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传播特点

2024-03-23 -

以下内容摘自百度

本文旨在分析微博传播的特征并解释其对言论生态的影响。 由于微博广受好评,其信息传播速度快、控制力突破、信息海量多样、沟通便捷互动、凝聚民间力量、突发事件真相质疑等,引起不少讨论,但本文更多的是从批判的角度分析正常情况下的微博,总结其传播的十大特点。

1、围观气氛浓厚

令人推崇的,是微博的“看”力。

微博的技术设置:免费进入、免费评论、免费关注、免费浏览、免费转发的“广场效应”决定了这种围观的氛围和传播特征。

围观者的这种交流特征如何影响言语生态? 会影响一个人的独立判断,使说话者不可能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独立表达意见、做出判断,而不得不迎合围观者的喜好,被围观者的氛围所感染,甚至被绑架。

例如,媒体曾经报道过,某地的一位市民走到高楼顶上,想要俯瞰整座城市。 然而,楼下的人已经看惯了跳楼自杀的场面。 他们以为他要跳楼,就都喊他“下去”。 “跳”,进入围观氛围,被一群围观者置于“跳楼”的语境中。 面对众目睽睽,他无法摆脱老虎,竟然跳楼了。

这种“被围观跳楼”的比喻经常出现在微博上。 那种即时评论、留言的压力,更容易影响人的独立判断,除非你内心真的很坚强,像凤姐、冉香、窦汉章等人,不管别人怎么骂、怎么评价,他们在微博上,你只是自言自语,不受旁观者的任何影响。 因为被包围,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会迎合、随波逐流、揣摩、适应,所以他会有非常鲜明的“沉默的螺旋”特征。

2、笑话传播

微博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微”,意为微通讯——微言。 每条微博只有140字的表达空间。 不能太长、不能无理、不能思想发散。 相反,它必须尽可能简短。 尽可能多地表达意思。

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140个角色还必须是有趣的、创新的、矛盾的、有故事性的,并且具有独特的信息,可以使人高兴、惊讶、启发或悲伤。 。

这种微通讯决定了微博上的笑话。

使用笑话的一大好处就是语言简洁,没有废话,妙语连珠,充满智慧,寓意深刻——否则,没有人会转发你的微博,也很难获得关注。 缺点是为了有趣,为了把它变成笑话,有时必须对事实进行裁剪和加工,使其更符合笑话的特点。 为了可乐而加油加醋、为了激起愤怒而编造情节、为了刺激而隐瞒都会破坏笑话的结构。 信息。

因为短,所以我必须选择最矛盾的情节,而这种简化的叙述很容易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从而丢失很多重要的信息。

因为是微传播,而微博上的信息量巨大,而微博上的人大多没有耐心,传播者需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吸引别人,这就导致传播者使用极端、偏激的词语。 用语言来表达,才能吸引更多的关注。

因此,微博上流传最广的并不是那些有智慧内涵的理性平和观点,而是听起来很过瘾、能迎合大众情绪的笑话。

3、“报丧不报喜”

微博上的消息大多是坏消息,大多是非常负面的情绪和负面评论。 即使是很阳光的事情,在微博上传播也会被冲成负面新闻。 例如,一位老人捡破烂为学校捐款。 这种感人的事情可以用微博来表达。 肯定会演变成批评中国官员花太多时间和酒,批评权力腐败。

微博更喜欢坏消息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现实中控制比较严格,主流媒体只报道好消息,不报道坏消息。 这种传播生态迫使微博以“报坏消息不报好消息”来平衡。 坏消息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发布,负面情绪无法正常表达,于是就转移到网络和微博上。

我感觉《新闻联播》上的中国绝对不是真实的中国,微博上的中国也绝对不是真实的中国。 这是一种互动的反叛:你把中国描述得那么完美,我却坚持把中国描述得那么糟糕; 你把中国描述得这么阴暗,我却坚持要消毒。

