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残游记》后

2025-01-20 -

你所了解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是古代社会的“天下皆是王土;陆地之滨是王臣”,还是现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是抗战时期的志同道合,还是建国后的繁荣安宁?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吗?腾飞仍是新时代中国的新现象……

作为一个世纪之交后出生的当代大学生,我对国家的印象是,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安居乐业。所以当我从课本上了解晚清时,虽然我总能很熟练地说出形容它的形容词:颓废无能、丧权辱国、封建落后……但我却缺乏它的具体内容(晚清)。社会)就像。详细了解。

直到后来,我读了《老残游记》……

其实,我很早就知道《老残游记》这本书了。中学时,我喜欢看语文辅导书上的经典介绍,其中有古今中外的经典介绍。就是在那里,我第一次发现了《老残游记》这个词。当时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我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去充分享受它。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将这四个字淡忘在我的记忆深处。前不久,学校发了课外书,我无意间瞥见了——《老残游记》!突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那本埋藏在记忆深处的这本书的简介。我突然来了兴趣,高兴地拿出一本包装完好的《老残游记》,头也不回地向宿舍走去。

回到宿舍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读书。渐渐地,我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有时甚至懒得玩手机。就这样,几天的时间我就把《老残游记》读完了(当然书也不算太厚)。

我现在写的就是对书中一些我认为是讽刺谴责的段落进行解读,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当然,由于时间、精力等限制,本文难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同时,我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够作为一个起点。如果我的文章能够引起一些读者的好奇心,进而去阅读原著,那么我想我文章的意义就达到了。

老残游记2_老残游记 真事_老残游记共多少回

这是我读过的《老残游记》这本书

首先,顾名思义,《老残游记》是一个名叫“老残”的人的游记。

纵观全书,本书以老残医者的医疗实践经验为主线,描写了晚清腐败腐朽的社会现实。

老残游记2_老残游记 真事_老残游记共多少回

文中,老残游历了山东邓州府、蓬莱阁,游览了济南府大明湖,途经曹州府、东昌府、齐河县,再到泰山等地,最后还到了黑社会散步。在旅途中,老残或结识了新朋友,或偶遇老朋友,常常有朋友相伴。这些与朋友的互动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让老残这个人物更加立体、生动。文章中对当地风景的描述也非常详细、生动。鲁迅先生曾赞叹:“对风景的描写有时令人印象深刻,作者的信仰就体现在其中。”

其次,我们要了解《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了整本书的大方向,那就是:谴责。

废话不多说,我们先来看看原文的几段话。

老残坐下来,看到西边也是这样。里面挤满了人。仔细看那个座位上的人,还真是奇怪。男人和女人随机坐向的情况并不罕见。有的穿着朝服、戴帽子,有的穿着蓝色棉袄、棉裤,有的光着背;还有和尚、道士;也有非常鲜艳的衣服和一些非常破旧的衣服,无论男女。只是穿着官服的人很少,只有一两个人,但更多的人也不是三四个人。

看到这里,我还是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坐在这里的“穿官服的人很少”而“普通人很多”?后来,坐在老残旁边的一位老人透露了真相。

老人说:“我们当中谁能坐在小椅子上,谁就是好人。”

原来,坐在这把小椅子上的人都是好人。 (这里比喻老人也是个善良的人。)此时结合前面的描述,坐在这里的人“穿官服的很少”,“更多的人都不普通”,讽刺之极。它间接地说明了当时晚清的社会:官员贪图利益,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好心人少之又少。相反,那些被视为社会底层的“恶人”占了好人的大多数。多么巨大的讽刺啊。

再次

桌子右边第一个人道:“余作尘要去修缮曹州府。”……“因为他擅长对付土匪,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不修的人了。”路上捡东西,宫里的侍卫都很欣赏他。”

老残游记 真事_老残游记2_老残游记共多少回

然而,对于这样一位深受当地封建官员(文中的庄公保)赏识的官员来说,当老残到达他统治的曹州府时,他在旅馆里听到了当地人对余佐辰于大师的评价。

于先生为官清正,办案也尽力,但手太强硬了。起初,他对付了几个强盗。后来,强盗们利用了他的脾气,于先生成了强盗们的利器。

为什么当地人说“玉大师变成了土匪的武器”呢?

