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有自卑感吗? 这3个信号教你识别...

2024-03-23 -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在他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这样写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只是表达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好,过上更好的生活。每次感到失望,其实都是自卑。”

对于自卑的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他们的表述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 他们都是深深不认同自己的孩子。

他们习惯于用自己的行为来掩盖内心的脆弱和自卑。

事实上,每个自卑的孩子都有早期迹象。

1.如果你的孩子发出这3个信号,就意味着你正在抚养一个自卑的孩子。

1、过于懂事、谄媚

“懂事”作为一种褒义词似乎从来没有受到过质疑,但也有一些“懂事”需要我们警惕!

知乎网友对这种“懂事”的定义是:

过早地关注别人的感受,用成人世界的原则来衡量利弊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从而在这个年纪失去了肆意任性的权利。

过于乖巧懂事的孩子往往会有以下行为:

① 不要凭自己的喜好做事,全看大人的面子;

② 他总是取悦大人,并且比他的年龄更懂事。

这种“理智”的背后,是深深的恐惧。 害怕失去父母的爱,是一种不值得被爱的自卑感。

出丑效应_出丑的意思_出丑

2.太害羞,害怕出丑

在家庭聚会上,许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害羞的表现:

有的孩子总是害羞地躲在父母身后;

当其他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他总是在一旁观看……

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行为?

他怕别人不欢迎他,所以不敢主动参加;

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害怕出丑;

他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所以别人就会不喜欢他!

这种孩子看似害羞,实则自卑。

出丑效应_出丑的意思_出丑

3、过度嫉妒、贬低他人

著名心理咨询师吴志宏曾说过:

“嫉妒的人的幸福不是建立在自己不断努力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与别人比较的基础上。”

孩子应该在天真的年纪享受美好、分享快乐,嫉妒等黑暗情绪不应该出现在孩子的世界里。

父母追求完美,在日常教育中过于严格,不认可孩子,就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 当他们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时,他们的嫉妒就会带来麻烦,也会做出贬低别人的行为。

所有上述症状都发生在许多儿童身上。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自卑呢?

出丑效应_出丑_出丑的意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性格形成除了先天因素外,还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原生家庭的影响更为深刻。”

不当的家庭教育往往是孩子自卑的根源。

当孩子出现这三个迹象时,家长就应该反思自己在教育中哪些地方做得不当,导致孩子自卑。

2、什么样的家庭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

1.挑剔的家庭

敏敏是一个刚进入初中的女孩,尽管她的成绩在班上高于平均水平,但自尊心却很低。

敏敏说,每当考试那天,她都很害怕,担心自己考不好,回家后要承受妈妈的责备。

我确实已经很努力了。 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花时间做作业。 我不与同学打架,也不惹事生非。 然而,我却从未得到过妈妈的一句夸奖。 其中一些只是:

“猪脑子,你都说了两遍了,还丢分,你怎么这么笨?”

“你现在不努力,就别指望我以后会关心你”……

妈妈嘴里的话,像刀尖一样刺痛着她,让她伤心得偷偷躲在被子里哭。

她说:我知道妈妈骂我是为了我好。 我仍然爱她,但我不敢靠近她。

当孩子最严厉的批评来自于最亲近的人,而他感受不到家人的认可时,他将来需要非常强大的力量来克服这个自卑的障碍!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是有缺陷的“次品”,他就不可能自信、勇敢地走进生活,也就不可能自信地应对工作、婚姻、为人父母、与他人交往。

出丑的意思_出丑_出丑效应

2、经常“哭穷”的家庭

前不久看到一个案例: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肯德基买儿童餐。 当他坐下来吃饭时,父亲对他七八岁的儿子说了一句话:

“这顿饭你只花了我半天辛苦赚来的钱。”

那一刻,孩子低着头,默默地咀嚼着期待已久的美味。

那一刻,这顿饭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沉重的,孩子明白了父亲话语中隐藏的全部教育意义。

出丑的意思_出丑效应_出丑

也许爸爸很高兴。 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告诉孩子们自己的贡献有多么伟大,也让他们了解家里的条件,学会理解父母的辛苦。

一个家庭可以“穷”,但不能一直“喊穷”。

过度夸大“可怜”的氛围,会给孩子在对世界没有完整认识的时候带来心理剥夺感。 这种长期压抑的“剥夺感”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影响他们的自信心。 心。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说道: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认为自己是“穷人”,那么他一生都会是“穷人”。

家庭物质条件差并不会让孩子感到自卑。 只要家庭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孩子就能自信、快乐地成长。

令人担忧的是,父母对孩子过度节俭的态度给孩子带来了心理剥夺感。

出丑_出丑的意思_出丑效应

3. 过于强势的家族

叶圣陶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一段话。 他模仿女儿的语气说道:

“不管是什么食物,当你高兴的时候,哪怕粘稠难消化,你也会像喂猫喂狗一样喂给我们,但你不会给我们需要的营养。你认为没有意义;

无论是衣服,还是其他你认为可以用来装饰孩子的东西,其实都是累赘和累赘的。 我们需要的是轻便、温暖、舒适的衣服。 你不给,你就不喜欢。

如果你喜欢赌博,就给我们一副牌,然后告诉我们继续玩同一个游戏。 这是你给我们的玩具。 ”

很多时候,我们以“管教孩子”的名义,把自己不喜欢或者不能忍受的事情发泄在孩子身上。 这叫“对他好”,却深深地伤害了孩子。

这样强烈而严格的教育,会让孩子变得过于胆怯,不敢表达内心的想法。

坚强的父母在孩子眼中是什么样的?

傲慢、自以为是、固执、守旧、脾气暴躁……强势的父母会在很多事情上不由自主地为孩子做决定,忽视孩子的感受,缺乏对孩子的尊重。

强势的父母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经验、无知,认为自己的想法和决定是最正确的。 他们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接受他们,不能有任何与自己相反的意见。

遇到强势的父母,孩子只能选择服从,否则不会得到好结果。

由于家里父母的强势管理,孩子在上学或长大进入社会后,会变得软弱无能、恐惧、逃避现实。

出丑_出丑的意思_出丑效应

4、经常吵架的家庭

从小就经历过家庭争吵,长大后也会有一些社交焦虑。 我不喜欢和陌生人交流,包括同学和同事。 我的心理防线比较高,很少敞开心扉。

害怕与他人发生冲突,面对“争吵”的气氛会变得防御性。 他们表面上看起来乐观开朗,但真正能成为内心朋友的人却寥寥无几。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有两种极端的性格:

有些人性格软弱,自卑,胆小,没有独立主见,容易迎合别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职场上很难取得成功。 遇事不顺就想退缩、逃避,有先入为主的悲观思想;

有些人有暴力倾向,有暴力倾向,如果事情不顺心,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发泄暴力。

阿德勒曾在他的《生命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一书中对自卑情结做出了定义:

“当一个人面临一个他无法充分应对的问题并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时,就会出现自卑感。”

消除自卑感远不只是“更加努力地追求成功”那么简单。 就像大多数人一样,尽管赢得了生活中的每一场PK比赛,自卑感仍然是“无敌”的敌人。

对于自卑的孩子,父母需要从心底里认可孩子,让他们觉得“他们是好的,是被爱的,即使他们不需要那么努力就能成功”。

因为良好的教育是治愈自卑的“良药”,而自卑的消除往往来自于被爱的经历。

出丑_出丑的意思_出丑效应

最后,我谨向每一位孩子献上《奇迹男孩》中的一句话:

“你生来与众不同,没必要隐藏。”

愿每一粒自卑的种子都能绽放出骄傲的花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