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否决了联合国气候决议草案,遭到“围攻”。中方解释弃权原因
【文/观察者网鞠峰】
当地时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与安全问题决议草案被俄罗斯一票否决。该决议历史上首次试图将气候变化与“国际和平与安全”联系起来。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有12个投了赞成票,俄罗斯的否决权“陷入困境”。美国特使再次“代表普世价值”,指责俄罗斯“让世界失望”。
中国投了弃权票,中国特使指出气候问题不应“泛安全”。
据美联社12月13日报道,这份有关气候和安全问题的决议草案是由现任轮值主席国爱尔兰和尼日尔提出的。该草案呼吁将“气候变化对(国际)安全的影响”纳入安理会的冲突管理战略以及维和行动或政治任务。草案还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将气候相关安全风险作为预防冲突的“核心优先事项”,并定期报告如何应对特定热点地区的这些风险。
爱尔兰驻联合国特使杰拉尔丁·纳森表示,联合国安理会“早就应该”讨论这一问题。
俄罗斯驻联合国特使瓦西里·内本齐亚举手反对该草案。外媒照片
草案指出,更强的风暴、海平面上升、频繁的洪水、干旱和气候变暖的其他影响可能会加剧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并可能“对全球和平、安全与稳定构成重大威胁”。
该决议草案得到了联合国113个成员国的支持,其中包括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的12个。印度投了反对票,拥有否决权的俄罗斯也否决了该草案。中国弃权。
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国特使普遍认为,这一问题应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更大框架内处理。将气候变化纳入安理会的职权范围只会加深上个月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的气候谈判中确定的全球分歧。
俄罗斯驻联合国特使瓦西里·内本齐亚指出,该决议为富裕的西方国家干涉他国内政提供了借口。该决议草案将“科学和经济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并转移了安理会对各地冲突“真正根源”的注意力。
“这种方法将是一颗定时炸弹,”内本齐亚说。
据《纽约时报》报道,这是安理会今年首次以一票否决草案。支持该草案的多国外交官表示,193个成员国中至少有113个支持该决议,俄罗斯的否决是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决定。
爱尔兰特使内森告诉记者,爱尔兰和尼日尔都“非常失望”。 “我们非常清楚,这项决议具有历史价值,至关重要。”尼日尔大使阿卜杜·阿布里也表示,“否决权可以阻止草案获得批准,但无法掩盖现实。”
此外,爱尔兰和尼日尔的特使对否决权提出质疑,称其“不合时宜”。 “如果安理会不适应气候变化等新挑战,它将永远无法履行其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使命。”
美国强烈批评俄罗斯的立场。美国驻联合国特使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表示,称俄罗斯阻挠该决议“让世界感到失望,而且毫无意义”。
托马斯·格林菲尔德坚称,气候危机是一场安全危机,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的危机之一”。只有安理会才能确保将气候变化对安全的影响纳入预防和缓解冲突、维持和平、建设和平和减灾等工作。和人道主义反应。
托马斯-格林菲尔德宣称:“所以我不得不说,我们对俄罗斯阻止安理会采取这一重要步骤来解决气候危机后果感到失望。” “今天,这项决议被否决让全世界感到失望,采取这一行动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有道理的。”
她强调,绝大多数安理会成员支持今天的草案,这一趋势“无法阻止”。
美国驻联合国特使托马斯·格林菲尔德讲话视频截图
不过,中国和印度对将气候与安全挂钩的想法表示怀疑。印度驻联合国特使蒂鲁穆尔蒂强调,气候问题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框架下讨论,更为合适。
“安理会需要的不是政治表演,”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表示。他指出,气候变化可能影响和平与安全,但气候问题不应该是“泛安全”。
张军表示,气候变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产物。只有在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气候变化可能影响和平与安全,但气候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可以明确的是,与气候变化的宏观概念相比,环境恶化、旱涝灾害、粮食短缺、资源分配不公平等是更现实、更直接的可能引发紧张和冲突的因素。从气候变化到安全风险,传导机制究竟是什么,目前还远未明朗。分析气候因素对安全风险的驱动作用,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该决议草案没有涉及上述任何重要问题,显然没有把握这个问题讨论的方向,也不公平。中方担心,如果朝这个方向发展,将使发达国家摆脱困境。”历史责任,为拒绝履行承诺提供了新的借口。”张军指出。
附: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阐述中方投票立场(来源:人民日报)
张军表示,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始终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合作,发挥负责任和建设性作用。我们为《巴黎协定》的缔结、生效和后续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巴黎协定》遭遇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中方不忘初心,始终是落实协定的积极行动者。中国还在南南合作框架下采取务实举措,尽力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将全力以赴履行已作出的一切承诺;凡是有利于全球环境治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事情,中国都将始终采取积极态度。
张军指出,气候变化可能影响和平与安全,但气候问题不应“泛安全”。气候变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产物。只有在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气候变化可能影响和平与安全,但气候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可以明确的是,与气候变化的宏观概念相比,环境恶化、旱涝灾害、粮食短缺、资源分配不公平等是更现实、更直接的可能引发紧张和冲突的因素。从气候变化到安全风险,传导机制究竟是什么,目前还远未明朗。分析气候因素对安全风险的驱动作用,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我们不会回避对此问题进行认真讨论,同时也要避免“泛安全”气候问题。武断地认为气候变化是人类唯一的安全挑战,这不是科学态度。这不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或有效解决冲突。相反,会分散注意力,产生负面影响。
张军指出,无论从哪个平台、哪个角度讨论和处理气候问题,都不能偏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最根本的办法是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直至最终实现净零排放。对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不可动摇的基石。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和小岛屿国家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特殊困难和情况。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其加强能力建设,增强经济社会韧性。决议草案没有涉及这些重要问题,显然没有把握这个问题的讨论方向,也是不公平的。中方担心,如果继续朝这个方向发展,将为发达国家推卸历史责任、拒绝履行承诺提供新的借口。此外,非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今年3月9日通过公报,就气候和安全问题提出了非洲国家的具体主张和共同期待。不幸的是,这些并没有充分反映在决议草案中。
张军强调,判断安理会在气候问题上行动的价值,不在于速度或动力,而在于实际意义。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书面报告,而是努力为冲突地区和冲突国家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当前,发展中国家最关心、也是古特雷斯秘书长多次强调的,是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在气候融资、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承诺。安理会要做的不是政治表演。如果一些国家真正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就应该支持安理会利用其独特的权威,建立监督机制,推动发达国家履行义务,确保承诺落实到位。如果要要求秘书长采取行动,他应该任命一名特使,负责监督气候融资和促进技术转让,而不是让承诺停留在口头上。这是最紧迫、最重要的问题。
张军表示,安理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并非无所作为。事实上,它已经在多个国家问题下处理了气候问题。中方主张安理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从和平与安全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对于气候问题,我们应该在准确认识气候安全风险机制的基础上,研究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气候变化对萨赫勒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地区国家期待国际社会提供切实帮助。中俄印联合提出聚焦萨赫勒地区安全问题、包括气候变化挑战的决议草案,旨在有效回应萨赫勒地区国家的具体关切。我们希望安理会全体成员建设性地参与该决议草案的磋商。与应对其他全球性挑战一样,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合作而不是对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