原来,于老爷子之前曾处理过一起强盗抢劫于家的案件,但是

不料,却因此与强盗反目成仇。

随后,劫匪再次实施抢劫,并将赃物放置在先前被抢劫的于某家中。玉大师并没有找到强盗,但是他找到了强盗藏在于家的赃物,以及于家用于自卫的一些武器。玉老爷肯定认为于家与土匪有牵连。最终,于家的儿媳妇吴氏无力拯救家人,愤而自杀。于家父子也死于于老爷子的残酷站立酷刑之下。由此看来,于家虽然得罪了土匪,但他们并没有死在土匪手中,而是死在了于王爷的手里(尽管他们并没有做什么违法的事情)。玉大师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了强盗。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玉公子变成土匪的利器”吧。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深深的讽刺:后来,当搬走赃物的强盗听说于家四口人死了时,他“后悔莫及”,并表示

我本来很恨他报案,毁了我两个兄弟,所以就用借刀杀人的方式,让他一家人在官场待了几个月,也不怕毁了他一千两千块钱。谁知道闹出这么大的事,还伤了四条命!其实我和他家人并没有那么大的仇。

读这一段总是有点混乱。一时间分不清谁是官,谁是贼,虞王。于家得罪了强盗,强盗只是想起诉他的家人,毁掉他们的财富。然而与于家无仇的官府却因为怀疑于家与强盗有染而杀害了于家四人……

此外,还有当地人骂余作辰喝酒喝多了。余作臣的心腹闻讯,报知府中。最终余作辰被站着判了死刑。等等……玉大师就是这么残忍。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于大师在省城的名声很好,庄公保大师居然想支持他……然而,后来老残给庄公保写了一封信,解释了于大师的残忍。之后,庄先生放弃了提拔他的想法,但并没有惩罚余作辰。官员的残酷,官场的黑暗,可见一斑。

老残游记 真事_老残游记共多少回_老残游记2

刚弼文中还有这样的残暴官员,我就不赘述了。我觉得他和陈宇作是同一个人。通过严酷的惩罚,用囚犯乃至普通人的鲜血染红它们的羽毛,每一条鲜活的生命都成为它们一步步崛起的阶梯。办案能力强一点就好了,不会轻易冤枉好人。但他们的办案能力一般,对于刑罚犯人极为擅长。在他们任职期间,死了多少无辜者……

这一切,残酷地揭露了晚清社会残暴“吃人”官员的真面目。作者通过对这些封建官员的描写,谴责了当时的残暴官员和昏庸官员,也暴露了封建社会人治下公平正义得不到很好保障的弊端。

另外,文章还用妓女崔焕的话来形容那个时代人们的悲哀:崔焕的家庭原本是一个富贵人家。然而,当时黄河泛滥严重。庄公豹想要控制黄河。他听信了别人的计划,打算废除人民的堡垒,退到大堤。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听从了幕僚的建议,没有提前将废除民齐的事情告知民众。 (原话是“别让百姓知道,你想想,这堤坝中间宽五六里,长六百里,总有几十万户人家,一旦知道了,这几十万人将守卫人民的堤防。过去,还有那个村庄崔环所在的地方被黄河水淹没了,崔环的奶奶也被吓晕了,她的妈妈也被水冲走了,幸好后来我的奶奶和妈妈救了我。后来翠环的母亲实在忍不了饥饿,就把翠环卖到了妓院,但后来翠环的母亲却饿死了。翠环的奶奶也死了,只剩下翠环的弟弟还活着。洪水过去后,政府没收了小船,开始给难民送馒头,但几天后就停止了。饿死的人还有很多……至于被水冲走或者洪水淹死的就更多了(老百姓太痛苦了)……

…………………………

后来老残和朋友们去泰山游玩,泰山上的尼姑们接待了他们(正常接待)。那时,尼姑可以像妓女一样接待顾客。其中一位名叫依云的尼姑,曾接待过朱六法师、苟法师、牛法师、马法师。真是猪狗牛马啊。我想这也是文章的一个比喻。

最后,这本书并不完全是对晚清社会的讽刺,它也描绘了美好的人性。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老残和他的好友黄仁瑞。两人听说了妓女崔环的悲惨遭遇,为她被鸨鸨卖给了狠人快二光头而惋惜。 。于是两人凑了三百两银子来赎回翠环。后来,老残嫁给了崔环,并教崔环读书。

此外,还用书中人物的言语来描述当时的儒释道思想,对自然世界的思考,对时事的认识等等……

可以说,这本书涉及的知识点不小。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这只是对那个颓废社会的讽刺。读完之后,我发现其中也包含了作者的很多思想。

好了,以上就是我读完《老残游记》后的感想。如果对您有帮助,希望您点赞并留言。我会非常感谢你的。当然,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本文可能不够周到、不够详细。希望读者多多包涵。同时,我也希望大家如果有时间,可以直接阅读原著,亲身体验那个时代的无奈和悲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 走进小霸王村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