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错赞助商名字、犯下可怕错误的主持人不仅有杜海涛,还有何炅、汪涵等。
一个人说话太多、太快,总是会口误、发音错误,总之就是口吃。这个大家都能理解,不然我们也不会这么欣赏华少的中文口才,一口气念出那么多赞助商的名字,没有一个错误,真是人才啊。很多主持人在各自的节目中都效仿他。
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评论员韩乔生先生是口误之王,他最经典的口误就是那句“以雷霆闪电般的速度偷铃”,流传至今。当然,有些人看似说错了,其实只是我们理解不足造成的误解。比如《声临其境》中,贾静雯朗诵了一首诗:“云想衣裳花想美,春风拂门槛露浓。”她把“尚”读成了“长”,把“禁区”读成了“见”,很多人都说她读错了。然而,“尚”读成“长”时,是指遮盖下身的衣裙,读成轻声的“伤”时,是指衣服。“禁区”读成“见”,是指栏杆,读成“坎”时,是指门下的单杠。不同的读音,含义也完全不同,所以贾静雯并没有读错。
2011年央视元宵晚会上,央视顶级主持人董卿就犯了一个错别字。欧阳修的名作《生茶子》中有一句“花市灯火通明如白昼”,她把“白昼”读成了“书”,错得实在是太离谱了,直接暴露了她文学素养的匮乏。同样,朱军在《艺术人生》特别节目《文坛的青年才俊》中称呼对方父亲为“我爸”,也是文化素养匮乏的表现。此外,2009年春晚,董卿在介绍相声《新五感争功》表演者马东时,也犯了一个口误,应该是“马先生的儿子马东”,但她却口误说成了“马先生的儿子马季”。
当然,主持人最严重的口误就是把赞助商和主持人念错,这应该算是重大事故了。毕竟赞助商把钱投在了电视台和节目上,你却念成了别人的名字。如果你是赞助商,你肯定不会这么做。骂你是毛病中最小的一个,不让你赔偿就算不错了。前浙江卫视顶级主播朱丹从浙江卫视跳槽到了湖南卫视,在主持《中国好声音》的时候,她把湖南卫视的短信频道念错了,读成了浙江卫视的短信频道。湖南卫视直接损失了几千万,朱丹也辞职了,陷入了低谷,一度患上了抑郁症。
朱丹离开后,接替浙江卫视一线主播位置的易烊千玺在大型直播节目中也出现了问题。她在主持《中国好声音高峰会》时,曾被传将赞助商加多宝念成了王老吉。但事实上,她把“关注浙江卫视2012加多宝凉茶中国好声音”念成了“关注浙江卫视2012加多宝中国凉茶好声音”,随后她意识到不对,赶紧改口。当天节目的广告费高达每15秒160万,一个品牌口误,赞助商损失高达几十万。此外,她还因分心,将那英的“小儿班”念成了“小哥”,但与前者相比,影响相对较小。
2018年湖南卫视跨年晚会上,杜海涛大概是高兴过度,重蹈了朱丹和易烊千玺的覆辙,把主办方交通银行念成了招商银行。虽然梁天和何炅反应迅速,采取了补救措施,但大错已成。交通银行在官微调侃此事,看似淡定,但后续会不会继续追究杜海涛的责任,还不得而知。当然,招商银行免费打了大广告,也在官微上表达了高兴之情。
说起何炅,是一个主持功底深厚,把控能力强,毫无漏洞的人。但他也曾犯过一次神级的口误,以至于到现在,每当想起何老师的这次口误,都忍不住笑出声来。何老师透露,十多年前在《喜之郎CICI音乐风云榜》中,他采访过陈冠希,整个录制过程中,陈冠希一直对他笑。何老师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但也因为那天陈冠希无缘无故的笑而发火,斥责陈冠希是大佬,不尊重节目录制。随后,陈冠希笑着告诉他,他叫陈冠希,不是陈奕迅。原来,何老师从节目录制开始,一直到节目结束,一直称呼陈冠希为陈奕迅。突然想起来,陈冠希的脾气并没有外面传言的那么火爆。
虽然汪涵在《我是歌手》因为孙楠退出而主持功力高超,名声大噪。但十多年前,他在主持超女杭州赛区十强赛时,曾把“大家晚上好”说成“大家晚安”。但比起何先生叫错陈冠希的名字,也算是无伤大雅了。
谢娜应该算是湖南卫视的口误之王。比如2009年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上,她喊的“HAPPY\”应该不是“HAPPY NEW YEAR\”。不过,这是她走的路线,和她的性格差别不大,所以观众对她的包容度比一般主持人要高。和韩乔生一样,她是口误最容易被大众理解的主持人。
主持人失言的严重程度,通常与节目的影响程度有关。活动越大,主持人就会越紧张,越紧张就越容易出错。比如2007年,在举国瞩目的央视春晚中,最著名的黑色三分钟。午夜前三分钟,央视六位著名主持人朱军、李咏、张泽群、董卿、周涛、刘芳菲集体出现失言、忘词、打断他人讲话等诸多失误。朱军后来专门写了一本书记录这件事,并坦言当时自己处理危机经验不足,过于紧张。
小S在节目中的普通话水平一般,但那并不是她的真实水平。在《康熙来了》其中一期节目中,请了一群配音演员到后台表演,其中有一个环节,小S学会说绕口令,小S说的非常好。蔡康永问她,为什么自己发音那么准确,在节目中故意念错一些词?小S说,那是因为普通人的普通话就不怎么样,说得不标准一点,更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这也是对口误的另一种解读,或许,有些口误只是为了表演效果,与口误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不只是主持人,各行各业都一样,不在于你平时表现如何,而主要在于你在关键时刻的表现。你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是你综合专业素质的集中体现。把握住关键时刻,才能顺利前行,否则,摆在你面前的只有悬崖。对于主持人来说,一次无伤大雅的口误,或者一次神级的抢救,其实都能因祸得福,创造人气。但是,关键时刻的失误,尤其是给电视台、节目组、赞助商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失误,那就连神都救不了你了。所以,大家要珍惜每一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