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芳:一个关于高估自己能力的笑话

2024-03-19 -

原文由《时尚城市研究院》发表,作者:严九林。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位三十五年。

此时,六国灭亡,天下统一。 始皇帝意识到自己拥有了空前丰富的物质和人力资源,于是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园建造一座新的宫殿——阿邦宫。 向外界公布的原因自然不可能是始皇奢侈,想要祭祀一位天下人,而是咸阳城人口太多,旧皇宫规模太小。 [1]

咸阳市人口多吗?

确实很多。 秦始皇时代,咸阳城人口大幅增长。 然而,这种增长与经济发展无关,而是大秦帝国实行“天下富民迁咸阳”统治术的直接结果[2]。 仅公元前221年,秦帝国就将当地有资产、有声誉、有组织能力的12万户人家连根拔起,迁移到咸阳城,从而变相控制了他们。 按每户5人计算,12万户相当于60万人口。

有学者据此推测,咸阳原有人口应在50万左右,再少也不足以控制强行迁入的60万人口[3]。 这个猜想虽然简单粗暴,但大体上是可以成立的。 也就是说,当时咸阳的人口约有100万。

这样的人口规模对于咸阳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如果算上骊山服役的七十万余人,负担就更大了。 要知道,直到清末,北京内外城总人口才78.5万人(宣统二年户口统计)[4]。 这78.5万人在北京吃喝拉尿,形成了一个屎尿随地流的世界。 著名戏曲大师齐如山说,当时的北京,“除经营小摊外,其余都是大小便的场所,大街小巷都是粪便和尿液”[5]; 著名妓女赛金花也说:“当时北京的街道太……太脏了,满街都是屎尿,没人关心”[6]。清朝,北京城人口近80万,满街粪尿;两千多年前,咸阳城因“富人迁徙”,人口达百万,城市的居住环境必然会迅速恶化。这应该是秦始皇要另建宫殿、迁居的重要原因。

火烧阿房宫典故_火烧阿房宫是假的_笑话 阿房宫是谁烧的

事实上,咸阳的老秦宫殿建筑群不能算小。 从秦孝公建鸡阙到秦始皇时期,秦国以咸阳为都城一百多年了。 这一时期,建筑越来越多,形成了庞大的宫殿建筑群。 《三辅黄图》说,秦始皇很高兴有丰功伟绩,特别高兴向世人展示自己征伐六国的功绩,所以“每打败诸侯,都经过其宫殿建于咸阳北坡,南邻魏,自雍门以东至泾、魏,宫殿、房屋、道路、周亭互属,诸侯、从他们那里得到的美人,充满了钟鼓。” [7] - 每当一个国家战败被消灭,咸阳宫的东北坡就会建造一个该国宫殿的复制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于军功展览馆的宫殿越来越多。 南以渭水为界,自咸阳宫雍门,东至泾水、渭水,宫殿林立,宫中珍藏着从外国缴获的美女、钟鼓等战利品。

既然秦始皇有余力在咸阳北坂修建一座大规模的仿六国宫殿来展示他的武功,那么他所居住的咸阳的宫殿建筑群当然不会简陋和局促。 而且就常理来说,六国的仿宫殿建筑群不会比咸阳秦国的宫殿建筑群还要大。

事实上,在建造阿房宫之前,秦始皇就已经在咸阳扩建了宫殿建筑群。 这座宫殿建筑群自秦昭王时代起就横跨渭水。 渭水以南有豫宫,渭水以北有咸阳宫。 两者由一座横桥连接。 秦始皇时代,“极其奢侈,修建咸阳宫。因有北陵营殿,端门四通八达,成为紫宫,皇帝居住的地方。渭水灌溉京城,似天汉,过桥南达摩,牵牛花。”[8]按照秦始皇的遗嘱,对宫殿建筑群进行大规模扩建,背对咸阳平原。 扩建后的咸阳宫正门与渭水以北的宫区东南西北四条大道相通​​,与象征天帝居所的紫微宫相对应。 渭水河贯穿整个宫殿建筑群,对应象征银河。 它宽 6 英尺,长 280 英尺。 这座跨桥由850根柱子和221根横梁组成,横跨渭河,象征牛郎星。

