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四大经典有毒论”
《三国演义》《水浒传》有毒吗? 《红楼梦》只是一个花哨的女人吗? 《西游记》是否建构了中国人的精神幻象?
这股“翻案”风潮源于《批判《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出版,该书作者是王学泰、李新宇,号称“为中国文学经典解毒” ”。
2004年5月,《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篇幅较大的文章,对王、李对四大名著中的两部的批评,特别是李新宇彻底否定《三国演义》经典地位的颠覆性批评。报道后,引起多家媒体跟进。与此同时,著名门户网站新浪发起了“四大名著终于被揭低俗?”的话题,将争议推向了极致。王学泰、李新宇的“有毒论”遭到90%以上网友的强烈批评和强烈质疑。有网友表示,传承了几百年的东西都是垃圾。那岂不是连我们八代祖宗都骂了?
一些学者更是对“毒论”不屑一顾,斥之为奇谈怪论、哗众取宠。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新磊认为,现在的学者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不语不惊”,会被人嘲笑。 “有毒”的观点令人恐惧。 “四人帮”说四大经有毒。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经典被拆毁。就连5月4日期间的《雷雨》和《日出》也未能幸免,被视为“毒草”批。经典是否有毒实在没必要讨论,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现在已经无法动摇了,而且一百年后也不会动摇!
鲁迅研究专家鲍仲文表示,鲁迅先生也批评了四大名著。比如,他强烈不同意《水浒传》中只斗贪官不斗皇帝的观点,这是一个重大缺陷。但鲁迅从未怀疑过四大名著的价值和文学地位。关于四大经典价值的讨论从上世纪初就开始了,各种说法或好或坏,或有毒或有利。 1958年前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评名著之风再度兴起,但大多以“左”脸、消极态度出现。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得到了肯定,出现了“倒退”的迹象。古代的东西都是好的。过去几十年来,很难听到以前经常听到的批评。此时,著名的“有毒论”虽然是正常反应,但却是“令人震惊的说法”。在一个喜欢宣传的时代,无疑会起到很好的炒作效果。这种“翻案风”毫无意义。
(倪芳柳/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