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邱清泉经历了什么?从此,他性情大变,获得了秋狂人的称号。
电影《决战》中,闹中老师精湛的演技将邱清泉这个角色“小心我敲坏你的沙锅”形象地刻画得淋漓尽致。成为不少网友的口头禅。当老板制定方案并征求大家的意见时,员工的“大意”可以迅速拉近上下级之间的距离,让气氛更加活跃。
在观看电影《决战》时,邱清泉是观众心目中继蒋介石之后第二位现象级活宝。他经常自称“邱疯子”,那有什么问题呢? “邱狂”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呢?别着急,下面就让笔者为您一一解析。
邱清泉,字玉安,浙江永嘉人。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过人的智慧,以第二名的好成绩毕业于浙江省第十中学(现温州市瓯海区温州中学)。 1922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是著名的于右任先生。
邱清泉不仅文化底蕴深厚,擅长诗词,还热衷于参加革命运动。 1924年7月,邱清泉决定参军,考入黄埔军校。他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壮士手中三尺剑,胸怀十万将士!”这首诗充满了文采,酣畅淋漓。 ,让人读来刮目相看。在此期间,邱清泉为我们呈现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形象,怎么可能与后来的满口脏话、跋扈霸道的魔鬼扯上关系呢?邱清泉什么时候变得“疯狂”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邱清泉于11月随教导队进驻南京。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日军于12月12日攻入中华门,邱清泉一行未能及时撤离,被困在南京乡村。他们后来被征召入伍。庆幸的是,日军并没有发现邱清泉的真实身份,邱侥幸逃脱。
但随之而来的是比肉体上还要痛苦一百倍的精神折磨。日军占领南京后,开始了长达六周的屠杀。枪杀、活埋、暗杀等几乎都是日军所用。遇难者的遗体甚至堵塞了一些车道。素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在这一天突然失去了生机,仿佛整个天空都蒙上了一层深灰色,而邱清泉就是这一切的见证者。
今年,邱清泉终于找到机会脱身,接任第200师副师长。 1939年12月4日,日军攻克昆仑关,柳州、桂林危在旦夕。邱清泉跃跃欲试,终于得到了痛打这些日本畜生的机会。
12月19日,日军进攻六塘。夜深了,邱清泉下令炸毁桥梁,断绝了日军的退路,并开始缸里捉乌龟。邱清泉集中兵力,从高到低冲下,如泰山压顶。惊慌失措的日军四散奔逃。许多人不小心踩到地雷,瞬间被炸上天。远处埋伏的装甲部队如同脱缰的野马,全力向日军冲锋。这场战斗。日军第5师团第21旅旅长中村正夫阵亡。两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旅被全歼。团长死了。日军伤亡数千人,武器装备损失无数。战后,邱清泉荣获四级保定勋章,并晋升为第5集团军副军长。由于他无所畏惧的斗志和偏执暴力的性格,他“疯球”的绰号不胫而走。
有人认为,邱清泉性情大变与他在南京的经历密切相关。他目睹了许多悲惨的场面,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精神障碍,对他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或许是他后来敢于直接与日军拼死、“发疯”的原因之一。
然而,抗战结束后,邱清泉的“疯狂”在我们解放军面前突然枯萎了。 1949年1月10日凌晨,邱清泉在警卫营的保护下向南突围,凌晨抵达张庙台指挥所。后在张庙台村东南400多米处的一片农田中被杀。他的死因大致可分为两种说:枪杀说和自杀说。这里不做详细的原因分析。尽管他抗日成功,但他最终选择与自己的人民为敌。邱清泉还是给他的人生增添了一大污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