前哭泣、跳舞,直到死者下葬。 夫妻之间的仪式更是夸张、离奇。 丈夫去世后,妻子要断水而活,哭着跳舞,赤着上身在地上打滚,以示悲伤。 如果村里有人死了,全村的妇女都会哭着跳到村道上的死者跟前告别。 除总统专车外,全国任何其他车辆不得拦截或超越灵车表达哀悼。
每年10月1日是刚果的“扫墓日”,全国放假一天。 这时,我们仿佛能再次看到“现代文明”的曙光:全家老少,身着黑衣,提着鲜花、食物和蜡烛,在陵墓前供奉着祖先,低语着。和先人一起缅怀、哀悼,然后拔掉墓地旁边的杂草,把杂草烧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