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睡了上百次,变成了“玩物”,这部电影真实还原了韩国娱乐圈的黑暗!

2024-12-01 -

前几天,整个网络突然疯了。一个女孩去世了……

有韩国媒体透露,韩国歌手兼演员雪莉(原名崔真日)被发现在家中身亡。她才25岁……

死因尚未确定,但网络上却萌生了关于其死因的各种猜测,比如“潜规则”、“抑郁症”、“网络暴力”……

不管是什么原因,其实和她所处的环境——娱乐圈是分不开的。

不得不说,韩国娱乐圈真是世界上最肮脏、最黑暗的地方。

从张紫妍被强迫和她上床,到她无奈自杀,再到李胜利性侵事件中,她安然无恙。

幕后有太多的商业利益和政府高官参与其中。

很难用一句话来解释,所以我们来看看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玩物”

据说,这部电影是根据震惊整个韩国乃至半个亚洲的“张紫妍”事件改编的。

但从整体来看,他大概也有一些顾虑,所以导演只把镜头对准了娱乐圈。

没有人知道娱乐圈的水有多深!

即使是当红女星,也可能会被安排到最后不堪重负,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更何况,对于梦想成为演员的新人来说,他们的噩梦从踏入这个行业就开始了。

故事从一桩“女演员自杀案”开始。自杀的女明星是刚刚进入娱乐圈的新人演员郑继熙。

生前,她给记者发了一封电子邮件,透露了自己被胁迫和性贿赂的痛苦经历。

随后,记者将该邮件公开,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民众请愿要求彻查“郑智熙案”。

顶不住舆论压力,韩国检方派出“院长之女”检察官金美宣负责此案。

因此,金美轩将邮件中指控的三人诉至法院——

第一个,死者所属经纪公司总裁,涉嫌胁迫;第二个,死者所属经纪公司总裁,涉嫌胁迫;

第二名是与死者合作过的电影导演,涉嫌强制骚扰;

第三人是韩国新闻社主席,涉嫌协助和恐吓。

可见,这些人物的身份在“张紫妍案”中也都有自己的现实原型。

影片随后通过侦查和审判两条情节线,一一揭开了女演员郑继熙自杀背后的丑陋真相。

作为一个刚刚签约的新人,郑知熙自然会经常被总裁带出去应酬。

一开始,他们只是一起喝酒跳舞。虽然会受到别人的骚扰,但也可以换取广告机会;

然而,后来总统变得更加严肃。想要获得更好的资源,就必须为顾客提供性娱乐。

郑知熙曾一度拒绝,但抵制的后果却是面临隐性的失业危机。

所以,在这个无底的娱乐圈里,她不得不屈服,逐渐成为潜规则的玩物。

但事情还不止于此。当她做了所有恶心的事情后,她才发现自己只是别人的垫脚石。

她所做的一切牺牲并没有给她换来任何机会,反而被公司用来夸她“一姐”。

抛开黑幕不谈,被羞辱、被侵犯对于她来说也是日常工作中的常事。

比如导演未经她同意就临时加了强奸戏,让她假装。

在种种折磨下,郑知熙提出解除合同,但因无力承担巨额违约金而不得不放弃;

当她绝望时,甚至想吃药自杀,却被经纪人及时救下。

就在她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时,社长继续加紧努力,给她安排了一次性的娱乐任务。

这次招待的人是韩国报业协会会长。

这位新闻总裁不仅好色,而且精神变态。他对郑继熙进行了残酷的性虐待和酷刑。

这段经历最终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郑继熙回国后给记者写了一封电子邮件,随后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剧情至此,一位女明星的去世,撕开了韩国造星业光鲜的表面,揭露了足以让整个社会哗然的丑陋内幕。

然而,令人郁闷的还远不止于此。揭露真相、伸张正义更是难上加难。

在韩国,几乎所有行业都被财阀和高管控制,娱乐业也不例外。

正是因为这些大佬的掌控,娱乐圈才能为所欲为,艺人甚至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

这也是为什么韩国艺人抑郁、自杀的消息层出不穷。

“张紫妍案”真正令人绝望的是,尽管她的自杀引起了全国轰动,尽管目击者和物证压倒性的。

但只要政商勾结,利用权力掩盖犯罪,真相就永远无法查清,正义也很难到来。

这一点在电影《玩物》中也得到了还原。

首先,司法官员受贿不仅是为了掩盖酷刑证据,也是为了帮助参与最终判决的人无罪。

其次,站在正义一边的证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为受害者出庭作证的艺人不仅将自己的事业置于危险之中,个人安全也受到威胁。

就连“大法官之女”金检察官也因坚持彻底调查而受到隐私曝光的威胁,并被要求不得出庭参与审讯。

再次,是暴力犯罪的财阀势力肆无忌惮地操纵舆论——

被告的辩护律师曾公然表示,之所以将本案告上法庭,是为了维护人民对法律的信任。

但只要有强制和利诱,就能让舆论服从。

真实的张紫妍案也有同样的结果。超过57万韩国民众的请愿被愚弄,长达13个月的调查似乎只是走形式。

这让我想起了韩国电影《局内人》里的一句刺耳台词——

“反正大众就是猪狗,有什么好关心的?叫一会,自己就停了。”

最终,影片和现实一样——除了经纪公司总裁被判入狱一年外,其他涉案大佬全部毫发无伤。

作为一部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韩国电影,《玩物》上映前噱头十足,但最终未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IMDb评分为5.6,豆瓣评分为5.9,均未能达到及格线。

它本来可以像《坩埚》一样令人震惊,成为另一部“改变国家的电影”。

但为了展现这起案件的错综复杂以及官商之间的相互保护,导演选择用倒叙的方式串联起法庭辩论和媒体调查两条主线,揭露幕后真相。

结果剪辑混乱,节奏缓慢,人物塑造缺乏张力,趋于肤浅,实在是可惜。

虽然影片有不足之处,但仍然值得回忆。

因为现实让我们知道,影片中的很多情节可能在十年后仍然在发生。

真理和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网络上那么多人关注雪莉自杀的原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