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浮生六记》的人是谁?
大家都知道,《浮生六章》是清代怀旧体小说中最好的一部。书中描写的江南文人优雅、欢乐的家庭生活,让无数人羡慕不已。女主角陈云娘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鲜为人知的是,这部小说问世于清末,由《神神馆》出版。后来,它成为畅销书,并以各种艺术形式重新创作。最终,它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不可低估的地位。这首先要归功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杨银川。
杨银川(1824—1889),苏州平民学者。他一生生活贫困,以私塾教师的身份艰难维持生计。发现《浮生六章》手稿并出版,是他惨淡一生中最光荣的事件。
然而,由于《浮生六章》本身的魅力,人们很快就被作者和故事所吸引,而忽略了手稿的发现者。这使得《浮生六记》流传中的各种未经证实的史实成为相关研究的一大空白。
《浮生六章》出版于1878年,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冲淡人们探索它的兴趣。近年来,人们开始深入挖掘他的“身世”。由于杨殷所写的《浮生六章序》对该书的发现过程并不清楚,而他的嫂子王涛所写的《后记》版本也不同,这就使得可疑的是,关于这本书的作者、版本和来源衍生出许多理论。关于余下本书的续集存在着各种猜测和争议。 《序》云:“我在县城的一个冷摊上得到了《浮生六章》这本书,六章缺了两章,还是作者的手稿……”杨银川首先解释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资料:最终用于印刷印刷的《浮生六章》原稿是杨银川在苏州的一个冷摊上得到的,是作者的手稿。但由于杨银川没有提及获得这份手稿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因此有人认为所谓“冷潭”是虚构的地方,并想当然地认为光绪三年(1877年) ,是杨银川写序时的日期。 《浮生六记》手稿被发现的时间。
1877年显然不是《浮生六记》手稿被发现的时间。杨银川曾用“牵牛花燃烧,亭台竹独长”等诗来歌颂自己的美好婚姻。 1877年,妻儿离散,家破人亡;此时,王涛也结束了他在欧洲的“千里船车行”。这两个人不寻常的经历引发了人们的想象,于是有人明目张胆地将他们与《浮生六章》的作者联系起来。但事实上,《浮生六记》的手稿早在杨、王青年时代就已被发现,比《申生观》的出版早了约30年。这从《杨殷传》手稿《都无庵石村》《己游诗稿》中的两处记载就可以看出。
《寄游诗稿》是杨银川写于1849年的诗集,记录了《浮生六章》得与失、失与得的传奇过程。 1844年,杨银川带着妻子和家人从岳父的西蜀幕府回到吴国,参加母亲的葬礼。守丧三年,1847年入吴县县学。县学在沧浪亭北。这本书是他进县学后买的。 《己游诗稿》中有一段叙述文字:“我在一家旧书店里偶然发现了《浮生六章》这本书,作者是最近的朋友沉三白,我借用了他的名字,写在他的书里。”自己手写的,无法挽回,很遗憾,姑娘“四韵寄情……”杨银川写了四韵诗,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对《浮生六章》手稿的丢失感到悲伤,但也基于他对《浮生六记》的路径、作者、版本和内容的熟悉和珍惜,表达了对它的喜爱。
诗中还有一些小注,表明杨银川当时并不知道沉复的死,认为“若幸存,也不过八十多岁”; “六注意”是否完成是毫无疑问的。我也不明白。我只是说:“还没有完成。” “书”;但他的书“深闺事说得好”,对女主人“能诗,有霜侵人影,老菊秋肥”,对男主角“住的沧浪亭那边”,以及后来的“粤东幕后之旅”都让人印象深刻。这些都是本书早期的直观记录,原汁原味。杨银川的这组诗作于己酉年秋。这一年春天,杨银川的岳父叶叔东去世,被任命为西蜀保宁太守。夏季,吴中发大水,砚田荒芜。杨银川为了生计,赶到嘉兴投靠姐夫于建廷。因为姐夫去了江西,他只能去杭州;秋天回国时,他想起《浮生六章》的下落,写下了一首诗。
《己酉诗稿》第五首押韵诗《浮生六章》《重拾《浮生六章》》,交代了遗失和寻回的手稿的来龙去脉。诗曰:“珠玉归来,亦大惊喜,毫不犹豫地揉搓,戴在手上,苦心经营,如怨万千愁肠,何必讨一杯好酒。”物事今夕成句。杨银川花光了所有的钱,买下了《浮生六章》,自豪地与朋友们分享。 “武林太守叶同君、盘路生茂才、古云桥山人、陶其顺、明镜,皆读之,为之入迷”。其中,潘路生就是《浮生六记》序言的另一位作者潘仲瑞。因为杨家和潘家是中间表兄弟,潘路生也是早年读过这本书的人。杨银川有诗云:“承荆州借徐翔,辛劳记甲虫”。当时,贫苦士人想要立仙,以书换书是常有的事。到了1849年秋天,这本书已经在朋友间流传,很久没有归还。杨银川认为“无法挽回”,感到难过。庆幸的是,年底的时候,他惦记的稿子回来了,于是他小心翼翼地藏起来,从来没有给任何人看,以便多年后他能把稿子拿出来出版。
那么,借书却不肯归还的人是谁呢?应该是杨银川的嫂子、著名报人、思想家王涛。王涛在《浮生六章》后记中写道:“于父的弟弟杨行步,曾经在一个冷摊上买过《浮生六章》的残片。我常常对这本书感到羡慕,并试图把它写下来。”发布在它之后。”而“后记不及一年,忽作诗悼之,若此句是谶语”。根据王陶之妻、杨银川之妹杨保爱于1850年秋去世的事实,推测王陶之《后记》写于1849年秋冬季,与杨银川去世的时间相吻合。写了四首诗。在写《后记》之前,王涛“把这本书读了很多遍”,似乎对《浮生六章》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