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爆红“科目三”让工人们看完心酸
热门的《科目三》让大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让工人看了心酸。但随着顾客群越来越年轻化,这波趋势也是海底捞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过去,海底捞是农民工的避难所。近两年来,海底捞摇身一变成为大学生的“幸福之家”。
作为“亚文化”的一个分支,“科目三”已经更受年轻人欢迎。它在如今海底捞的流行也有着自洽的逻辑。
作者 |朝天角
编辑|
封面| “短剧开始了”
标题图片|视觉中国
《科目三》的受欢迎程度颇为莫名其妙。
很多人(包括我)不理解,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感到震惊——在《科目三》的忠实代言人海底捞里,神奇而朴实的BGM平均被播放三十、四十次。天。
谁能想到,“科目三”这个原本为考驾照保留的考试科目,今天却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广西社会摇”和“东北花手摇”的神奇舞蹈。
在网络广为流传的一个笑话中,广西人的“科目一”是唱山歌,“科目二”是唱扇子,“科目三”是挥舞鲜花。如今,“科目三”的火爆,让人怀疑再过二十年,广西民间舞蹈中是否还有“科目三”的一席之地。
《科目三》在海底捞的走红更多是一次无心的意外。最初,这只是店员为了给顾客的生日营造热闹气氛而临时想到的想法。无论是这个家伙还是海底捞本身都没有想到这会引发随后的病毒传播。
如今,如果你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科目三”,很难找到真正的“科目三”教学。相反,你可以找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海底捞小伙子的热舞视频。
海底捞香港店对“科目三”启动“紧急培训”。 (图/小红书用户@)
《科目三》的走红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一名员工在短短两周内在抖音上获得了 47 万粉丝,另一名员工每天跳舞数十次。部分门店表示将给跳舞员工3000元奖金,部分门店开始对员工进行“科目三”紧急培训。
当人们还在研究为什么这种“半未未未”的舞蹈如此受欢迎时,雷厉风行的海底捞很快就获得了演出BGM版权。
尽管海底捞非常成功,但顾客对“主题三”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顾客很享受,把《科目三》当成就餐玩法的一部分,而另一些顾客则认为太吵闹,超出了i人的承受极限。
截至目前,海底捞已表示不会强制所有员工学习“科目三”。表演是商店的自发行为。不过,从《科目三》目前的流量效应来看,即使有一天,《科目三》真的成为海底捞的员工成为《生日快乐歌》以外的人才储备,似乎也并不奇怪。
毕竟海底捞员工没有权利对顾客说“不”。
工人的“迪士尼”变口味了吗?
曾几何时,海底捞以其服务而自豪。
五年来,海底捞一直是行业服务水平的标杆。例如,海底捞会为单独就餐的顾客提供娃娃,为所有等待入座的顾客提供无限量的零食。儿童游乐场也是大多数海底捞门店的标配,以提升顾客的育儿体验。
此外,还有一系列增值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美甲、擦鞋、宠物寄存甚至洗头等。
没有人可以空手离开海底捞。即使你只是在等桌时多带了几包零食,离开时海底捞的员工也会把你最喜欢的两袋零食塞进你的口袋里。
这些服务或多或少赢得了顾客心中的好感。长期以来,海底捞一直处于一二线白领下班聚会的一线选择池中。一时间,农民工们在海底捞掀起了一股辞职派对的热潮。当潮流最盛的时候,几个“漂亮宝贝”每天都站在鸳鸯火锅前宣布“退出”。
从生日聚会到辞职聚会,从未体验过党文化的中国年轻人终于在海底捞解锁了自己的成就。
海底捞是中国派对文化的缩影。 (图/小红书截图)
说海底捞是上班族的“迪士尼”是绝对正确的。毕竟,从我走进海底捞的那一刻起,一路上遇到的所有员工都对顾客微笑、开朗。能解决客户的需求就解决,解决不了的就想办法解决。这种事在海底捞很少见。店内员工脸上浮现出“疲倦”等负面情绪。每个人都积极向上,就像生活在梦幻岛的NPC一样,没有任何顾虑。
但现实是没有无忧无虑的人,看似积极热情的海底捞员工也不例外。
每一位加入海底捞的门店员工都会被“微笑、奔跑、回答”三字法则深深洗脑——永远微笑,跑得快,能够回答顾客的任何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海底捞的员工服务就是这样精心打磨的产品。
海底捞员工也会受到KPI的困扰。 (图/小红书截图)
“科目三”将服务人员的“产品”属性发挥到了极致。由于门店员工很难拒绝顾客的要求,海底捞不同门店之间也存在竞争。如果海底捞一家店因“主体三”而走红,其他店也会效仿。在这种竞争下,虽然海底捞官方没有下发文件要求员工学习,但为了顾客满意,员工只能在工作之外自行练习。
虽然部分海底捞门店对在店内做“科目三”的员工给予现金奖励,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剩下的每月休息四天、每天工作10小时、抽出时间免费学习表演《科目三》的员工是沉默的大多数。
一些员工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们不想跳楼。 (图/小红书截图)
在接受《橡子商业评论》采访时,一位海底捞员工曾表示,并不是所有的服务员都愿意跳过“科目三”,“不是每个人都是社交牛,我听服务员说他感觉好尴尬,我想穿一个口罩和墨镜,但不想露出我的脸。”
该员工还表示,“我们很累,在店之间滚来滚去,忙的时候每天只有十几二十分钟的休息时间,服务员还要做很多体力活,比如搬东西、卸货等等,还要跳‘科目三’,我又旷工了,跳舞也累坏了。”
不难看出,对于一些员工来说,“科目三”实际上是一种无法避免或回避的额外负担。
例如,河北衡水一家商店的服务员在跳《科目三》时,全程紧张、僵硬、面无表情。音乐结束后,他才松了口气,立即开始无缝切换到顾客点餐界面。反而是服务员看完后感到有些莫名的共情。
无论你还是我,只要工作了几天,或多或少都会同情工人们在工作中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时所感受到的局促和尴尬。
(图/小红书截图)
热门的《科目三》让大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让工人看了心酸。但随着顾客群越来越年轻化,这波趋势也是海底捞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过去,海底捞是农民工的避难所。近两年来,海底捞摇身一变,成为青青大学生的“幸福之家”。
作为“亚文化”的一个分支,“科目三”已经更受年轻人欢迎。它在如今海底捞的流行也有着自洽的逻辑。
盘点海底捞近两年推出的所有服务,几乎都是与年轻人相关的。
比如,今年夏天各地举办演唱会时,海底捞直接将公交车开到场馆门口吸引顾客,将年轻人演唱会的第二个场地移至海底捞。当大学生暑假忙着当特种兵时,一些海底捞门店还为大学生提供过夜服务。当时,南京的一位顾客表示,由于留宿的大学生太多,他排队等了很长时间,都抢不到桌子吃饭。
今年10月,海底捞在某大学开店,推出了针对在校生的校园专属价格:火锅套餐50元至90元不等,小吃套餐基本在15元左右。
海底捞的娱乐项目越来越多,人们在看热闹的同时,也不禁感叹海底捞终于被年轻人征服了。
开始下沉的海底捞掉头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