许多新闻谣言在微博上被辟谣了很长时间,但没有成功澄清。

人们喜欢转发假新闻,即坏消息,但不喜欢转发不符合自己期望的真实新闻,即好消息。

微博上有一个名为“辟谣联盟”的群,专门澄清微博上的一些不实消息。 然而,这些辟谣者并没有赢得网友的认可和尊重,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掌声。 相反,他们感到尴尬。 成为舆论批评的对象。 公众认为这些辟谣者都是“为政府说话”的人,他们辟谣的动机很不纯粹。

4. 容易受到操纵

虽然微博现在已经实名认证,但大多数人还是匿名的,这就决定了微博是一个网络喷子、网络炒作猖獗的地方。

许多微博事件都是人为操纵的结果,而不是自然传播的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被别人引导的。

这种容易被操纵的脆弱性对言论生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微博已成为一个名声和商业场所。 假新闻横行,很多谣言都包裹着看似迎合人们正义感的信息。 很多微博事件都是公关公司炒作的。 这种容易被操纵的漏洞严重影响了微博的可信度。

首先,140字的信息容量较低,难以全面、客观地传达信息,容易滋生虚假新闻。 这是物理基础; 其次,字数短,易于阅读和传播,而且大多是匿名的,容易被操纵。 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喜欢发布一些耸人听闻、刺激性的信息,这是诈骗的心理基础; 第三,微博传播很容易转化为情感传染,这是社会基础。

5. 精英

很多人称赞微博,说这是一个草根的舞台。 它给了每个人一个小号,让每个人都成为媒体,即“自媒体”。

我认为这种“草根性”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幻想,或者换句话说,它只是一种对草根的精神按摩。 一个没有特殊身份的普通网友在微博上发出声音,却如同一颗小雨滴落入大海,没有任何反应。

如果你有一个普通博主的声音,没有名人、精英帮你评论转发,没有幕后人帮你自觉宣传,无论你的声音有多么深思熟虑,你的信息有多么爆炸性,而你的内容有多么有趣,仍然会被忽略。 被海量的信息淹没了。 相反,只要有明星转发,一条消息无论多么无聊、多么无内容,都会被疯狂转发,成为微博热门。

段子微博经典语录_段子微博经典台词_微博经典段子

从成为热点的微博帖子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微博帖子都是精英、名人的微博,或者是经过精英转发、评论后成为热点的帖子。 他们没有一个是依靠基层的力量成为热点岗位的。 这种沟通特征催生了一种职业。 为了扩大影响力,请拥有大量粉丝的明星、精英转发。 这种转发在市场上是有价格的。

因此,“意见领袖”在微博传播中更加活跃、明显。

很多事件发生后,围绕相应的舆论领袖会很快形成若干舆论派系和声音中心,然后舆论领袖来引导舆论的方向。 目前,不少粉丝也会在微博上寻找与自己观点相似的意见领袖,依靠意见领袖来放大自己的声音。

6. 封闭性

这里我要讲的封闭性是一个人的注意力领域的问题。

因为我们上微博时,通常会选择关注与自己观点相似或相同的人,感兴趣的人、熟悉的人、喜欢的人,而不是关注自己不喜欢的人以及观点与自己相反的人。

这种关注偏好决定了你每天在微博上看到的信息基本上都是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信息,或者是你期望看到的信息,而你不会去看可能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信息。

于是,人就分群,物以类聚。 这种情况在微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因此,微博特别容易形成小圈子。 你生活在一个由自己的注意力构建的“封闭世界”中,形成了一种膨胀的自我强化。

封闭性还体现在人们在微博上的封闭态度。 他们拒绝被别人说服,拒绝来自相反立场的信息。 他们愿意传播符合自己期望和立场的假消息,却不愿意传播不符合自己想象的假消息。 和期望,但这就是事实。

