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集美、鼠尾汁……懂谐音笑话的都是我们自己人
玩表情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有人抛出一个谐音表情包,而大家碰巧都听懂了,就会感觉自己是“自己人”,满足了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李诞也许万万没想到,脱口秀大会上最受欢迎的竟然是他最讨厌的“坏谐音表情包”。
“二十四第一孝就是仰天长啸(孝)”“少年程鲁就是少年程(程)”……王建国的谐音表情包既“破”又搞笑。微博甚至还有“谐音表情包研究院”等专门账号,每天分享谐音表情包。
今年的流行词中也有很多同音词。
某视频博主爆红的“集美”原本只是带口音的“姐妹”,但现在网络上几乎人人都用; “鼠尾汁”原本是自称“浑源形意太极拳大师”的马保国说,他应该教年轻人“照顾好自己”,现在却成了鬼的新宠儿社区里的人每次听到他都会笑。
为什么这样一个“破”的同音词这么烦人呢?
为什么谐音模因很有趣?
其实想一想,在各种喜剧节目流行之前,人们还在看纸质版《笑话》的时候,就已经看过很多经典的谐音笑话了。
即使在课堂上,也总有因同音字引起的笑话。例如,当老师说:“韩愈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二十多岁就中进士了。”学生们会回答:“那不太好,我才十几岁。”我10岁就近视了。”
谐音模因总是包含双重含义。比如,观众听到《二十四孝》后,原本期待的是中国传统故事中的孝道故事,但后来的《仰天怒吼》显然打破了这种认知预期。
当你看到一个学生认为“二十多岁的进士不太厉害”时,你会好奇这个学生到底有多厉害,但“近视”与“厉害”无关。
心理学中的不和谐理论(又称“不一致理论”)认为,原始期望与实际信息之间的这种冲突和不和谐是幽默的根源。
在这些情况下,观众听到意想不到的、合理的“不规则”内容,原本预期的严肃紧张感会突然放松,而这种放松会产生一种愉悦感。换句话说,谐音模因很有趣,因为它们是意想不到的。
为什么同音模因传播得如此广泛?
在信息更新迅速的互联网时代,一个流行语往往不到半年就消失了。没有谐音模因总是有趣的,但谐音模因总是有趣,因为它们传播得很好。
《二十四孝天变吼》热度消退,王建国再次表示“深渊无处伸冤”;人们逐渐不再提及“小老程”,而是立刻开始对“为了写一个新笑话差点心脏病发作”表示感兴趣……说得津津有味……为什么谐音表情包总是传播得那么广?
早期的谐音词因其传播效率高而流行。
十年前,大家还是用“886(再见)”来结束网络聊天。这些谐音词就像法国著名语言学专家提出的经济原理一样实用。
在交谈中,人们总是试图用最方便的手段来达到最好的效果,也就是说,花最少的力气来完成有效的沟通,尤其是在键盘上打字的时候。这样的谐音词可以让我们省去敲几个字母的麻烦。 ,缩短输入时间,提高语言表达效率。
如今,很多谐音表情包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它们在交流中能够显得“有礼貌”。
为了礼貌,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只遵循经济原则,直接说话。相反,我们必须礼貌、得体,多使用敬语。这是英国语言专家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
虽然很多谐音表情包看起来增加了观众的理解成本,不符合经济原则,但是却非常符合礼貌原则。比如,称呼一个不熟悉的女孩为“姐姐”,可能会显得过于熟悉和粗鲁,但“集美”的声音既可以表达亲密感,又可以表达一定的距离感,很有分寸。
对别人说“你就做你想做的事吧”是生硬和不礼貌的,但说“老鼠尾汁”既能表达本意,又能让大家知道你在开玩笑,又不失委婉和含蓄。
最后,玩表情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有人抛出一个谐音表情包,而大家恰好都听懂了,就会产生一种“自己的”感觉,满足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即使在场的人是第一次听,也能很快听懂,然后把谐音笑话告诉更多的朋友,让更多的朋友成为“自己人”。就这样,谐音模因迅速传播并不断增长。
集美,我们一起守护最好的谐音鸭子(Yeah)!
—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