将地上的宫殿对应于天上的星辰,源于秦帝国对邹衍阴阳五行学说的“选择性吸收”。

据《史记》记载,儒家对君王的要求是“仁、义、俭”,邹衍也认同这一点。 但在现实中并没有发挥作用。 孔子、孟子试图向君王宣扬仁政和王道,但都失败了。 邹衍无奈,只好另辟蹊径,创立阴阳五行学说,将人事与天象变化联系​​起来,试图用天意来约束君王,使君王感到恐惧,从而减少国王肆意伤害百姓的程度[9]。 秦始皇接触到了阴阳五行学说。 他声称圣人永远不会被上帝的意志所束缚,但他却非常愿意用上帝的意志来粉饰自己的力量。 于是,咸阳的人类宫殿得到了扩建和重新布局,与穹顶上的星星形成了相应的象征关系。

这段对应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标志无疑是建于公元前220年的辛宫。 辛宫建成后不久,为了与象征性的天极星座相对应,更名为“济神庙”。 天极星就是北极星,它的形状就像一群星星守护着它。 被视为天上最高贵的“中宫皇帝”。 秦始皇将辛宫改为天机宫,意在用星辰比王,宣告自己是天下中宫的皇帝。 太极殿经“甘泉前殿”直通骊山陵,沿途有长廊相连,只有皇帝的金根车才能进入。 走廊两侧筑有高墙,防止人们窥探。 显然,这整个建筑体系就是秦始皇权力欲望的体现。 他生时为中宫皇帝,死后为中宫皇帝。 [10]

和辛宫一样,阿房宫也得满足秦始皇统一天人的野心。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想在前殿丰镐和“阿房”之间建造一座新朝宫殿,这只是启动新朝宫殿计划的第一部分。 前殿阿房,东西长五百步,约693米; 南北宽五十英尺,约116.5米; 总面积80734.5平方米。 “上可万人坐,下可立五尺旗。”[11]其宽可容数万人; 它的高度可以竖立一面五英尺的旗帜。

秦始皇的最终计划是以宏伟的阿房宫为中心,用车路将咸阳宫建筑群和周围三百多里的“礼宫别墅”连接起来,形成规模极其宏大的新帝都。 新帝都的建筑群之间的连接必须达到“如天机阁路与汉朝所到的军营”的效果——天机、阁路、军营都是以星星命名的,这意味着这个巨大的人类建筑群必须与天空相连。 天上星星的布局完全对应,宫殿和车路的建设应该像天极星穿过亭星到达营星一样。

待整个建筑群竣工后,阿房宫的临时名称将被废弃,由始皇亲自赐予新名称。 然后,始皇就坐在新的宫殿里,接受各国大臣和使节的赞美和崇拜。 新宫“以木兰为梁,磁石为门”[12]。 没有人能像荆轲那样拿着尖刀进入其中,威胁始皇帝的生命。 宫殿前,矗​​立着一尊用天下兵器打造而成的巨型青铜人像。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威胁到大秦帝国的永恒存在。

秦始皇没能看到新的帝都。

公元前210年,“前殿阿房”动工两年后,始皇在巡视途中去世,尸体被秦二世放入一堆臭咸鱼中运回咸阳。 随后,原本负责修建阿房宫的平民夫君被集体征召到“浮土李山”安葬秦始皇。 葬礼结束后,坚信“拥有天下者”有权“想要多少就多少”[13]的秦二世再次开始了新帝都的建设。 当然,原因不能是二世皇帝奢侈奢靡,想侍奉天下一人,但一定是阿房宫工程是始皇帝的计划。 如果继任者没有完成,那就是不孝,更说明先帝的决策有问题。 对于二世皇帝,甚至是最孝顺的人来说,修建新的帝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秦二世也未能见到新都。

在他号称伟大实则愚昧无知的统治下,秦帝国很快陷入战乱。 右宰相冯去吉、左宰相李斯、冯杰将军上书,建议停止修建阿房宫,以减轻天下人民的负担,削弱人民的绝望。世界。 秦二世的回应依然是先帝有吞并天下之功,“筑宫以傲”也是理所当然的。 然后世界崩溃了。 公元前208年冬,秦二世派骊山弟子讨伐叛军,阿房宫的修建工程陷入停顿。 公元前207年,秦帝国灭亡,“阿房宫未竣工”[14]。 秦始皇天人合一的梦想变成了笑话。

