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为笑柄的兰凤战役:数十万中央军精锐部队,连日军一个师都打不过
沦为笑柄的兰凤战役:数十万中央军精锐部队,连日军一个师都打不过
1938年5月,河南兰丰。一场原本应该必胜的战斗,却变成了一场荒唐的闹剧。数十万中国精锐部队围攻日军一个师,结果被赶走。最终,他们只得炸毁黄河大堤,用滔天洪水阻击敌人。这一幕如果放在今天,恐怕会被网友嘲讽到群嘲的地步。让我们穿越回那个时代,看看这场“兰枫之战”经历了怎样的戏剧性转折。
在战火纷飞的1938年,谁能想到一场本应轻而易举打赢的战役,却成为了国军耻辱的笑柄?
故事从最后开始。那是五月下旬一个闷热的午后,数十万国军惊慌失措地逃亡。后面是追击的日军。这支国军并非普通百姓,而是由薛岳、胡宗南等黄埔名将率领的精锐之师。但即便是如此强大的兵力,也被日军的两个师团追击。
更可笑的是,这些败军本来就是来这里“围歼”日军的。可谁曾想,这场围剿战斗失败了,反而陷入了严酷的包围之中。最终,他们只得炸毁黄河大堤,用洪水阻击敌人。这一幕如果放在现在的网友们看到的话,估计会笑出声来。
那么,事情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让我们回到几天前。
5月23日,日军悄然占领兰枫。消息传到重庆,蒋介石大喜。他觉得复制台儿庄胜利辉煌的机会来了。老蒋二话不说,立即派兵出将。他派出薛岳、胡宗南等黄埔名将,集结了12个师的精锐部队。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终于实现了:小日本只有两万多人,而我们却有几十万的军队。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捕捉它吗?可谁知道,这一次他却踢到了铁板。
事实证明,日军第14师团可不是一般人。不仅是A型师,还配备了坦克和重炮。更要命的是,日军司令土肥原健二还是个老狐狸。这位心机大将早就预料到国军会来围剿他,所以他提前在三义村一带筑起了坚固的工事。
5月26日,薛岳下令总攻。国军所有兵力如潮水一般向兰枫冲去。宋希濂的第71军率先进入兰丰城,李汉魂的第64军也占领了洛王集。眼见胜利在望,薛岳开始思考如何向蒋介石讨好。
然而,当国军兴高采烈地冲进兰枫时,他们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他们占领的只是一座空城。土肥原带着主力悄悄撤回三义村。这让薛岳愤怒不已,立即调集重兵向三义村发起猛烈进攻。
可谁知道这一次我却碰上了硬钉子。三义村的工事如此坚固,中国军队的炮火根本无能为力。就在雪月绝望的时候,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
桂永清的27军在进攻中突然掉头逃跑。这一跑没什么关系,直接给日军打开了缺口。土肥原趁机指挥部队反攻,一下子夺回了数个阵地。
就在这时,坏消息传来——日军援军抵达!原来,日军华北方面军早已意识到第14师团的危险,立即调集第10师团等部队前来增援。现在国军被抓瞎了。原本他们包围了日军,现在却遭到了里外夹击。
蒋介石接到前线发来的紧急电报,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连忙下令撤退,但为时已晚。日军第10师团和第16师团已经到达兰枫附近,正在与多飞源会师。国军顿时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节节败退。
原本意气风发的将领们,现在只想着逃命。黄杰率8军2个师悄然逃离,美其名曰“电台失灵”。桂永清带头逃跑,丢下头盔和武器,狼狈不堪。
最讽刺的是,原本有三十万多国民军追击两万日军,现在却变成了日军的两个师团追击三十万多国民军。这场战斗本来是国军的一场表演,结果却成了一场闹剧。
蒋介石气得直跺脚,现在也只能下令全面撤退。为了阻止日军追击,他甚至下令在花园口决堤,用洪水阻敌。
就这样,一场本应彻底胜利的围歼战,变成了一场闹剧。兰枫之战成为抗战史上的一大笑柄,给蒋介石带来了耻辱。
兰枫之战的结果无疑是惨败。数十万精锐的国军不但没有歼灭日军,反而遭到追打。最终,他们只得炸毁黄河大堤,用洪水阻挡敌人。这一幕如果放在今天,估计网友们都要笑死了。
有人说,这场战斗暴露了国军的很多问题。从高层官员对敌人侵略性推进的低估,到中层将领的谨慎自保,再到基层士兵士气低落,处处都是失败。不过话说回来,当时的国军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能够这样战斗已经不错了。
也有人说,这场战斗最大的输家是老百姓。花园口大堤溃决,形成黄色洪泛区,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但在那个时代,这样的牺牲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如何,兰枫之战已经成为历史。它给后人留下的或许是一个警示:轻敌必败,团结必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