由于人性的弱点,微博打开的窗户被许多人骄傲地关闭,他们陷入了自闭的小圈子和小世界,在小群体中使自己狭隘的认知两极分化。 被封闭不是微博的问题,而是人性的弱点。

7.娱乐

微博的公共性常常被娱乐性所掩盖和掩盖。

从微博的话题来看,那些被转发和评论最多的微博并不是严肃理性的讨论,而是充满了娱乐性。 姚晨的微博即使是寥寥几句话、很无聊的帖子,也能吸引粉丝。 数千条评论被转发。

笑话、语录、轶事、怪事、色情图片、极端观点很受欢迎,获得了很高的人气,而严肃的讨论很少受到关注,很容易淹没在名人的胡言乱语和笑话消费的快感中。

娱乐在微博上是无敌的,其强大的光环有能力涉及娱乐文化行业的所有问题和参与者。

一个问题如果不变成娱乐,就很难流行起来; 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不适应娱乐,就很难走红。 严肃的诉求,如果没有姚晨这样的娱乐明星的推动,很难引起关注; 是的,即使是真知识,如果不以适合娱乐传播的方式包装,也很难进入微博热点。

8、缺乏原创性

微博看似信息的海洋,但真正原创的并不多。 大多数人只是观看和转发,吸收别人的笑话和想法。 许多经典笑话不断流传,许多有见地的微博帖子被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消费,有些笑话被称为“月经帖”,意味着每个月都会被转出并再次消费。

微博的海洋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很少。 微博上能真正沉下心来创作的很少,比如“我爱搞笑段子”、“时尚经典语录”等,都是咬牙切齿的智慧。

9. 表达碎片化

由于微博简短、方便,常常成为人们存储琐碎想法和评论的地方。 微博的设计养成了人们琐碎思考、琐碎表达的习惯。

正如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张天伟所说,微博写得太多后,达到140字左右就无法再写社论了。 这些碎片化的表达,很多看起来很有哲理,短小精悍,充满了思想的火花。 但由于缺乏系统思考,很多根本经不起推敲。

当然,资深媒体人包岳阳也表示,微博的碎片化还有一大好处,那就是微博使得很多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反映制度的信息成为可能。

但这种整合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在信息的海洋中,很少有人会做这种整合工作。 反而会在碎片化中“自娱自乐”。

10. 情绪化

浏览微博时,你会发现微博以情感为主,而不是逻辑。

一般来说,它是社会情感集中表达的地方。 其整体舆论场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拒绝理性、拒绝逻辑。 短短140个字,根本无法解释其中的逻辑,而围观的气氛也更激荡着人们的情绪。

只有融入、臣服于这种情感,舆论领袖才能成为大家接受的“领导者”。 他们讲道理的时候很少有听众,很多时候还被骂得血淋淋的。 因此,要想成为微博上的意见领袖,这个领袖必须具备偏执的性格和表演的天赋,这样才能与微博所需要的情感融为一体。

这种情感主导的特点,也奠定了微博“反知识化”的基调——前面我们讲了微博的精英主义,但实际上这种精英只是伪精英。

真正的思想家是微博所不能容忍的,因为情感是思想家的敌人,但却是微博最好的朋友。 所以,逻辑、理性、事实、原则、智慧、规则,这套在微博上并不流行。

流行的是隐喻、转移话题、煽情等修辞、诡辩技巧; 受欢迎的是打着各种旗帜的文化流氓、网红、投机者,而被拒绝的是坚持原则、冷静思考的人。 持不同政见者和不合作的持不同政见者都是反知识分子。

与“反智化”相对应的是微博鲜明的“大众化”,这也是情感主导的产物:当你陷入自负情绪时,你就会把自己视为舆论、被迫害者、正义者。 将矛头指向迫害者。

微博上民粹主义十分明显。 只要一个帖子以舆论的名义、以同情弱者的名义被贴上抵制精英的标签,总是会赢得最多的关注和最强的转发,甚至无人问津。 真假都会跟着这种自以为是的情绪去攻击和咒骂。 当然,这种底层的民粹主义是对精英和上层寡头化的一种反对。

因此,微博上很难出现相对高质量的思想辩论和讨论。 其中大部分是精神虐待和恶毒人身攻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