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这群小宝宝,可没那么鸡血
一群小婴儿
虽然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认为鸡宝宝现象不会在几年内消失,但我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小宝贝群体,似乎、或许、或许,真的没有我们以前拥有的鸡血了。
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我观察到的那群小宝宝,大部分都是由前辈拉着的,里面的网友都比较稳定,不敢上蹿下跳,生怕被训斥和嘲笑。
另一方面,里面的很多婴儿都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当年弟弟姐姐年轻的时候,父母比现在热血多了,如今他们老二,都是随便养大的,不再有当年的激情。
当年每周跑七次黄庄的老爸妈,早已有了识悟世界,看看哥哥姐姐们还剩下什么课本,看看自己不用的二手书,听过的音视频,看看坏掉的益智玩具。
从某种意义上说,疲惫、懒惰的二胎父母本身就是二胎。
前两天,一位妈妈留下了一条让我笑得不轻的消息:
所有课程都是给大孩子买的,老二爱听或不勉强。
最后,有个给老二的 Go 课,那个很珍惜,老板坐在他后面听他不高兴,一遍又一遍地跟我确认:妈妈,这课是给我的。
太可爱了!
就连庙女徒弟家都是这样的,老板为了要把整个科目一对一学,物理甚至两个一对一,然后妈妈又说老二什么都行,就是想鸡老板。
记得当时我们小宝贝群,好家伙们天天聊天,大家都很老实,他们做了三点工作,还得吹成五点说出来,还有各种进度报告。
有人分发了一份书单,大家都点赞购买;有些人发放教具,晚上回家时根据孩子做;有人在 RAZ 中打拳,大家纷纷为进步而战;有人号召一个小组打印一本书,接龙是成百上千。
当时我是小宝宝群的老板,平均每天要向新人介绍两姐妹的学习进度 20 次。
在英文、数学、语文的群体中,有代表性的奶牛宝宝,当他们在一个群体中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脸上闪闪发光,都在谈论它。那时候,组团踢拳馆,到处打擂台还是很流行的。
每次机构大考,录取什么样的高级班型,大家都会发放红包,欢呼雀跃,锣鼓喧哗。
感觉那个年代的鸡宝宝群众朴实、自然、很健谈、不怕背后捅刀子、毫无保留。
十年过去了,大多数比较成熟的鸡宝宝群体和成功的前辈都非常冷清。明明都是
大牛,但都已经过了处处晾晒、处处比、处处引经的阶段,甚至还度过了黑娃走红的阶段。
谁没有被现实打败过?
他们好淡,风雪月猫,说到学习,全都玄藏秘密,只有聊到哪吒和射雕的票房,才能看出一点竞技英雄的背景。
高年级组是这样的,这与孩子的学习阶段有关,我看到的那个小宝宝组,至少没有当年的小宝宝组热情高涨。
无论是初胎还是二胎,父母都比较稳定,谈起学习的时候也要有分寸,免得让人说丢人。
比起过去那群妖精跳舞,现在偶尔会出现爱心表达爱意、猛烈抬杠的人,还有各种点点滴展示孩子进步、引导群友的小朋友,都是稀有动物。
大家都会自觉地保护好精彩,爱不释手地反复观看它发布的各种儿童资料,然后以小组形式讨论,为鸡宝宝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你我都是凡人,谁不爱蟋蟀呢?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现在没有真正的宝贝组,就是那种纯粹,没有对前辈们冷眼相看的群体,应该还是多了鸡血可爱,年龄阶段来了。
但就现在的整体互联网趋势来看,再加上我们多年的写作,鸡宝宝群体的基本行为准则已经深入人心。
经过多年的教育,小宝贝群体也知道小学牛不是牛,小促开始了解世界,初中属于绝大多数。奶牛不是奶牛,不是鸡,或者是天生的。
大家慢慢知道了,低调,除非家里真的有一头天生的牛,在与天下无敌的对手交手时,很难驾驭。
但是,天外有人,天外有天,网络这么发达方便,分分钟很容易知道你的宝宝不好。
越往上圈走,就越觉得宝宝不好。
再加上现在的资源多了,网盘不重,书柜也不满灯灯,小宝贝群体也不再为一本书一资源而疯狂,比我们当时的消费要理性多了。
然而,大家还是在鸡宝宝里。
当小宝宝的父母知道了奶牛宝宝出生的真相,而不是鸡出生的真相后,他们仍然默默地留下任务,限制手机,养成习惯。
当小宝宝的父母知道,再好的助教,再好的老师,没有宝宝的支持,他们是学不来的,所以他们还是默默地储备着各种资源。
当小宝宝的父母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进步天地不同时,他们仍然会为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和小闪而过而感到高兴。
当小娃的父母知道鸡娃投入多年大概率,投入产出比的大概率彻底失败,学历高概率一天天贬值,工作无望时,他们还是会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学到很多知识,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个有学问的高素质人。
长江的后浪推前浪,时代必在变。不同时代的鸡宝宝群体会有不同的社交形式,或外向或内向,但世间父母的心永远不变。
有时,我仍然怀念过去明显的愚蠢。
图像 |Web 屏幕截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