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独子孙科1949年拒绝跟随蒋介石去台湾定居,最后结局如何?

2024-05-29 -

中山的独子孙科1949年拒绝跟随蒋介石去台湾定居,最后结局如何?

都说有好父亲才会有好儿子,中华民国和国民党的开国元勋孙中山先生堪称中华民国的“卧龙凤呈祥”,那么他的独子孙科为何默默无闻呢?

孙中山轶事趣闻_孙中山的历史趣事_中山孙中山故里

自称高徒的蒋介石与孙科究竟有何关系?孙科为何拒绝一同去台湾的邀请?

1. 才华横溢的孙科

孙科作为孙中山先生的独子,自然受到了孙中山先生全心全意的喜爱,尽管孙中山先生因种种原因没有与孙科生活在一起,但仍然十分关心孙科的学习、生活。

孙中山先生听说孙科喜欢读书,欣喜若狂,在繁忙之余,还经常给远在美国的孙科写信,提出一些建议,甚至亲自为孙科挑选书籍。

孙科对孙中山先生也十分感情,在通信中,他会向孙中山先生讲述自己的学习进展和身边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孙中山的历史趣事_孙中山轶事趣闻_中山孙中山故里

他们不敢忘记孙中山先生的任何一句教诲,并认真遵照执行,一般来说,孩子都害怕“严父”,但孙中山先生和孙科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相处之道。

都说有好父亲才会有好儿子,此时的孙科似乎也验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中学毕业后,孙科在孙中山先生的资助下攻读农学,本科读文学,后来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硕士和博士学位。

这三个专业并不能说是完全一样的,只能说是完全不相干的。

普通人一辈子能学会一件事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孙科身为学霸,什么都学会了,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思想觉悟似乎也特别高。

受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他很早就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同盟会中最年轻的同志。在报社任职期间,成绩斐然,好评不断。人人都喜欢优秀的人,更何况这个优秀的人还是他的儿子。

中山孙中山故里_孙中山的历史趣事_孙中山轶事趣闻

1912年,孙中山与孙克的母亲卢慕贞离婚并再婚,但这对孙克却没有丝毫的影响。

孙科一生育有六个子女,前三个都是孙中山亲自起名,可见孙中山对孙科的宠爱到了极点,这也是他如此重视子女的原因。

2.进入政界后,他的性格缺陷就暴露出来了。

慈父孝子让人羡慕,可是谁也没想到,回国之后,孙科竟然发生了变化。

1921年,孙科回国出任广州市第一任市长。孙中山原本认为孙科年纪尚轻,不宜担任这一职务,应在基层培养,但胡汉民等人却认为,孙科无论从能力还是经验上讲,都完全可以胜任这一职务。

孙中山轶事趣闻_孙中山的历史趣事_中山孙中山故里

刚回国不久的孙科为人谦逊恭敬,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誉,胡汉民对他就更好了,事事为他着想。

但由于孙科是孙中山的独子,又是国民党的“太子”,所以不管他是什么身份,走到哪里都受到人们的尊敬,渐渐地,他的傲慢也开始抬头了。

中山孙中山故里_孙中山的历史趣事_孙中山轶事趣闻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胡汉民说他有“少爷脾气”,从此他就对胡汉民产生了怨恨,把胡汉民对他的好意全忘了。

终于有一次他“报了仇”,胡汉民增加军饷,孙科拿不出任何证据,拒绝发放,称胡汉民私吞了钱财。

军饷如此重要,直接关系到前线将士的生死,历史上就有很多将士因为军饷不足,导致士兵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温暖的衣服,无法与敌人作战而丧命。

饱读史书的孙科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呢?但他还是这么做了。

孙中山先生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儿子会为了一己私利如此不顾大局、不择手段;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如此瞎、如此跛,看不出来胡汉民是真心对他好的人。

中山孙中山故里_孙中山轶事趣闻_孙中山的历史趣事

别人对他好,只不过因为他是孙中山的儿子,想从他身上得到好处。

孙中山先生大怒,狠狠地训斥了孙科一顿,可没想到孙科不但没有悔改,反而认为胡汉民是在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次把怒气发泄在胡汉民身上,直接用藤条打了他一顿。

人无完人,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后不悔改。

孙中山先生一生为民主、为革命而奋斗,如今看到自己的爱子也像旧社会那些不把人命当回事的纨绔子弟一样,肆意伤害别人,孙中山先生怎能不生气呢?

气得失去理智的孙中山先生掏出枪对准孙科,差点要了他的命,幸亏警卫及时发现,及时制止。

孙科大概没想到,那么疼爱自己的父亲,不但会为了外人骂他,还拿枪指着自己,此刻的他胆怯又害怕,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触碰到了父亲的底线,所以只能屈服。

孙中山的历史趣事_孙中山轶事趣闻_中山孙中山故里

后来孙科在孙中山先生在世的时候,孙科就再也没有惹过什么麻烦,尽管如此,早已了解孙科性格的孙中山先生,不仅没有立孙科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且也没有让他染指军权。

3. 孙中山先生逝世,开启了他和蒋介石“爱恨交织”的时代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蒋介石掌权。

孙科原本因为胡汉民骂他“少爷脾气”而开始仇视蒋介石,面对“夺走”了父亲恩宠和权力的蒋介石,又怎能轻易咽下这份怒火呢?