火烧阿房宫是假的_火烧阿房宫典故_笑话 阿房宫是谁烧的

后人有一个误解,认为阿房宫建成后就被项羽烧毁了。 这种误解来源于唐代杜牧的名著《阿房宫赋》。 在杜牧的笔下,阿房宫“绵延三百余里,隔绝天”、“五步至一楼,十步至楼阁”。 里面装满了从六国掠夺来的奇珍异宝。 这里是大秦帝国最贫穷的地方。 奢靡之欲、不顾民力的铁证,最终“楚人被焚,焦土可怜”的结局,实在是实至名归。

《阿房宫赋》广为流传,但文学作品毕竟不能被重视。 太史公在《史记》中明确指出,阿房宫尚未建成,而项羽当天烧毁的正是咸阳的旧宫殿建筑群。 秦始皇为了弘扬自己的战功,在咸阳北岸修建了一座大型仿六国宫殿,用于安置和展示。 战利品。 作为前楚国贵族,项羽率军进入咸阳,看到了这些宫殿。 国仇家恨自然会涌上心头。 考古结论也佐证了《史记》中的记载。 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李玉芳说:“考古是有依据的,土台上没有发现火的痕迹,没有红烧土,怎么能说是项羽烧的呢?”阿房宫​​?考古证据显示,项羽烧毁了阿房宫。是咸阳宫,不是阿房宫……我们在咸阳发掘宫殿,发现一号、二号、三号宫的建筑遗址都被火烧毁了。墙壁被烧黑了,柱子上的灰也黑了,烧得像砖一样,瓦片都烧红了,都是被项羽的火烧掉的。”[15]

不过,阿房宫虽然没有竣工,却留下了一座巨大的夯土地基。 秦帝国灭亡时,这座巨大的夯土台已东西南北四面有城墙,南面没有城墙。 这些墙又宽又厚,上面有建筑物。 在夯土台上筑墙,应该是阿房宫既定的建筑方案——为了安全起见,始皇帝不会允许阿房宫在没有墙的情况下开放。 南侧没有围墙应该是为了方便现场施工和管理。 木材、石材等建筑材料可以从南侧无围墙的区域进出。 军队只需守卫南侧无围墙的地区,防止工人逃跑即可。

由于城墙厚实,阿房宫所在的巨大夯土台,历史上被称为“阿城”。 南北朝时期,慕容冲曾占领此城。 隋末,李世民驻兵于此。 唐宋以后,城墙全部倒塌,阿城终于成为历史,成为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 据1998年出版的《秦阿房宫遗址考古调查报告》记载,阿城,即阿房宫的前殿和前殿广场,经过两千多年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至今仍保留东西长1200米,南北长410米,面积约平方米,是一个距地面7-9米的巨型夯土平台。

据考古结论,整个阿城“东西长1320米,宽420米,面积约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我国古代最大的夯土建筑平台”。 [16]可供对比的数据为:故宫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仅阿房宫的前殿和广场就相当于故宫的一半。 由此可见秦始皇当日规划的新帝都的规模。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修建紫禁城时,“常年有百万人为官服务”[17],引起天下怨声载道,人们咒骂。 秦始皇控制的人力、物力远不如朱棣,但他却放纵自己的欲望和野心,想要在人间建造一座超越后世紫禁城的天宫。 如果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秦帝国的第二代就死得可惜了!

————

注释 [1][2]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3]费升:《论秦代咸阳地区人口分布》,收录于《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中国”,1987,会议论文。 [4] 陈巧一主编:《汉语大写词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22页。 [5] 《齐如山文集》第10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2页- 34. [6]刘半农、商洪奎采访编着,赛金花解说:《赛金花的技艺》,岳麓出版社1985年版,第37-38页。 [7] 何庆谷校注:《三辅黄土校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8]何庆谷校注:《三府黄图校注》,三秦出版社, 2006年版,第27页。 [9]司马迁:《史记:孟荀卿列传》。 [10]何庆谷校注:《三辅黄图校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11]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2]何庆谷校注:《三辅黄土校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 [13][14]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 [15]《李玉芳:考古还原阿房宫真面目》,天津日报,2013年4月7日。 [16]西安市文物局文物处、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 《秦阿房宫遗址考古调查报告》,《文博》1998年第1期。 [17]《明史·邹继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