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
中国每日全球在线新闻:从1956年10月29日至11月6日,英国和法国与以色列联手发动了一场针对埃及的战争,以夺取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埃及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对抗是主要的矛盾,但是由于以色列自愿加入英国 - 法国入侵组织,战争有点像阿拉伯 - 以色列战争。
背景:苏伊士运河争端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的国际运营运河,总长度为175公里。它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连接欧洲,亚洲和非洲的重要方法。它的战略立场非常重要。 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将被国有化,所有公司的财产将被转移到埃及。为了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英国和法国计划举行会议,以对运河实施“国际控制”。 10月13日,安全理事会拒绝了英国和法国要求埃及接受“国际管理”制度的提议。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和法国决定利用武力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部队不足的问题,法国首先提议邀请以色列加入。
过程:埃及人抵抗勇敢
10月29日下午,以色列军队202伞兵旅的395人在16“达科他州”运输飞机上入侵了埃及的西奈空域,并降落在米特拉(Mitra)山口的东侧,在苏伊兹(Suez Canal)东部的65公里处,从而打开了 the pass。
英国和法国派遣了80,000名海军,陆军和空军。他们最初计划在24小时内占领港口,并于11月8日在11月12日。在11月12日,他们在英国强大的火力袭击下占领了苏伊士,法国派遣了80,000名海军,陆军和空军,从而结束了整个战斗以占领这座运河。
结局:英国和法国别无选择,只能撤军
埃及人民争夺英国,法国和以色列侵略的斗争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在世界舆论的压力下,联合国挺身而出解决了这场危机。 11月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立即停火和撤离部队的提议。 11月6日,英国和法国被迫接受停火。 12月22日,所有英国和法国军队都退出了埃及。
在英国和法国退出埃及的部队之后,有关各方就以色列从西奈和加沙撤离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以色列一直在驱逐部队。在各方的压力下,以色列被迫在1956年11月21日宣布撤军,但进展缓慢。它被拖到1957年3月8日,当时以色列部队退出加沙地带。在这一点上,英国和法国宣布对入侵埃及的计划破产,埃及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意义:中东的地理变化很大
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美国取代了英国和法国,不断巩固并加强了资金的影响。这位前苏联还渴望试图加快其进入中东的渗透并逐渐立足。
战争结束后,英国和法国在中东的殖民统治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到1950年代末,英国和法国的殖民统治基本上已经结束。美国借此机会利用这场战争来攻击,削弱和排除中东的英国和法国的部队。前苏联还希望借此机会渗透阿拉伯国家并在中东占据一席之地。此外,美国和苏联的两个主要大国在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的威胁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