孙中山的历史趣事_中山孙中山故里_孙中山轶事趣闻

与蒋介石不和的孙科,却公然站在当时国民党内另一位大人物一边,宣布自己是孙中山先生的指定接班人,而这个人正是中国最大的汉奸汪精卫。

孙科此举当时让蒋介石很是尴尬,被迫下台。

孙中山轶事趣闻_孙中山的历史趣事_中山孙中山故里

看完这些,大家是不是觉得孙科眼光不好,蒋介石虽然背叛了革命,但是他并没有背叛中国,而汪精卫则直接成了日本人的走狗。

其实孙可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视力不好,而是心机重。

就在汪精卫即将借助他上台之时,他却投靠了蒋介石,把汪精卫拉下马,其善变程度让人瞠目结舌。

蒋介石虽然不是个大度的人,但他一直自称是孙中山先生最得力的学生,对于处处给他丢脸的孙科,他实在是拿他没办法,只能想方设法让孙科远离政治中心。不过也有蒋介石觉得孙科惹不起什么麻烦,就放过他的情况。

显然,没有自我认识的孙科“并不懂得蒋介石的苦心”,仍然一心一意反蒋。

孙中山的历史趣事_孙中山轶事趣闻_中山孙中山故里

特别是在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一直坚持“以党治国”的孙科对蒋介石愈加不屑一顾。

他一直暗中试图扳倒蒋介石,并在国民党内部推行改革,直到1946年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孙科才停止改革,转而支持蒋介石的政策。

四、拒绝蒋介石邀请,流亡海外十余年

1949年,国民党军队溃败,蒋介石决定退守台湾。

撤离前他仍不忘老师的爱子孙科,亲自打电话给孙科希望他能和自己一起离开,却遭到了孙科的断然拒绝。

在孙科眼里,蒋介石就不是什么好人,只要看看张学良自“西安事变”后被软禁的事实就知道,蒋介石并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心胸非常狭隘。

孙科虽然政治能力不强,但作为孙中山的独子,他在国民党内部却有不小的影响力,而且蒋介石的几次下野,都或多或少与他有关。

孙中山轶事趣闻_中山孙中山故里_孙中山的历史趣事

一向记仇的蒋介石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她?到了台湾之后,她不愿意寄人篱下,而是选择一个人生活,毕竟身居高位多年,家里又有不少积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随后,他又带着人到了香港。当时,不少不愿意去台湾的国民党高官来到香港,得知孙科来了,纷纷前来探望,都说在家千日好,出去了就很难发财了。

这些国民党高官虽然在大陆生活富足,但到了香港之后很快就变得一贫如洗,他们来找孙科,无非就是希望孙科能帮助他们。

孙中山的历史趣事_中山孙中山故里_孙中山轶事趣闻

孙科看到昔日的同事生活如此贫困,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他都会伸出援手。

都说一群人帮一个人容易,一个人帮一群人就难了。很快,孙科家里的流动资产就花光了。即便如此,那些人还是不放过孙科,每天都来“看望”他。

为了逃避这样的生活,孙科和家人商量,卖掉了香港的房子,移居法国,后来又去了美国。

孙中山轶事趣闻_孙中山的历史趣事_中山孙中山故里

卖房子的钱,攒下一点钱,还能过上好日子,可到了美国没多久,孙科就被查出身患多种疾病,治疗和买药花了不少钱。

为了节省开支,孙科和妻儿住在一间小屋子里,每天打扫房间、种菜供自己吃。

这样的日子虽然艰难,但却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书,这对于爱书的孙科来说并非不可接受。

但后来,在蒋介石的再三邀请下,孙科选择去台湾担任考试院院长、东吴大学校长。

5. 政治上的不足并不代表其他领域的不足

孙科虽然在政治上显得特别幼稚和任性,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位有才华的人。

中山孙中山故里_孙中山轶事趣闻_孙中山的历史趣事

都说望子成龙,已是难得一见的人才的孙中山先生,当然对自己的独子抱有更高的期望。但显然,孙科不仅在某些方面符合了孙中山先生的要求,甚至达到了独一无二的高度,这让孙中山先生十分欣喜,甚至暗自为他感到自豪。

事实也确实如此,孙科是同盟会里最年轻的同志。

加入同盟会后,曾任《自由报》、《大声周刊》主编,取得显著成绩。

他撰写的《城市规划论》和《广告心理学导论》两本书好评如潮,担任交通大学校长期间,开创了研究历史的才华“黄金时代”。

孙中山的历史趣事_中山孙中山故里_孙中山轶事趣闻

这些都证明孙科并不是平庸之辈,事实上他的能力比大多数人都要强,只不过他父亲孙中山先生的光环太强大了,导致他一直活在父亲的光环之下。

其实,如果他没有选择从政,而是从事教育等他更擅长的工作,以他的能力也许会成为一个伟人。

总体来说,他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人,虽然没有什么政治敏感性,但却是一个有政治野心的人。

他会因为要继承孙中山的遗志而强烈批判蒋介石的暴政,但又因种种制约而支持蒋介石,这也形成了他难以捉摸的政治观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