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空心村”,如今能留住大量游客。他们怎么能依赖它呢?
新华社昆明9月17日电:昔日的“空心村”如今如何留住大量游客?
新华社记者 颜勇
只要在村口逛一圈,你的双手就会捧满各种颜色的鲜花。周女士回到家,把它们塞进刚吃完的薯条盒里,玩了一会儿。立刻,家里又多了一件“艺术品”。
来自湖南的周女士在土瓜冲村家中照顾自己采摘的野花(9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新波 摄
如果不是门前停着一辆外国牌照的车,再加上周女士的湖南口音,很容易被大家误认为是土瓜冲的村民。事实上,周女士是湖南株洲居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
“我也算是这里的‘新村民’了。”退休后,周女士去了很多地方。向往乡村生活的她最终被土瓜冲吸引,租了一个小院子,开始了自己的生意。对于寄居生活,“隔壁住着一位老太太,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她都会给我们带来。”
土瓜冲村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铜泉街道阳官田社区。因早年盛产土瓜而得名。该村现有267户、825人。几年来,由于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搬迁建新房的影响,120多间老房子闲置,土瓜冲变成了“空心村”。
如何丰富“空心村”,持续注入活力,成为重要问题。
马陇区在征求群众意见、进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引进云南若谷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对闲置房屋进行改造。政府整合涉农资金,提高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村集体租赁房屋并进行维修加固和外观装修,公司负责房屋的内部装修、家具采购和运营管理。
这是土瓜冲村老房子改造前后的对比图(资料图)。新华社
“我们一方面对墙壁、窗户、地板等进行微改造,另一方面提供家具、家电、网络等室内设施。”云南若谷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钟鹏介绍,按照“轻介入、微修改”的原则,按照“精细改进”的原则,共77处对老旧闲置房屋进行了升级改造,既延续了村庄的整体风格,保留了乡愁,又提高了入住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土瓜冲居民小组组长张正兵表示,装修后的房子迎来了“新主人”,目标对象是四川、重庆等避暑地区的避暑人群,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人们。其他时段吸引游客在此停留和居住。农村住宅产业应运而生。
“一开门,就是田园风光,让人一下子就醉了。” 2023年9月,退休音乐教师王玲还在加拿大时,就在短视频平台上第一次听说了托瓜冲村。一年后,她和爱人回到中国,远离城市的喧嚣,直奔土瓜冲,拥抱乡村的宁静。
王令(左)在土瓜冲村与孩子合影,爱人在旁边弹着吉他(9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新波 摄
王令说,邻居们都很有趣。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他们平时聊天、拜访,相处得很融洽。中秋节期间,他们还聚在一起做月饼,聊聊家常菜。
“新村民”的到来也催生了新业态。书店、咖啡馆、艺术空间等相继布局运营,不仅提升了整个村庄的面貌和内涵,也为新老村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场所。经营土窑烘焙店的年轻女孩袁云说:“有时下午茶结束后,大家都还依依不舍,一不小心就聊到了晚上。”
一些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回到村里照顾家庭、增加收入。村民胡小歪开了一家超市,根据游客的需求购买了很多产品。 “超市虽然不大,但什么都有。”她说。
袁芸(右)与王令(左)及爱人(中)分享自家面包店制作的中秋月饼(9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新波 摄
如今,土瓜冲每户平均年土地租金为3700元,居住区30余户闲置房屋平均年租金为3900元。农村住宅产业的发展还为附近创造了100多个就业岗位。今年6月以来,托瓜冲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开辟了以乡村民宿为载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土瓜冲变“土”为金,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著名的民居村。目前,马龙区已陆续建成醉子上、水清等5个旅游示范村。旅游住宿入住率已超过90%。昔日的“老房子”搬进了“新村民”,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引擎。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