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写作趣闻_历史故事

2024-11-14 -

1.睡觉时的想法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字前先削墨,然后躺在床上,浑身沾满墨汁。我一起床,就拿起笔开始写,再也不会改了。这种“边睡觉边思考”的方式,当时被称为“腹稿”。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腹稿”一词的由来。宋代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陈师道,每当旅行中产生诗意,他就会赶回家,蒙头躺在榻上,称之为“吟榻”。这时候全家人都不能出声,连猫狗都得赶出去。直到他完成这首诗,家里的生活才得以恢复正常。

2. 陷入困境的思考

宋代大儒杨大年每当作文时,都会与弟子、宾客饮酒下棋。他会一边说笑一边想出主意,而不是“心烦意乱”。他时不时地将自己的作文写在小方纸上,让弟子抄写。清代,毛希和家境并不富裕,他的外屋是一所私塾。他解答学生的问题,批改作业,和里屋的老婆吵架,构思文章,居然写出了一篇优秀的文章。

3.坐下来思考

鲁迅先生在写文章之前,常常在饭前或饭后倚在藤椅上,微闭双眼,一言不发。据许广平回忆,只要看到丈夫站起来、走来走去、说话,他就有信心。当代著名散文家郭峰,必须坐在家里的旧木桌前构思他的文章。我一坐在那里,灵感似乎就来了。因此,几十年来,那张旧办公桌一直伴随着他。他每天晚上八点左右睡觉,凌晨四点起床写作,这已经成为多年来不变的习惯。

4. 言语中的思想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石鲁在构思绘画之前,经常找一些亲密的朋友布下“龙门阵”。他一边磨墨,一边与四海八方的宾客闲聊。直到深夜,客人散去,这个想法才成熟,然后他就用了这幅画。钢笔颜料。往往可以一笔完成,达到“顿生兴致,笔墨飞走,神气出来”的超然境界。

5、醉酒时的想法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嗜酒。他每次喝酒都会醉,醉了还能吟诵好诗。他的许多名诗都是在醉酒时写成的,“酒斗诗百首”的传说也由此而来。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被尊为“草圣”。他还喜欢喝酒,酒后写得一手好字,正如杜甫所称赞的“笔落纸上如烟云”。

6.边玩边思考

南北朝诗人王俊喜玩葫芦,没有葫芦就不能写诗。每当你有一个想法,你就往葫芦里倒水。水满了,倒掉,再倒,如此循环。葫芦一扔到地上,诗就已经记在心里,可以写了。五朝南唐的陆瑛,喜玩石球。他写文章时,经常把玩一百公斤重的石球。一旦有了文章的想法,他就把石球扔下去,自己口授,而书记员则做笔记,不一会儿,一篇文章就写好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